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哈密市的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讲述了70年前,两万多名红军西路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英勇顽强,浴血奋战5个多月,深入河西走廊,歼敌25000多人,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的悲壮故事。纪念园那些照片中的战壕、弹坑,和敌人扭抱在一起同归于尽的场景,那斑驳生锈的长枪,仿佛将我们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西渡黄河 血洒河西走廊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长征,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夺取宁夏的战役计划,打算通过夺取宁夏,巩固和扩大西北根据地并打通同苏联的交通,取得苏联的援助。
10月24日夜,三十军开至靖远南10公里处的虎豹口(今河包口)一举突破马步青骑五师在黄河西岸的防线。至25日渡河成功,揭开了宁夏战役的序幕。第九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也渡过黄河,徐向前、陈昌浩随同总部过河指挥。
11月11日,由于战局突变,党中央及军委下达命令,决定四方面军河西部队改称为西路军,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并令其西进,单独执行河西作战任务,接通新疆。
西路军接到中央军委“接通新疆”命令后,九军于13日,袭占古浪,挥师西进。在西路军西征途中受到了马步芳地方军阀部队约10万人的围追堵截,先后在高台、凉州等地苦战,从11月22日至12月上旬,西路军无日不战。全体指战员在外线孤军作战的艰苦条件下英勇战斗,毙伤敌6000余人。几经战斗消耗,西路军减少为1.5万人。而敌人依仗优势兵力不断围追堵截,由于孤军作战,毫无后勤保障,弹药奇缺。每当敌人冲到阵地前,指战员们挥动大刀、木棍及一切可以作为武器的物件与敌拼杀。前面的战士倒下去,后面的战士堵上来,赤手空拳,与敌人肉搏格斗,拔掉敌人的胡子,咬掉敌人的耳朵,他们的壮烈事迹不胜枚举。西路军一直苦战到2月中旬,毙伤敌近万人,但西路军自身也遭受重大伤亡,全部兵力不足万人。然而敌人有兵力可补充,西路军则有损无补,勉力支撑。之后,敌人又开始全面进攻,西路军边战边撤,于1937年3月11日突围转入祁连山,至此,西路军全部兵力已不足3000人。西路军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战斗,由于无根据地作依托,又无兵员、物资的补充,孤军作战,在敌众我寡的极端不利情况下,遭到失败。
在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处于危急时刻,党中央对西路军的广大指战员的安危极为关怀,采取一系列措施设法予以救援。一是与南京政府交涉,促其下令马家军停战;二是派人去青海与马步芳直接谈判,促其停止攻击;三是出兵增援。2月27日,组织了援西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张浩(林育英)率领下于3月中旬进至镇远、平凉地区,此时西路军已失败,遂停止西进。随后,中央又派人四处大力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经党中央营救而脱险的西路军指战员约有6000人。
3月14日,西路军抵达康龙寺,又与尾追之敌激战一天,伤亡200多人,余部边打边撤,集中石窝山头。随即召开会议,作出三项决定:一、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二、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传六、王树声、程世才、黄超、熊国炳等8人组成,李先念统一军事指挥,李卓然负责政治领导;三、将现有人员编为三个支队,就地分散游击。
西路军三个支队的组成:张荣率十五团及伤员、特务团一部为一支队;王树声率二十团及两个骑兵连为一支队;李先念率三十军余部及总部机关人员共千余人为一个支队。王树声和张荣率领的两个支队依托祁连山开展游击,连经苦战,遭受巨大损失,只有少部分人员分散陆续回到陕北。
风雪悲歌 千里行进祁连山
李先念率领的支队(后称左支队),由石窝向南,深入祁连山,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大部分成员随行。支队经过3天的急行军,摆脱了敌人的尾追,进入了渺无人烟、白雪茫茫的祁连山,开始了新的艰苦征程。
进入祁连山后,李先念率领的支队又面临新的重重困难:严寒、饥饿、伤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3月的祁连山气温常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部队无粮无盐,缺少御寒冬衣鞋袜,不少人被饥饿严寒夺去了生命。许多伤员因没有医治条件,行军不便,不愿拖累部队,甘愿牺牲自己。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