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吕蒙正据理力争见胆识

时间:2012-04-19 13:30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郭庆晨 点击: 载入中...



吕蒙正笑谈拒贿



赵普




  中国封建社会,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直臣本就不多,像包拯、魏征那样不惜因为据理力争而触怒龙颜者更是凤毛麟角。然而,尽管如此,他们在据理力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气度和胆识,还是令人敬佩的。在此不妨列举一二。

  吕蒙正,是北宋太宗、真宗时的宰相。他知人善任,举荐了不少贤良。有一次,宋太宗欲派人出使朔方,命中书省推荐人选。吕蒙正推荐了一人,可不知因为什么太宗没有同意。几天后,太宗又三次问起荐人之事,而吕蒙正每次回复还是推荐同一个人。太宗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这么固执呢?”他回答道:“不是臣固执,而是陛下没有了解情况。此人能胜任使者之职,其余的人都不及他,臣不敢谄媚以随附陛下心意,免得误了国事。”在吕蒙正说这番话的时候,一旁的百官被他的大胆敢言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退朝后,太宗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细心思量一番后,不禁赞叹道:“蒙正的气量,朕不如也。”当下任命吕蒙正举荐的人为使者。

  比吕蒙正稍早些时候,曾做过北宋宰相的赵普,也是一个敢于据理力争的角色。一次,他郑重地举荐某人任某官,可宋太宗不同意。第二天,他再次奏请某人为官,气得太宗将奏章撕碎,扔在他面前。他不动声色地将撕碎的奏章一片一片地捡起来拿回去,补贴好了之后又呈给了太宗。已经冷静下来的太宗终于醒悟,任用了赵普举荐的那个人。又有一次,有位官员按律该晋升,太宗则因对此人的印象不佳而不准。赵普还是一再奏请,太宗生气地对赵普说:“朕就是不让他升迁,看你有什么办法!”赵普则毫不相让:“刑赏是颁布于天下的,陛下岂能以喜怒而随心所欲呢!”这一下,把太宗顶得干脆起身回宫去了。事情弄到这种地步,该知趣了吧,可赵普却偏不。他紧紧地跟在太宗的后头,到了宫门口还站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太宗是因为被他缠得无可奈何,还是被他那义无反顾的劲头所打动,不得而知,反正最后还是同意了赵普的意见。

  像赵普、吕蒙正这样的据理力争,既不看火候,也不看皇上的脸色,让皇上下不来台的情况,魏征遇到的或许更多。对魏征的不依不饶、力陈己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唐太宗李世民也时有不悦——有文武百官在,有时还有外国使节在,你这么不分尊卑地与我争论不休,也太不给我这皇上面子了!所以,在私下里,李世民曾经对魏征说过这样的话:“当时且应,更别陈论,岂不得耶?”意思是说,你有不同意见没关系,先答应下来,然后找个合适的机会再陈述,岂不更好?而魏征的回答则是:“昔舜诫群臣‘尔无面从,退而有言’。如果臣当面许了陛下,然后再进谏,就是‘退而有言’了,这能说是对陛下忠心吗?”李世民对魏征的爽直十分欣赏,说:“朕拔卿于仇虞之中,任公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也,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从这番话中,可见李世民还是比较有心胸的。

  应该说,同上司乃至皇上据理力争,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其中,除了本人的胆识和气量之外,最为关键的是需要有肯于接纳意见的上司。缺少这一条,再有胆量、再有道理的“据理”都不会“争”出什么好结果来。就像比干之劝谏纣王、关龙逢劝谏昏君桀那样,还没说几句,就被杀头了。相形之下,赵普、吕蒙正、魏征是幸运的,他们遇上了容人之君,使他们的据理力争能有个好的结局——尽管据理力争的过程不会那么顺畅。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新发现一处远古岩画群
  • 中德学者在内蒙发现距今2000多年阿拉伯战马岩画
  • 探访新疆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弘扬蒙古族游牧文化
  • 四川蒙顶山发现千年古墓
  • 麦新在内蒙古的日子
  • 游客破坏青海蒙古民族英雄祖先雕像 竟踏坐爬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