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族欢庆自己的节日
康巴的经石
多康 安多意指阿尼玛青雪山和多拉两大神山为代表,取其首字合称安多。这个地区以黄河为主流,注入北部者有浩门河、中部湟水、南部为隆务河、大夏河、洮河诸水,再加上白龙江,上游的阿坝地区的安水、白水、黑河、岷江、大渡河流域为安多地区。其具体地区是指今青海、甘肃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广大地区。
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10世纪间今陕西渭河地区,宁夏大部、四川绵阳、灌县部分地区属藏族居住区亦属安多藏区范围。
康是指边地或边地小国之意。这个地域包括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青衣江、安宁河流域广大地区。即指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部分地区以及今西昌、凉山、雅安部分地区统称康。由于这些地区地处西部,汉文史中称西康。
四大种姓 氏族是原始社会最基本的血族组织。藏族文献记载的远古氏族有四种:第一种是四氏族说:即色、木、冬、东;第二种是六氏族说,又分两种,一是色、木、冬、东、韦、达,二是色、木、冬、东、恰、祖;第三种是苯教经典中说世界最初有六大使者,他们是恰、祖、年、益、甲木、木神;第四种是世界之卵说,由卵黄生出人类18个大居住区。
藏族的部落群体是由最初氏族血缘家庭或部落的不断增殖,每个氏族又分裂成若干个部族,由分裂的氏族又繁衍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部落,他们逐渐向整个雪域高原定居繁衍,形成后来的许多邦国部落。
作为藏族先祖四大种姓中的冬氏种姓的先民们,在当时气候暖热、海拔不高的青藏地区以草原般的胸怀、兼容并蓄的品格和聪明的才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远古文明。
冬氏部族开拓多康大地
根据来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史料综合研究说明:创造多康地区远古文明的主要是远古冬氏藏人,即汉史中的西羌。
“羌”是远古汉民族对多康地区远古藏族的泛称,意为西部牧羊人。他们是藏族先祖四大种姓中的氏种姓迁移到多康的一大部落繁衍起来的。他们与后来在青藏高原上兴起的大蕃族,即今天的藏族是同根、同源的同一个民族,根本不存在羌与藏为两个民族系统或羌是藏族的前身或羌被藏族同化的问题。那么,冬氏部落又怎样从雅隆河谷迁徙到多康地区来的呢?
自从藏族远祖的发祥地(今雅隆河谷的山南泽当一带),出现了由血缘组成的木、色、冬、东四大种姓,这四大种姓又分离出许多新的部落群体后,他们为了生存,向四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扩散,寻找新的栖身之地。其中四大种姓中的冬氏18部落,从雅隆河谷迁移到藏北,随后越过当时海拔不高的唐古拉,迁徙到长江、黄河源头。由于当时正值更新世,整个青藏地区常处在热带或亚热带气候,海拔平均高度也在1~2千米左右,非常适合游牧部落的迁移环境。又由于他们是第一个发现和开拓刚刚从海中隆起青藏新大陆的先躯部落,所到之处均为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温暖的气候,所以,社会生产和人口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也就很自然地从血缘氏族中分离出若干新的部落群体。他们逐渐分布到金沙江、黄河、渭河、澜沧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及其支流流域地区。
在很多藏文史书中说,四氏族中的冬来到多康地区发展为18个支系。如阿秀、夏秀、拉秀等部落。在18个支系的基础上又发展成为18个大部落统治整个多康地区。
四氏族中的“冬”字,在汉史中写成“党”字,什么“党项”、“党羌”、“党族”等就是这样转化而来的。在青海果洛地区有这样的谚语:“三山顶上居冬氏,冬裔因戴高筒帽”。文中提到的高筒帽就是指惟独藏族特有的高筒外包绸缎的毡尼藏帽,即次仁霞木。
在《格萨王传》中说:岭格萨尔王是冬的种姓。在甘、青、康、滇等地的藏族都认为自己的先祖系猕猴与岩魔女的后裔“冬”繁衍而来。下多康藏族具体分布地区为今青海、新疆、内蒙、甘肃、宁夏、陕西、四川、云南等地。他们在上述地区创造了石器、陶器、骨器、青铜文化。古人类遗址和出土的文物也证实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