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残纸与颜真卿比较

时间:2018-10-25 14:15来源:大西北网-中国书法初始化 作者:石空 点击: 载入中...
    楼兰残纸与颜真卿比较
 
 
    楼兰残纸的多种书风被后世书家继承。往往是每个书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予继承,这种继承一种是“原封不动”的临摹,一种是创新性的发挥。如前所述,楼兰残纸书风有华丽派和朴实派之分,王羲之是华丽派书风集大成者,颜真卿则是朴实派书风的集大成者。谈到颜真卿不能不从唐代的书风说起,唐代建国之初国力强大、民心归顺,在书风上表现出了一种雍容大气、纵横洒脱的气韵,构成了初唐时期的流行书风。而颜真卿在流行书风中保留了自己独立的书法美学,并加以实践。《多宝塔碑》、《中兴碑》、《颜家庙碑》代表了颜真卿不同时期的书风特点。《多宝塔碑》迎合了唐代的流行书风,《中兴碑》是由流行书风向颜真卿追求的书风的转变,《颜家庙碑》则是颜真卿追求晋人风格的最高境界。《颜家庙碑》创作于公元780年,碑四面环刻,碑阳24行,行47字。碑阴两侧各6行,行52字 .额篆书“颜氏家庙之碑”六字,为李阳冰书。该碑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书。颜真卿书《颜家庙碑》时已经七十二岁,此时的颜真卿历经世态炎凉步入了大彻大悟的人生状态。如果说写《多宝塔碑》还要顾及附庸世风、众口评价,向流行书风靠拢的话,那么写《颜家庙碑》则完全进入了物我两忘、心摹手追,直抒胸臆的状态。《颜家庙碑》笔力雄浑厚重、结体庄重沉古,每字都仿佛是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将楼兰残纸和《颜家庙碑》对比,就会发现两者皆出自篆和隶的笔法,显然颜真卿更多地继承了厚重的这一面,充分体现了篆隶中锋用笔的特色。颜真卿一方面由于家学渊源更多取法魏晋古风,偏爱朴拙、厚重、自然、淡雅的书风;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屈服于世俗,迎合流行书风的趋势。颜真卿在这种矛盾和无奈中挣扎着,可以看出他写官方文书的时候,大量使用流行笔法,而在写《祭侄稿》和《颜家庙碑》等私家文稿时,倾向于魏晋时的朴拙老辣风韵。这一现象为当下书风的继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由于唐离魏晋不远,颜真卿对魏晋书法肯定有很深的造诣,但是由于唐代书法出现的新时代潮流,颜真卿不得不去加以迎合,因此颜真卿处于痛苦和无奈之中--一方面是古朴、厚拙的晋人传统书风,一方面是遒媚飘逸的时代书风,他忽而选择晋人忽而迎合潮流。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迎合时代书风的典型的唐楷杰作,他的《祭侄稿》、《争座位帖》,则是典型的晋人笔法,结体古朴,笔势以使转圆润,晋人笔法和唐代笔法的最大区别是“多曲”,一是笔法行进路线多曲,以隶书的复杂笔法贯穿始终,二是折笔多以扭转为主。而唐代的笔法则是重心放在笔画端的结尾,转折时以提按为主。《颜家庙碑》是颜真卿晚年的作品,写此碑文时颜真卿已经经历了免官的痛苦,好像把一切都看开了,因而在书写中放弃了唐代流行的一切清规戒律,完完全全地回到了魏晋中去。颜真卿源于魏晋,高于魏晋在转笔的处理上做到了笔断意连,这种源于魏晋的使转的笔法被颜真卿在转的同时加入了断的理念,这在中国书法的笔法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变革,是真正意义上继承并创新了魏晋笔法,被人称之为“支离老迈”.从颜真卿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魏晋笔法的继承和时代流行风的博弈,也看到了魏晋笔法在不同时期创造性的发展,把以上颜真卿的书帖和楼兰残纸对比起来,传承关系昭然若揭。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