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汇百流,九曲不回,创新创业,和谐共进”的兰州精神,不断把兰州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最后,陆武成勉励大家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兰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庆典大会邀请了百年前参加铁桥建设并作出重要贡献的比利时人林阿德的后裔参加庆典,并为他颁发了特别荣誉证书。
在优美的交响乐伴奏下,着名表演艺术家陈逸恒朗诵了马建勋的《铁桥百年赋》,赋曰:“白塔耸峙,黄河东逝;古关静穆,楼映半空。一桥彩虹临波,百年流云飞渡。今逢盛世,毋忘尘忆,唯吾兰州,矢志创新,兹镌铭为念。
昔陇府金城重镇,绾丝路而通三秦,唯一河而成南北之堑。年及洪武,浮桥颤渡,然夏汛漫卷,冬凌凝寒。迨至清末之岁,始行建桥议案。遂集中西合璧以成,倾全省之力赴艰。柱砥中流,铁梁横空;终成勋业,蔚然景观。三边利济,商旅繁荣;通衢信步,九曲安澜,诚以’天下黄河第一桥‘之隆誉,易名中山之佳话,谱写兰州解放之新篇,见证中华民族复兴之沧桑巨变。
噫唏哉,百年古桥,风流永瞻;大河雄奔,虹影如幻。人文标志,独秀新天。带风情百里,襟绿涛两山;历史名胜,风光无限。夫若无祥风以润,金瓯之磐;铁石纵固,斯桥何延?是以国之发展,和谐为先;市之富强,稳定乃安。炎黄族裔,永承天眷;祺我兰州,康乐尽阗”.
陈逸恒以一种古典方式向大家传达出“一桥彩虹临波,百年流云飞渡”的历史韵味。
庆典大会后,举行了在中山桥将军柱广场建成的“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的揭幕仪式。此碑长4.8,高3.4米,宽4.2米,由总重约50吨的整块花岗岩制成,并记刻马建勋所作《铁桥百年赋》于上,以表纪念。
巍巍中山桥,仍不失为是兰州的灵魂,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坐标,是百里黄河风情线的起点,并且是这座城市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起点。
中山桥历经百年风雨,桥墩老化腐融,病害严重,抗震防洪能力严重不足。鉴于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强地震对桥梁、文物损毁的经验教训,鉴于国内一些地方洪水对桥梁、文物毁灭性破坏,一贯十分重视对中山桥保护的兰州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作出了对中山桥进行保护性加固的决策,以进一步增强百年中山桥的结构抗震和泄洪能力,全力保护好兰州这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这次对中山桥重点采取四个维修加固措施。一是为了提高防洪能力,桥面维持原状,5跨桁架洪桥上部结构整体提升1.2米;二是为保护文物原形,在桥墩加固方面,凿除原表面带病害的混凝土外包层,保留主要钢筋,植筋后包30厘米的混凝土,并对表面混凝土进行仿面效果处理,维持原样;三是在桥墩加固的基础上,桥墩顶整体现浇筑混凝土提高1.2米;四是在桥南、桥北广场采取顺坡处理,保证广场与中山桥进行顺接,广场地面采用花岗岩面砖重新铺设,桥面沥青分两层铺设,并对桥梁进行亮化提升。改造工期定为6个半月。
2010年11月15日,中山桥维修加固工程正式开工。省委书记陆浩、代省长刘伟平、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市委书记陆武成、市长袁占亭等出席开工仪式。袁占亭主持开工仪式,陆武成讲话。他指出,中山桥建成以来,经历了百年风雨沧桑,仍屹立于黄河之上,继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但是,百年来,中山桥遭自然灾害和战事的冲击损坏,虽经多次维修加固,现仍然存在防汛,抗震安全隐患,为了切实保障国家级文物,让中山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对中山桥进一步进行维修加固。现在,根据中央和省上建设文化大省的精神要求,经过充分论证,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决定对中山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性的维修加固,全面提升中山桥的防汛,抗震能力,确保国家级文物的安全。最后,陆武成要求参与施工、监理的各有关单位一定要各尽其职,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把工程做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为百年铁桥再添风采。
中山桥维修加固工程时间安排:2010年11月15日开工,2011年3月20日完成桥墩加固;2011年5月31日完成部结构及桥面加固顶升工期,2011年6月1日竣工通行。
2011年5月31日,中山桥维修加固工程如期胜利竣工。工程总造价2118万元。维修加固后的中山桥将可防御8级地震以及大洪水的冲击,并可保证再使用50年。
6月1日,经过维修加固的中山桥,以更加稳键的姿态,更加现代的美感,“盛装”向兰州市民和游客开放,续写“天下黄河第一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