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在我国古代的传说中,是一种仁兽,被人们视为吉祥物,也被称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它的形状象鹿,独角牛尾,雄的叫麒,雌的叫麟。它是幸福如意的象征。这种麒麟文化渗透进老百姓的生活,包含着福、禄、寿、喜、财、吉等方方面面的文化内涵。“麒麟送子”的传说,在民间更是家喻户晓,它寄托着人们生儿育女的美好愿望。
相传,这种“送灯添丁”的习俗是从江南传到兰州的。在福建、台湾等闽南一带的方言中,“灯”和“丁”互为谐音,送“灯”即为送“丁”。所以在闽南地区即有给新嫁的女儿送灯的风俗。不过他们送的灯不拘一格,各式各样,但寓意却是相同的。送灯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到婆家,生儿育女,繁衍子孙,使男方人丁兴旺,幸福美满。
在陕西凤翔县,元宵节还要宴请出嫁了的女儿和女婿,当地人把这种风俗叫“吃十五”。临别时还要给女儿送灯和油条,送灯是希望女儿早得贵子,添丁增口;送油条即寓意加油的含意。这种送灯添丁的风俗至今在全国许多地方盛兴不已。
然而,这种,在兰州地区早都被人们淡忘了。“麒麟送子”不仅是一种民间的美好传望,而且还具有珍贵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伦理学的价值,更是一种淳朴的“民风和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生儿育女,繁衍子孙的观念似乎被人们淡忘了,然而,生儿育女恰恰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这和计划生育的国策并不矛盾。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还在发展着根本的变化,养儿防老的旧观念,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