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乌氏家族宦海录

时间:2014-03-24 08:30来源:中国西北历史网站 作者:许宪隆 点击: 载入中...

西安

 

  六朝古都西安,旧称长安,唐代已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阿拉伯、波斯、中亚等地商人、外交人员、宗教家等在“丝绸之路”上来往频繁,其中商人居多,并多数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长安,他们多云集东西两市,其中西市位于域内糜家桥附近,《太平广记》中多次提到的“胡店”和“波斯肆”,就是他们经营的商店。他们出售带来的香料、玉器、象牙、药物,再买回中国的珠宝、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其中有些人“殖资产,开第舍”[16],娶妻生子,久居长安,称谓“住唐”,这是西安穆斯林来源之一。唐安史之乱期间,唐政府曾向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借兵帮助平乱,并答应阿拉伯帝国的援唐官兵,可以长期留住长安,允许他们和中国女子结婚,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敕建清真寺一座[17].这是西安穆斯林来源之二。


  唐大历十四年(779),“庚辰,诏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无得效华人,先是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伪服而杂居者,又倍之。”(《资治通鉴》二二五卷)。其中“诸胡”包括中亚的九姓胡。九姓胡指康、安、曹、石、米、何、乌等九个小王国的总称,他们来长安经商久居,各以其国名为姓。八世纪中叶,九姓胡各国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后,归向伊斯兰教。经世代繁衍,其姓氏与住地都留下了历史印迹。


  西安的穆斯林,现今多半集中于莲湖区,他们源于唐而形成于元代,是我国回族先民源流之一。如今居住在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小皮院、大学习巷、小学习巷、洒金桥、香米园、麦苋街及上述街道附近街巷。域内共有回族3万余人,占陕西省回族人口的20%以上,占西安市回族人口的50%以上,占莲湖区总人口的6%.回族人数之多,比例之高,列陕西全省各区、县之首。


  1,乌氏家族简史


  回族中的乌姓,主要源自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赐姓。据《赛典赤家谱》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平西夏,以得胜之师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蜜(密)征调。以名为姓。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闪、者、白、苗、冶、乌……” 乌姓也有一部分源自经名“乌马尔”.乌姓回族主要分布在陕西、西宁等地。明《嘉靖耀县志》“人物志”、“选举”条,记述有穆斯林锁守贯事迹,曾任鸿胪寺通事(翻译)序班,妻乌氏,是长安名门女。锁、乌都多为回族姓氏,说明最晚到明代中期,乌姓回族已经成为西安“名门”,延续至今仍为西安大姓[18].


  乌氏家族笃信伊斯兰教,聚族而居于西安小皮院一带。其家族历史可寻根溯源于明朝,由南京应天府水西门铜作坊迁徙而来。乌氏先祖因商从江南迁往陕西,初到西安仍以营商为业。及至清代,始有人涉足仕途,官至提督,统兵携将,驰骋疆场,至此已成长安大户。民国年间,不仅有人在教内位尊为阿訇,而且还有人步入大学校园,进而踏上政坛。乌氏家族历经数百年生息繁衍至今已七代,家族人口目前已达六百余人,系西安穆斯林名门望族之一。


  乌氏高祖兄弟二人乌大经、乌大义。乌大经即西安穆斯林为之自豪的乌提督,其家系如图:


  乌大经


  乌 乌


  兆 兆


  旭 翥


  乌 乌 乌乌 乌 乌 乌 乌 乌


  世 世 世世 世 世 世 振 仙


  德 祥 康明 清 杰 荣 舟 舟


  乌乌乌 乌乌乌 过 乌 乌乌乌 乌乌乌乌乌乌 乌乌 乌乌


  呈呈呈 呈呈呈 继 呈 呈庆成 树升小纪玉龙 克忠 宏宏


  璋宗瑄 瑞根理 呈 钰 琪堂禄 堂堂堂堂堂堂 慈慈 运琪


  乌 乌乌


  养 养 宗 忠 寿志 乌乌乌


  子 子 堂 堂鹏 培培培


  陵成玉


  乌大义出身、履历、职业、居所均无从考证。乌大义生有三子:长子乌万朝生于道光十五年(1836年),次子乌万成,三子乌万友。乌万朝,从业皮革生意,后人相传他身强体壮,热心教门,信仰虔诚。有一件事可以体现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当年小皮院清真寺建成时,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大殿上的铜顶是他登上屋脊安装的,这树立了他在坊内穆斯林中的威望。


  乌万朝生有八子一女:


  长子乌纪章,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据说在清同治元年出走张家口,其后辈情况不详。


  次子乌纪瑞,生于同治元年(1862年),去世于1924年,终年62岁。他是一位虔诚热心的穆斯林,为人耿直豪爽,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市井无赖闻风丧胆,不敢在当地造次捣乱。


  三子乌纪雄,生于同治三年(1864年),逝于1932年,终年68岁。当时在红埠街一带从事穆斯林传统的小食品生意。


  四子乌纪左,生于同治六年(1867年),逝于1934年,终年67岁。年少时因与家人不和,出走宁夏吴忠,给人拉骆驼,在当地清真寺当满拉而定居,人称乌满拉。其后辈们现一直生活在当地农村,由于文化知识较低,有的将祖姓“乌”误作“吴”,笔者去当地考查时已由家族长辈统一作了纠正。


  五子乌纪祥,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逝于1958年,终年86岁。清宣统年间以皮革生意为主,兼赴汉口等地行商,还在麦苋街什字开油作坊一处,经济收入丰厚,有能力将小皮院祖屋的栈道盖成房屋,并在西安南门什字购置房地产二处。


  六子乌纪忠,生于光绪元年(1875年),逝于1959年,终年84岁。清宣统年间在满城做小生意,后也从业于皮革行当,开了皮作坊,家道富足。先后在涝巷、小坤园购置房产,并在小皮院旧居翻建新房。


  由于乌纪祥、乌纪忠家境较好,生活富裕,又注重手足情义,所以对本家族其他兄弟常有经济帮助。


  七子乌纪恩,生于光绪五年(1880年),逝于1932年,终年52岁。他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到宁夏同心、韦州帮人拉骆驼,后在当地清真寺当“寺师傅”并定居。由于文化落后,加之环境恶劣,又处于穷乡僻壤之地,导致后辈生活贫困,甚至仅知自己经名。


  八子乌纪昌,生于光绪九年(1884年7月14日),逝于1964年,终年82岁。以做小买卖为家庭主要生活来源,清宣统年间,长安塬上一商人请乌纪昌帮他买皮,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和经验积累,他自己也开始涉足皮革生意,逐渐发展,拥有属于自己的皮作坊。由于生意兴隆,收入丰厚,便在小皮院西口外(旧屠场)和大莲花池街购置了房产。


  以上主要介绍了乌万朝及其八子一女之概况。乌万成在麦苋街经营杂货铺,乌万友搞屠宰业,大体都是从事穆斯林传统行业。


  2,乌大经事迹考述


  乌大经(?-1804),回族,莲湖区小皮院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武举,次年获武进士,殿试授三等侍卫。乾隆三十三年(1768)任山东武定营游击,乾隆三十七年(1772)升任德州营参将。乾隆三十九年(1774),乌大经因抗御王伦义军有功升任山东临清城副将。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皇帝召见乌大经,见乌胡须环腮竖立,威武庄严,誉乌“真将种也”,不久升任江西南赣镇总兵。乾隆四十八年(1783),升任广西提督,三年后调补云南提督。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月,安南(今越南)国阮氏与黎氏争夺王位,清廷应黎氏之请,派乌率兵8000人进入安南,后全师返回。乾隆五十七年(1792),署理甘肃提督,次年实授甘肃提督。嘉庆三年(1798),复调任云南提督。在任期间,云南西南部发生土司叛乱,他奉命平叛。嘉庆九年(1804)三月,逝世于云南提督任所[19].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