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甘肃教育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迅速行动,各地各校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特色动作有亮点,主要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主要任务,拿出实招硬招真招,确保“双减”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甘肃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特推出专栏“‘双减’在行动”,陆续发布各地各校落实“双减”的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看得见的快乐——作业少了爱好多了
“双减”之前,这些现象司空见惯:周内,学生刚从学校的大门出来,又进了校外数理化辅导班的大门,或者一进家门就坐到书桌前挑灯夜战;周末的公交车上,挤满了背着书包赶往各个校外培训班的孩子——本来应享受成长快乐的孩子们,却承受着与小小年纪所不相称的学习压力和情绪压力。
市民李卫的孩子是庆阳市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李卫说,在“双减”之前,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到校外培训班接受辅导,回家后还要继续完成家庭作业。虽然自己又着急又心疼,却没有办法解决。李卫的焦虑,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后逐渐消失。
“双减”政策出台后,庆阳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制定措施,使“双减”政策不折不扣落地。
庆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樊建国说,全市在贯彻落实“双减”过程中,瞄准“两减轻三提高”这一目标,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轻课外培训负担,提高学校作业管理水平、提高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加强学生作业管理、充分开展学校课后服务、彻底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这四项措施的有序有力推进,使我市“双减”政策落地有声、成效显著,逐步构建起良好的教育生态。
孩子们最先感知和体会到“双减”带来的变化。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六(1)班的王梦之为现在拥有更多的放松时间而开心。这学期以来,她每天放学后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疑难问题有老师现场讲解,书面作业在校内已基本完成,回家后就看看课外书,做自己喜欢的事。
为了给孩子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全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庆阳市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各学校,在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减少学生书面作业总量上下功夫,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把重点放在提高作业质量上,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使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再出现在孩子的课后作业中。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双减”政策要求,首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等社团活动。
西峰区教育局教育股股长王俊斌说,西峰区各中小学校将作业纳入全过程管理,学期初规划学生作业,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严禁通过微信群或QQ群布置作业。对作业总量进行分类控制,在作业的布置上体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校对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鼓励老师大胆创新,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并要求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精准分析。
“学校要求老师加强作业管理,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拥有健康体质创造了先决条件。”西峰区团结小学校长李永恒说。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但校内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在全面提高。
北街实验学校老师李华在布置作业时,会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进行更多的考虑,较之前布置得更科学合理、更个性化了。如今,她明显感觉到自“双减”之后,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高了,掌握知识的效率也在逐步提高。
自“双减”政策出台后,环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毛强参与了全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过程。他介绍,自2021年9月10日起,环县在减少学生作业量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教育部门根据全县城乡差异,要求各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任课老师把作业设计出来后,年级组进行审核并公示。截至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作业量减少30%左右。
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中,开展课后服务成为最有力的抓手。西峰区团结小学自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以来,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94.5%,老师全员参与。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书法、绘画、泥塑、二胡、琵琶等社团活动。
环县乡镇学校多,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充分考虑学生放学路上的安全因素,把课后服务课程再集中、再丰富,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在完成作业以后,进行各个兴趣门类的锻炼。针对全县2400名留守儿童,各学校也设置了“留守儿童之家”,安排老师对寄宿制的学生进行兴趣培养、阅读指导。
经过一个学期的减负与课后服务工作,家长能够安心从事自己的工作,不再为提前接孩子、回家辅导孩子而焦灼;在社会层面,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度;在学校,激活了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达到新高度。当然,最受益的还是学生们,他们在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后,解放了天性,拓展了视野,满足了学习的多样化需求,逐渐向素质提升、快乐学习迈进。
阵痛中的转型之路——校外培训逐步规范运行
毋庸置疑,《意见》印发后,受影响最大的是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近年来,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从学校、小区等人口聚集区冒出,仅西峰城区内,在“双减”以前,就有各类培训机构304所,其中学科类培训机构77所,从业人员上千人,就读学生近万名,体量相当大。
“双减”政策落地,给规模快速扩大、民间投资最钟爱的校外培训机构毅然踩下了“刹车”。这一脚“刹车”,如果操作不当,化解政策不接地气,极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迅速反应、深入调研、谈心谈话、出台办法、倾力帮助机构转型,让《意见》要求平稳落地,是我市的成功做法。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和化减工作成绩居全省第一,全市98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中,63所转型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注销关停35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100%。
在校外培训机构最集中的西峰区,规划在前、整治在前,确保机构运营始终纳入教育部门的监管之下,规范运行、健康成长。
据西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左廷伟介绍,2021年5月,西峰区委、区政府就出台相关政策,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由教育、公安、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历时两个月时间,对全区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收效明显。
“双减”政策出台当晚,西峰区教育局就召集相关人员,研究政策,吃透精神,在前期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对区属的304所校外培训机构重新进行摸排、登记、建立台账。重点对学科类进行整治,按照关停和转型两条路子,积极引导,全力配合。截至目前,304所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到255所,77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关停14所,63所实现成功转型,压减率达到100%。
在环县,怎样化解7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也是该县教育部门思考并落实的重要任务之一。环县教育局专职督学黄胜利说,环县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学校为每个学生家长发放告知书,从源头上阻断了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可能性。同时,县教育局组织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为培训机构负责人讲政策、解困惑,并积极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实现平稳过渡和关停。
西峰区在化解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力量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党支部建在培训机构,取得良好的效果。
郭彦琦是西峰区教育局职成股股长,他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面对数量庞大的校外培训机构,如何管理、规范,是他和同事们经常探讨的问题。他发现,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中大学毕业生多、党员多、人员素质高。于是,在局党总支牵头下,组建了音乐、书画、体育、启智类4个党支部,通过自荐、投票选举、公示、党总支任命,选拔优秀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下设多个小组,将全区255所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党组织的领导之下。在“双减”工作中,各培训机构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响应国家政策,加强行业自律,并依据自身特点,积极配合转型、注销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双减”政策平稳落地。
对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来说,用“煎熬”来形容他们当时的状态一点不为过。因为看好巨大的教育培训市场前景,有的投入了几百万元刚刚建成,有的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扩大规模,还有的预收了部分学费。此时,“双减”政策出台,他们陷入了困难境地。
为了减轻培训机构负担,合理化解矛盾,全市教育部门均给予了一定时间的缓冲期,帮助培训机构平稳过渡和转型,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化解各类矛盾。
秦华阳、贺杰、王弘祖之前都在西峰从事学科类培训工作,“双减”政策出台后他们一时陷入迷茫,投入的资金、房租,老师们的工资,还有学生的课时,各种压力接踵而来,不知道何去何从。冷静下来后,他们积极调整思路,调研市场,并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成功向艺术类培训机构转型。
由外而内的激发——让校内外教育回归初心
“双减”政策有效缓解了家长焦虑,极大减轻了学生负担,学科类教育完全回归校园。面对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更多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庆阳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将如何满足这一需求?
长期以来,全市教育系统非常重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出台措施,实现优质教育、均衡教育。早在2020年,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三优+”工程和“优教庆阳”工程,以强带弱,以优培优,资源共享,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普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峰区董志初级中学校长刘小虎参与了“优秀校长+”研修共同体,他与4所农村学校校长定期开展研修活动,确定研修主题,走入课堂,注重细节化探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西峰区团结小学开展了“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两项活动,通过开展教研活动、送教下乡、评课赛课等,达到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目标,实现了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减作业负担、减校外培训负担,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全市各类学校纷纷深入研究,设计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教研模式,提高老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环县南关小学紧抓改革和教学,积极与北京人大附校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了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聘请专业体育教练,义务为学生进行指导,争取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环县五中初三年级主任杨心凝明显感觉到,自“双减”以来,学生上课的精力充沛了,老师的课堂效率也在提高。这些变化,得益于老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重难点的梳理,由浅到深,环环相扣,辅导作业时分层设置、分层推进,有的放矢,效果显著。
因此,樊建国认为,“双减”工作要求减负担但不能减质量,校外减下来,校内要提上去,在整个过程中聚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突出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在校外增强体能和实践锻炼,让家校共育具有完整人格和生活体验的未来主人。
(甘肃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张云文)
(甘肃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