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奔马新解

时间:2011-12-20 15:58来源:鑫报综合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八月,我省喜迎“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从省城兰州到各地州市,到处可见炙热的旅游风情。一时间,旅游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说到旅游,就不能不提起铜奔马(中国旅游的标志)。铜奔马,这件几十年来颇惹世人争议的艺术神品,近日来有关专家对它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说——
    党寿山与铜奔马

    在武威,铜奔马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1969年,原武威县新鲜公社新鲜大队十三生产队在雷台观挖地道时,发现了汉代古墓,并出土大量文物。铜奔马当时被当地老乡用麻袋带回生产队的库房,在党寿山和朋友的全力保护下,铜奔马被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慧眼识中,并将铜奔马推向了世界。 

    时至今日,今年75岁的党寿山,作为铜奔马的发现者和保护者,这位我省地县文博系统唯一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谈起铜奔马,颇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

    “铜奔马,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精品,是优美的艺术杰作。自它问世以来,引起了学术界高度重视和热烈讨论。其中,对于铜奔马的称名就提出了六种以上不同的见解。如‘龙雀蟠蜿,天马半汉’中的‘天马’说;如马祖神‘天驷’说;‘天马’即‘良马’说;还有名马式的‘铜马’说;‘猎骑’说;‘大宛马’等等。实际上,以上称名都是不确切的,日前经过最新考证,铜奔马应该有最准确的称谓。”原武威市博物馆馆长、著名文物专家党寿山说。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自古以来,凉州畜牧甲天下。天下的良马皆出自凉州。”党寿山说。

    据介绍,凉州先民主要以游牧为主。西汉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远征匈奴,开拓疆土,不惜代价派人到西部求好马,于是便得到乌孙马。据说这种马可以爬山越涧,健步如飞。后来人们皆称之为天马。

    后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兵征西域获得大宛马,比乌孙马更好,于是汉武帝又将原称天马的乌孙马更名为西极马,而将大宛马称之为天马。并作了《西极天马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自此,西部良马名闻天下。

    另外,自魏晋时,便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说法。尤其到了盛唐时,河西走廊马匹多达200多万匹。拥有良马,已成为封建社会强盛“国力”的象征。唐玄宗时,曾大力号召民间养马并采用奖励政策能养30匹壮马者则可当哨长一类下级军官。结果不出数年全国马匹充盈。再者,“茶马互市”的诞生也说明了封建王朝对马的需求和重视。“茶马互市”起始于汉唐、盛于宋、延续至明清,持续了千年,当时,中央王朝与周边游牧民族广泛开展“互市”获得马匹,即拿丝绸、茶叶,换取西部牧区的良马不但安抚了边民、充实了军力,还起到了活跃边贸经济的多重效果。这在封建时代,曾经盛行一时。

    天马行空与“陶奔马”

    由于武威地处丝绸之路要塞,因此,西域良马多在这里交易和繁殖。

    根据介绍,2007年5月,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凉州城西郊的一座魏晋墓葬中,发现一件“陶奔马”。此奔马长58.5厘米,高42厘米,马身、马腿和飞鸟分别制作后组装为一体。陶马三足腾空,右后足踩一飞鸟,作昂首嘶鸣,飞奔前进状。飞鸟双目惊视,回首展望,与铜奔马的构思和寓意如出一辙。

    党寿山指出,陶奔马与铜奔马均在凉州出土,绝非偶然。应该说是汉、晋时期凉州地区必然的产物。根据《汉书·地理志》称武威郡“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前凉录》云,永嘉时京师歌之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说明汉、晋时期凉州地区水草丰美,畜牧业十分发达,直到后来仍有“凉州畜牧甲天下”之美誉。在这样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下必然就会出现爬山越涧,健步如飞的“天马”来。

    马在古代社会是人们生活中能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工具。凉州人民养马、爱马,熟悉马、了解马,所以他们才会在艺术作品中描绘出像“天马行空”(有人将铜奔马称之为天马行空)这样的“天马”来。艺术源于生活,凉州不知名的艺术家,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别具匠心地塑造出一件件既能表现飞驰的“天马”,又能表达雄性马儿英勇向前的神威良马,这就说明,不管是陶奔马,还是铜奔马,这些马,的的确确都是凉州本土马。

    铜奔马即马

    “不仅仅如此。天马产自凉州,就连马蹄下的飞鸟也是出自凉州。”党寿山兴致勃勃地说。

    近年,党寿山查阅了无数文史资料,终于在清代著名学者、武威人张澍辑录的《凉州府志备考》中的《物产卷·鸟类》中查到,飞鸟即鸟,为地道凉州本土鸟类。“贾逵云:,色如霜纨。马融说:肃爽,雁也,其羽如练,高首而修颈,马似之。

    党寿山解释:铜奔马问世后,蹄下的飞鸟如飞燕,被认为是“马踏飞燕”或“马踏乌鸦”。但是燕的翅膀相当狭,乌鸦的就比较宽;燕的尾巴像一把剪子,而乌鸦的尾巴略呈弧形。既像飞燕,而又比飞燕稍大,尾巴属于非剪刀式,足短,趾似鼠,未尝见下地,常止林中。偶失势控地,不能自振,及举,上凌青云。它的飞速和高度均超过燕子。古人曾把良马或快马称之为马。《左传·定公三年》:“ 唐成公如楚,有两肃爽马,子常欲之。” 杜预注:“肃爽,骏马名。”而正好可以想象,当初奔马创作者之所以让奔马足踏一只鸟儿,是想要借助的快疾,来表现天马风驰电掣飞速前进的意境。

    “奔马出自凉州,而也出于凉州,两者所处的地理位置、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因此把铜奔马称为马,似乎更能反映凉州的地域特色,更能体现天马行空的深刻内涵。”党寿山认真而严肃地说。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陕西汉中发现战国青铜甬钟 高37.5厘米重6.5公斤
  • “大唐西域记”最早写本新解:玄奘和高昌王室关系密切
  • 人类用煤史上推千年:考古发现青铜时代开始用煤
  • 北宋青铜镜上的《秘嬉春宫图》
  • 西安土堆里发现唐代“开元通宝”铜钱
  • 新疆木垒县发现多处青铜时代古聚落遗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