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红旗飘祁连:西路军余部的悲壮历程(2)

时间:2014-01-17 08:42来源:新浪历史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战友情深暖雪峰

 


  左支队继续西进,翻过一座座高山,穿过一条条深谷,登上了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高原。开始,红军还可以碰到一些蒙古包,向牧民买到牛羊肉、青稞等东西吃。后来,敌人想困死红军,下令封山,把老百姓全部赶走了。红军接连几天找不到一个向导,只有靠指南针走路。找不到粮食和炊具,就用牛马粪烧野羊肉,用刺刀当菜刀,用脸盆作锅,用擦拭枪膛的通条串了野羊肉在火上烤来吃。


  没有盐吃,更是难以忍受的折磨。长久以来的淡食,同志们的脸发黄浮肿了。就在此时,警卫班副班长从乌黑油腻的小荷包里掏出一个纸包,打开了几层包扎得严严实实的油纸,半寸见方的一小块盐巴露了出来。一向沉默寡言的副班长这时讲了起来:“同志们,这块盐巴是从四川带来的,我打了‘埋伏'.二过草地的时候,几次想吃都没有舍得拿出来。眼下是叫它作贡献的时候了。”


  这块盐巴如何处置?全班经过慎重讨论,决定来个“按需分配”,身体好的少用,身体差的多用,由副班长掌握。这块盐巴警卫班整整吃了7天。

 

 

  爬冰卧雪走祁连

 


  为了生存,为了不叫这支红军垮掉,为了多带出去一个人,为革命多保存一些力量,左支队首长决定杀马、杀骆驼让战士们吃。战士们忍痛含泪杀掉跟自己一起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的英雄战马,心如刀割。进山大约走了20多天,骑兵连的马,所有团以下干部的马,全部杀掉吃了。后来支队首长派军部通讯员将他们骑的马分送到各营让战士们吃。


  军部通讯员牵送到三营的是一匹大白马。战士们看见马,都嚷着围上来,有的卷卷衣袖,准备动手。这时,一个名叫秦小明的战士,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仔细端详着这匹马,突然叫起来:“这是军首长的马呀,是李主任的,我认得,今天,我昏倒在山那边,李主任叫我骑的就是这匹马。”他抚摸着马背,说着说着竟哽咽住了。他说:“首长的马,我们不能杀!首长这样辛苦,身体又不好,我们宁愿饿死也不能杀首长的马!”另一个战士连忙补充说:“对!如果把这匹马杀掉,再有同志昏倒,骑什么呀!”大家乱哄哄地讲开了,都主张要把马送回去。


  夜色已浓,篝火也更红了。三营营长和周纯麟牵着马走到支队部,首长们还都围在火旁,拿着指南针,看着小地图,研究第二天的行军路线。程军长见把马牵回来了就问:“怎么把马送回来了?”他们说了战士们不愿杀马的原因。李政委说:“不吃点东西,明天怎么走路?叫大家把马杀了吧!”三营营长把战士们的意见谈了,首长们考虑了很久,同意了这个意见。这时候,其他营里的干部也先后把马送了回来,都说战士们不愿杀。李先念政委站起身来,感慨地说:“你们去吧!告诉大家,在我们共产党队伍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取得胜利!”

 

 

  中央电文振军心

 


  仅有的一部电台,因为没有电池,也没有汽油,无法工作,电台工作人员决心把汽油发电机改成手摇发电机,可是一直没有成功。


  1937年3月23日,部队到达青海海巡堡以北的分水岭。傍晚,在一个巨大的山岩旁边停下来。和往常一样,电台人员不顾疲劳,又在改造发电机,李卓然主任在几个电台工作人员身边,聚精会神地看着他们改造发电机。工夫不负有心人。电台人员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将汽油发电机改成了手摇发电机,发出“呜、呜”有节奏的连续不断的声音。左支队终于与党中央电台沟通了联络。


  李卓然、李先念很快拟了电文向中央报告西路军情况,请求中央指示。党中央回电指示:要保存力量,团结一致,前进的方向是新疆或内蒙古,去向由左支队自己决定,但不论到哪里,中央都派陈云、滕代远同志去迎接。工委立即开会,研究中央的指示,决定前往新疆,并报告中央。


  为了防止敌人侦察到左支队的行动方向,决定每周与中央联络一次。同时,工委决定,立即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向部队传达。得到中央的指示,真像是在夜海中迷途的航船看见了灯塔。李卓然用手指理着乱蓬蓬的大胡子,脸庞泛起一片红晕,高兴地说:“好了好了,流离失所的孩子,终于找到爹娘啦!”

 

 

  赤心向导诺尔布藏木

 


  1937年4月中旬,左支队1000多人翻过乌兰达坂,进入疏勒垴的考克塞。这里住着盐池湾部落的部分蒙古族牧民。当红军出现在草原上的时候,长期蒙受反动欺骗宣传的牧民纷纷逃离考克塞峡谷避居深山,只剩下无力搬走的贫苦牧民诺尔布藏木、艾仁青、诺尔布特力三户。


  红军部队到达这里以后,命令战士就地休息,并派出警戒以防马家军偷袭。一位红军首长在裕固族向导东那格的陪同下来到了诺尔布藏木的蒙古包。这位向导兼翻译用半通不通的蒙语说:“不要怕,我们是从太平世界来的。”费了好大劲,诺尔布藏木才弄明白,来到这峡谷的是红军队伍。诺尔布藏木被红军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了,他联系其他蒙古族牧民给红军买了两三百只羊,并毅然决然地担当了红军向甘北平原进发的向导。他带着左支队由考克塞出发,沿疏勒河支流查干布尔嘎斯,跨过野马河谷,又从野马河翻过大公岔达坂,走出祁连山,来到了石包城。


  左支队指战员在长达40天的行军中,第一次吃到青稞面,第一次尝到盐巴味,战士们的眼里喷出了火一般的光彩,激动的红晕从青黄的脸上泛了出来。


  在诺尔布藏木的带领下,左支队越过上水峡口、横巴浪沟,翻越搂搂山,上下路口湾,沿着踏实河(即榆林河)畔前进,于4月22日来到了安西境内的蘑菇台。


  左支队在冰天雪地、渺无人烟的祁连山中,走了整整43天,翻过了无数座大小起伏的山峦雪峰,徒涉过寒彻骨髓的疏勒河激流,终于在牧民的帮助下,走出祁连山,到达了甘西平川,全军还有903人。

 

 

  危难真情郭元亨

 


  当左支队先头部队到了蘑菇台时,遇到了几经兵荒马乱、颠沛流离之苦的道长郭元亨。他挽起袍袖,又打躬又作揖。一位连长双手扶起郭道长,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和气地解释说:“天还没有大亮就打扰您了,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行军经过这里,请道长放心吧!”听着这似懂非懂的话语,看着他们真诚的笑脸,郭道长对红军尊崇之情油然而生。他拉着这位连长的手,招呼战士们走进庙门。


  上午10时,后面的部队也来到万佛峡。郭道长随同连长前去迎接。程世才紧握着郭道长的双手说:“感谢道长的好意,我们转战祁连山已经40多天,到了兵困马乏的地步了。”程军长指着不远处沙滩上休息的战士们,又对郭道长说:“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盐巴,没有粮食,处境非常严峻,请您能给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记述红西路军征战史(三)
  • 记述红西路军征战史
  • 记述红西路军征战史(一)
  • 血肉筑起的丰碑——西路军英勇悲壮斗争史(二
  • 血肉筑起的丰碑——西路军英勇悲壮斗争史(一
  • 西路军21800人出征仅剩3000人 悲歌两千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