翻开甘肃的历史,陇上自古多铁汉。
邹应龙,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近几年,为兰州碑林的事,我多次浏览《二十五史》,每每读到《明史》,总被邹应龙敢捋一代奸相严嵩的虎须,直至把他弹劾下马的硬骨头精神所震憾,而且为有这么一位海瑞式的顶天立地的乡亲而深感自豪。
邹应龙出身于兰州世家,字云卿,号兰谷,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著名的弹劾权奸的御史。他才华横溢,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仗义执言,不畏强暴。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严嵩掌权的时代。当时严嵩身任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首辅大臣,把持朝政,飞扬跋扈,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时人“相戒莫敢言”。
严嵩之子严世蕃,窃据工部侍郎,孙严鹄为锦衣千户,次孙严鸿为中书舍人。严嵩还有干儿子、义子多达30余人。并网罗一大批幕僚为爪牙,为非作歹,民怨沸腾。严世蕃“凭借父权,专利无厌,私擅爵赏,广致赂遗”,“熟谙中外官饶瘠险易,责贿多寡,毫发不能匿。其治第京师,连三四坊,堰水为塘数十亩,罗珍禽奇树其中,日拥宾客纵倡乐,虽大僚或父执,虐之酒,不困不已。居母丧亦然。好古尊彝、奇器、书画。朝中大臣,莫不恨之入骨”。但凡愤而弹劾严嵩父子者,没有不惨遭其杀害或流放边陲的。其中迫害最烈者莫过于兵部武选司杨继盛。杨继盛以“十罪、五奸”弹劾严嵩,反遭严嵩下狱杖笞,体无完肤。嘉靖三十四年十月,杨继盛被杀害于北京西市。这件事激怒了朝野,更激怒了不畏强暴的邹应龙。
据兰州民间传说,杨继盛被杀害后,首级曾被悬挂于兰州东城门,怒目圆睁,死不瞑目。面对杨继盛的首级,邹应龙双膝跪地,发誓不除严贼,誓不罢休。邹应龙言毕,杨继盛的眼睛,这才慢慢闭上。
传说无可考,但邹应龙的确拍案而起,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在大学士徐阶的支持下,冒死上书,弹劾严氏父子。邹应龙敢于斗争,也善于斗争。当他得知朝臣中不断有人向世宗皇帝密陈严氏父子罪行,严嵩日渐失宠,世宗皇帝对“嵩以臣而窃君之权,世蕃复以子而盗父之柄”的行迹,深为不满,且恰值严世蕃在母丧期间,放纵淫乱,大逆不道,邹应龙抓住时机,首劾严世蕃。这样,子倒父必倒,父子倒则党羽散。
邹应龙弹劾严世蕃的奏牍,句句痛切,字字呜咽,且事事据实,指名道姓,是明代著名的奏折:
工部侍郎严世蕃,凭藉父权,专利无厌,私擅爵赏,广致赂遗。使选法败坏,市道公行。群小竞趋,要价转钜。刑部主事项治元以万三千金转吏部,举人潘鸿业以二千二百金得知州。夫司属郡吏赂以千万,则大而公卿方岳,又安知纪极?
平时交通赃贿,为之居间者不下百十余人。而其子锦衣严鹄、中书严鸿、家人严年、幕客中书罗龙文为甚。年尤桀黠,士大夫无耻者至呼为鹤山先生。遇嵩生日,年辄献万金为寿。臧获富侈若是,主人当何如?
嵩父子故籍袁州,乃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扬州,无虑数十所,以豪仆严冬主之。抑勒侵夺,民怨入骨。外地牟利若是,乡里又何如?
尤可异者,世蕃丧母,陛下以嵩年高,特留侍养,令鹄扶榇南还。世蕃乃聚狎客,拥艳姬,恒舞酣歌,人纪灭绝。至鹄之无知,则以祖母丧为奇货,所至驿骚,要索百故,诸司承奉,郡邑为空。
今天下水旱频仍,南北多警。而世蕃父子方日事掊克,内外百司莫不竭民脂膏,塞彼溪壑。民安得不贫?国安得不病?天人灾变安得不迭至也?臣请斩世蕃首悬之于市,以为人臣凶横不忠之戒。苟臣一言失实,甘伏显戳。嵩溺爱恶子,召赂市权,亦宜亟放归田,用清政本。
这本奏折上呈后,明世宗当即下诏,“遂勒嵩致仕,下世蕃等诏狱”。不可一世、横行朝野的一代奸相严嵩,终于被邹应龙弹倒,为国为民铲除了一大祸害。
严嵩为相20多年,罢官后,查抄其家,查出黄金3万余两,白银200万余两,其它珍宝、服玩所值又数百万。
朝廷令严嵩还乡为民,严世蕃谪戍雷州。骄横惯了的严世蕃却逃回江西,与严党罗龙文串通,招集亡命之徒,阴谋外投日本,图谋不轨。南京御史林润得知严、罗罪行后,上奏朝廷。世宗下诏由林润拘捕严、罗解京。嘉靖四十四年三月,斩严世蕃、罗龙文于北京西市。《明史》称:“世蕃之诛,发于邹应龙,成于林润 ……而邹、林之弹击,适会其时欤!”
穆宗隆庆元年,皇帝下诏,对嘉靖朝因弹劾严嵩父子而被杀的朝臣进行了平反和抚恤。隆庆初,邹应龙被任命为副都御史,总理江西、江南盐屯,后任工部右侍郎。
后来,邹应龙在征剿一起叛乱中,为部将所累,遭劾罢官,削籍为民,病卒于长安。在他死后不久,陕西巡抚王璇上奏皇帝:“应龙殁后,遗田不及数亩,遗址不过数楹,恤典未被,朝野所恨。”明神宗下诏:“命复应龙官,予祭葬。”
联想严嵩父子之豪侈,邹应龙清贫至此,苍天有眼,忠奸分明。为收集邹应龙的资料,甘肃日报吴月曾借给我一本他收藏的《绿野仙踪》。吴月和我共事多年,读书多,文笔好,有才气。此书为清人李百川著,虽非史料,也描绘了邹应龙弹劾严嵩的事件,可供参考。
作为邹应龙家乡的甘肃人民,一直都没有忘记他这位顶天立地的铮铮铁汉。皋兰乡贤祠有邹应龙的祭祀牌位。临洮县建有杨继盛、邹应龙祠堂。两位忠烈,被人们永远怀念。
兰州建碑林,当然不能没有邹应龙的墨迹,只是古人已远,只字难寻。整整两年,我几乎是逢人就问,知道邹应龙否?哪里有邹应龙的墨宝?踏破铁鞋之苦,只有寸心知晓。无望中,与甘肃省民革主委俞正谈起此事,没有想到,偏偏从俞正这儿找到了线索。俞正讲,他父亲叫俞方皋,字九如,皋兰人,1911年入湖北武昌第二陆军军官预备学堂,1915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科六期,后任中将军长,曾参加过著名的北伐战争;1949年9月,参加绥远起义;建国后,曾任甘肃省政府委员等职。他虽然一生戎马,却也酷爱书画艺术,与书画界名流齐白石等交往颇多,收藏也颇丰。1952年,响应周恩来总理希望民主人士向国家献宝的号召,将十几幅珍品,无偿捐给了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1954年,又响应邓宝珊省长的倡议,把一部分书画精品捐给了甘肃省博物馆。俞正讲,在他的记忆中,家里是有过一幅邹应龙的对联,他后来送给了兰州八中一位叫穆希豪的老师了。那位老师已经去世,不知那幅字还在不在。俞正答应帮助找找,而且果然找到了。写的是:张公笔致点染春山;谢女风流赓吟片雪。字如其人,风骨凛然。书写时间是:“正德十三年重阳后三日”,署名“兰谷邹应龙”,看来是在他中进士之前写的。
邹应龙书法
作为一个读书人,邹应龙的文化人格是不朽的;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士大夫,他的脊梁没有被那顶乌纱压弯,没有被赫赫权奸吓倒。搜寻他的墨迹,并勒石于黄河之滨的兰州碑林,以图久存。我想,我们刻下的不仅仅是他那洒脱刚劲的书法墨迹!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