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八廓街
每逢旅游旺季,拉萨八廓街游人如织,这条着名的街道,因为“藏”味十足的各种旅游纪念品,已成为游客认识和了解西藏的窗口。艳丽的唐卡、古朴的挂毯,神秘的藏香,各式各样的藏族饰品,无一不是游客的最爱,而巧手创造这些手工艺术品的人们,成为了创收的主体。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浓厚西藏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宗教用品、日用品、服饰等逐渐成为旅游纪念品中的畅销产品,旅游产品在民族手工业中的比重呈逐年加大的趋势,已逐渐成为民族手工业的主导产品。
巧手创造幸福生活
普达瓦出生在拉孜县一户专门制作孜龙藏刀的工匠家庭,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学习制作藏刀,技艺娴熟,锻造出的藏刀,美观实用大气,最初他打制的藏刀都是当地农牧民群众购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他家打制的藏刀远销区内外,现购、托购、电话订购等方式,使他家的藏刀供不应求,甚至有很多人慕名到他家参观打制现场。前几年,他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儿子、孜龙藏刀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尼玛旺拉,瞅准了其中的商机,在这几年的珠峰文化节等重大物资展销会上,他们都会申请铺位布置藏刀打制现场,在销售的同时宣传品牌。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区民族手工业产品中旅游纪念品的比重以平均每年3%-4%的速度增长。
老品牌开出新“花蕊”
随着我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区民族手工业产品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市场潜力日益增大,许多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手工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有两大金字招牌,一是这里是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二是这里的村民制作藏香有上千年的历史,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制作藏香的水磨,这里的藏香制作保留着手工制香的传统。但多年来,这里的村民大多单门独户完成从制作到销售的全部过程。村民德琼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制作藏香,已经做了20多年了,年收入4万元左右。他说,家里的开销、孩子上学的费用、盖房的钱大多都是卖藏香积攒来的。
近年来,在县乡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2008年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村民们的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如今,乡里申请了统一品牌 “吞弥圣香”,一个以藏香带动尼木旅游,以旅游促藏香销售的思路逐步形成。
创新亦或保持传统
民族手工业,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业,然而传统的民族手工业,由于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的缘故,大多数工序都是较为原始的或纯手工制作。而现代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产品对其造成的市场冲击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在创新与保持传统方面,民族手工业也面临着两难选择。
据了解,我区目前最大的手工藏毯生产企业--拉萨地毯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延续着最传统的生产方式:选用藏北高原的优质羊毛,手工纺织毛线,经过梳、纺、染色、手工纺织、平剪和洗涤等一系列步骤,最后运用藏式穿杆结扣法编织而成,工艺十分复杂。手工编织出来的藏毯犹如浮雕,不褪色,经久耐用,在国际高端市场广受欢迎。然而,现代机械编织出来的藏毯,花色多、纺织时间少、成本小、价格低、利润空间大,给传统藏毯生产企业的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区大多数民族手工业业主采取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创新。如拉萨地毯有限责任公司在保持手工编织的同时,为了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满足现代家居装饰的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推出了新花色、新品种,不仅深受藏族群众的喜爱,也备受中外客户的青睐。
在日喀则市居民坚赞家中,记者看到了两个铜制的暖瓶,西藏风格的花纹使其十分具有装饰性。坚赞告诉记者,日喀则市扎西吉彩的金银铜器加工十分有名,过去每家每户的铜制水缸、铜锅都是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加工厂制造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自来水引到家里,锅具也以不锈钢为主,铜锅、铜水缸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为此,加工厂着眼当下生活,推出了各种新产品,铜制的暖瓶就是其中之一,它因其浓重的装饰色彩,成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