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融媒联动·全域旅游”全国百家市县融媒看定西活动新闻发布会。定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文玫,定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包翠霞,临洮县委副书记何小明,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苟建军,通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育伟,陇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耀宏,渭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芝兰,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燕永明,岷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艳芳,共同介绍“融媒联动·全域旅游”全国百家市县融媒看定西活动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定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文玫介绍了定西文旅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各位媒体记者用笔触描绘定西发展新图景,用镜头展示定西奋进新形象,做了大量出新出彩的宣传推介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定西市委、定西市人民政府,对大家前来参加发布会表示诚挚欢迎,对各位记者朋友以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定西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发出着眼全域、建设文旅强省号召令的关键时刻,在省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策划举办“融媒联动·全域旅游”全国百家市县融媒看定西活动,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探索打造融媒区域联盟和传播矩阵,放大融媒一体效能,全方位、深层次宣传推介定西市丰富的文旅资源,赋能产业振兴、促进招商引资,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追赶发展。
定西市取“安定西边”之意,地形宛如一个昂扬向上、勇往直前,奔跑在陇中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上的“追梦人”。这里文化厚重、德泽深远,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命名地、天下李氏寻根祭祖地、书画艺术源远流长。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所辖1区6县均与兰州形成一小时经济圈。这里生态优良、物产突出,是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全国首批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精心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中国西部草都”。这里夏日清凉、如诗如画,境内有以国家4A级景区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渭河源大景区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红军长征通渭“榜罗会议”、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以战国秦长城西起首、“陇西堂”“汪氏墓群”等为代表的人文历史景观,是“全国避暑旅游十强城市”“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城市”。这里民风淳朴、感恩奋进,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殷切嘱托“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10年来,定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苦干实干,一举撕掉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经过脱贫攻坚的洗礼、乡村振兴的接续,如今的定西,特色产业越做越强,致富路子越走越宽,山清水秀越来越美。
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旺”。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聚焦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强市,立足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推动景区扩容提质,培育节会赛事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强劲复苏、春潮涌动。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怎样更好地聚焦资源优势,讲好定西故事,传播定西声音,不断扩大定西“朋友圈”,如何在引客入流、品牌打造、效益增收等方面取得实效,这正是我们组织本次活动的初衷所在,也是我们与各位媒体朋友们齐心向前的约定。当前各级主流媒体从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到“全媒体传播格局”“全媒体传播体系”,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跨区域联动报道,踏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在规模体量、平台介质、产品形态、传播形式等方面融合创新、完美蝶变,实现了新闻报道出彩出圈,这是我们策划组织本次活动的理由和信心。
夏风吹过六月的陇中大地,便到了定西20℃的夏天,也是一年当中最好的时节。“融媒联动·全域旅游”全国百家市县融媒看定西活动将从即日起正式拉开帷幕,我们邀请省内外144家市县融媒体中心,也诚挚邀请各位在场的媒体朋友,来一场濡染陇中文化、沉浸云林草原、体味非遗风物、记录当归定西的美好旅程。
活动期间,我们将与受邀媒体以互利共赢为原则,积极推动伙伴关系建立,在全媒体平台统一设立“融媒联动·全域旅游”专题专栏,围绕活动预热、活动进展,对双方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发展亮点等方面进行集中宣传报道。组织“主播带您看定西”等互动直播,对定西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发展成就进行线上直播报道。精心打造一批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受众喜爱的短视频、微海报、H5、VR等融媒产品,在各自平台进行立体化传播,并向各级媒体多渠道推送。通过图文报道、网络直播、全媒推广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药都薯乡、壮美定西。
文旅发展风正劲,融媒扬帆正当时。相信在融媒的联动下,必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客人朋友来定西旅游休闲、投资兴业。我们也将着力打造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推出更多富有定西特色的旅游精品,努力让定西成为八方来客“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的绝佳处。我们将以到位的产业护航、到位的服务护航、到位的诚信护航,迎接广大游客、媒体记者朋友们,在狼渡草原、贵清山峰、渭河源头、李氏故里、洮水花都、书画之乡、五彩梯田的美景中,逐梦“融媒联动、全域旅游”的诗与远方。
记者问答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我们通过多方了解到,近年来,定西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问包翠霞局长,定西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在促进文旅行业复苏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定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包翠霞:
定西历史悠久、文化淳厚,既有灿烂丰厚的人文历史沉淀,又有流光溢彩的民俗风情,更有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2家,其中4A级景区10家,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文旅振兴样板村28个。有各类文物遗址10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8处;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7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岷县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我重点介绍一下定西的“三张名片”和“三大优势”。
先说“三张名片”:第一张名片是“渭水源头”。大家都知道“泾渭分明”的典故。渭水的源头就在我们定西。最负盛名的可概括为“一源一境一神泉,一片草原碧连天。”“一源”即渭河源大景区,是甘肃省重点建设的19个大景区之一,已建成渭河源及首阳山2个国家4A级景区;“一境”即“陇上仙境”国家4A级景区贵清山/遮阳山;“一神泉”即通渭温泉,有“陇上神泉”“西北第一泉”之称;“一片草原”即国家4A级景区狼渡湿地草原,也是距离省城兰州最近的生态丰盈的湿地草原。第二张名片是“李氏故里”。天下李氏出陇西。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两千多年来,陇西李氏不仅昌盛陇原,而且遍及九州四海,至今李姓者大都以陇西为根基。李氏文化与敦煌文化、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并称甘肃“四大文化”。第三张名片是“当归定西”。当归,是定西特有的一种道地药材,俗有“十方九归”之称,盛产的岷归占全国当归总产量的70%、出口量的90%,当归,在古代诗文中常用以寓“应当归来”之意。
再说“三大优势”:第一,“丝绸之路”旅游通道优势。定西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陇海高速、青兰高速、兰渝铁路穿境而过,座中连七、八通十六达。第二,“避暑胜地”气候资源优势。定西地形地貌多样奇特,全市平均海拔1800米,“到定西过一个只有20℃的夏天”避暑旅游是你在炎炎夏日的最佳选择。第三,“冰雪旅游”地域特色优势。定西冬季时长达130多天,特别是12月、1月、2月气温多在-5~-15℃。在冬季,美丽的梯田雪原、晶莹剔透的华家岭雾凇和壮观的石门雪山会将你带入如梦如幻的冰雪童话。
今年以来,我们聚焦党的二十大对文化旅游工作的新部署、新任务、新要求,深入实施文商活市战略,加快陇中特色文化强市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内活外畅,多措并举提振信心,全市一季度文化旅游实现了“开门红”。一是群众文化文艺活动精彩纷呈。今年,全市谋划了700多项文化旅游体育活动,横跨四季、贯穿全年,尤其是我们策划举办的迎新春戏曲晚会、社火展演、精品剧目惠民演出等大型文化文艺活动,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广泛好评。二是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壮大“定西秦腔”“定西书画”两大特色优势文化品牌,持续推进文化、非遗进景区活动,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景区品质,挖掘地域文化,讲好定西故事。三是精心打造“一县一节”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渭水文化旅游节、五届马家窑文化节、十一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重点文旅节会的传播优势和溢出效应逐年扩大。今年7月,我们还将在漳县遮阳山景区举办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通过“旅游+体育”进一步提升景区影响力。四是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引客入定”。先后出台了定西市稳经济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今冬明春促进经济高质量追赶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等系列文件,精心设计推出了陇中民俗文化探秘游、华夏儿女红色圣地游和消夏避暑休闲观光游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流连忘返。
5月26日,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胜利召开,为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吹响了号角,定西文旅人闻风而起、迎接使命,我们将以满腔的热情、勇毅的担当整装待发、扬帆起航,我们在定西等你,等你来感受陇中独特的文化盛宴,尽享多彩人生!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明年是马家窑遗址发现100周年暨考古发掘10周年,请问临洮县将举办哪些纪念活动?目前的进展怎么样?
临洮县委副书记何小明:
马家窑文化因首次于临洮县马家窑村发现彩陶而得名,是甘肃发现最多、分布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晚期文化,是彩陶文化的发展高峰,距今已有5700多年的历史。马家窑文化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制高点,深度挖掘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系列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文化名县”战略,以“世界的马家窑马家窑的世界”为主题,从2017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五届马家窑文化节,持续提升了马家窑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站和省级马家窑文化研究会,挂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学术实践基地、北京大学理论基地,启动实施了马家窑文化遗址保护工程、马家窑彩陶文化小镇、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目前,正在拍摄马家窑文化纪录片《中国之前的中国》。
从2022年起,我县开始筹备马家窑遗址发现100周年暨考古发掘10周年纪念庆祝活动,今年年初制定了《马家窑遗址发现100周年暨考古发掘10周年纪念庆祝活动实施方案》,活动期间,我县将主要举办纪念庆祝大会,以及旅游口号、史料、文物、活动方案、非遗等“5个征集活动”,和美术、音乐、书法、摄影、文学作品“5个大赛”。目前,各项筹备活动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届时我们将邀请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参加系列庆祝活动。
中国妇女报记者现场提问
安定区作为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因发展巨变而闻名全国。请问安定区是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打造“中国薯都·美丽安定”文旅品牌的?
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苟建军:
安定区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重镇,“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和兰西城市群、兰白都市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境内有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出土了国家级文物“新莽权衡”,以秦腔、剪纸、陇中小曲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传承广泛。安定区是中国马铃薯之乡、西北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甘肃省省级文明城市、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定西宽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马铃薯宴、定西粉汤、酸菜洋芋糊糊、手抓羊肉、伊口香烤馍等安定十大名小吃独具特色,深受区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安定区紧盯陇中特色文化强区建设目标,大力实施“文商活区”战略,立足定西湖公园、玉湖公园、西岩山生态公园、东山福州林生态公园、南山青岛林生态公园,文天祥纪念馆、许公纪念馆、河畔阻击战纪念馆和香泉万亩马铃薯花海、青岚山田园综合体、李家峡生态旅游景区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规划开辟了暮春踏青赏花游、生态田园度假游、山水休闲体验游、和美乡村秋收游、雾凇冰雪冬韵游、探源关川研学游、马铃薯设施农业观光游、红色记忆感怀游等8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特别是陇中生态梯田成为安定四季美丽的风景,李家峡生态旅游景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黄河安澜文化之旅线路,青岚山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入选甘肃文旅100个美好目的地,“中国薯都·美丽安定”成为我区靓丽的文旅名片。
在这里,诚挚地邀请各位媒体朋友们和广大旅游爱好者走进“中国薯都·美丽安定”,淳朴热情的安定儿女热诚欢迎您!
中国甘肃网记者现场提问
请问通渭县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色?
通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育伟:
通渭地处甘肃腹地,总面积29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36万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拥有农耕、书画、长城、长征、温泉、寨堡、风电、雾凇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通渭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探索出了一篇篇具有浓郁特色的诗韵赞歌。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彩陶间,焕发着华夏文明的灿烂光华;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诗词里,开启了五言诗的新风雅韵;战国秦长城横亘境内的88公里,丈量着奋进通渭的厚重步伐;榜罗镇会议的重大决策中,闪耀着生生不息的红色之光。
在伟大时代的召唤下,43万通渭人民凝心聚力、团结进取,先后获得“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诸多“国字牌”盛誉。书画的高塔下,珠玉满城、熠熠生辉。有“浴可医治百病,饮可养颜美容”,富含32种矿物质的“陇上神泉”通渭温泉。有绵延华岭林带300公里的壮美雾凇。有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投资约115亿元的陇中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有星罗棋布于山岭之间,承载着通渭劳动智慧的古寨堡千余个。有书画创作人员过万人,年接待游客逾200万人,年书画交易额近10亿。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通渭县“一城12大景区”初具规模,“书画名城·康养通渭”品牌愈加响亮,“文旅赋能”发展势头持续加力,特别是宝兰高铁建成通车,通渭有效融入兰州、天水“1小时都市圈”和西宁、西安“2小时经济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朝气更加蓬勃。
红色历史大观园、翰墨飘香书画园、诗书传家耕读园、旱作农业生态园、神泉氧吧养生园、风光互补清洁园,这独属于通渭的文化旅游“六张名片”,以耕读为基,渲染着“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耕砚田”的古朴和沁香;以坚韧为笔,书写着“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出通渭”的诗意和文明;以进取为本,延续着“榜罗会议放光彩,革命理想代代传”的使命和初心。
通渭人民诚挚地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走进书画名城,相约康养通渭,共品书画之风韵,共赏陇中之风情,共谋通渭之发展。
央广网记者现场提问
陇西县作为李氏故里,正在致力打造世界历史文化中心和天下李氏寻根祭祖地,请问在这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陇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耀宏:
感谢您的提问!也非常感谢大家对李氏文化发展的关心与关注!
陇西李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陇西县聚焦擦亮中国药都·李氏故里这两张名片,以打造世界历史文化中心和天下李氏寻根祭祖地为目标,通过李氏文化引领带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多业联动提质增效,着力打造世界李氏文化旅游新胜地。
一是扩大李氏文化品牌影响。成立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陇西李氏文化研究开发中心、李氏文化研学推广联盟,举办了一系列陇西李氏文化研讨会,连续举办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节,创新开展“点亮陇西堂·畅游药之都”“点亮陇西堂·共话药乡情”等系列文体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办“李氏大典”,精心设计陇西堂祭祖仪式,先后有来自海内外的80多个李氏宗亲组织及李氏族人共80余万人次前来陇西寻根祭祖。李家龙宫被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李氏文化已成为展示陇西良好形象,发展文旅产业的金字招牌,成为世界了解陇西、陇西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二是加快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收藏李氏族谱1000余部,研发“竹简”“浮雕”“陇西故土故水”组合瓶、李氏文化丝巾、李氏名人系列剪纸、绢质《李氏源流表》等20类60多个品种的李氏文化主题旅游工艺纪念品。创排了一系列反映李氏文化的文艺作品,历史剧《风云陇西堂》参加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并获三等奖,大型秦剧《梦回陇西堂》荣获第六届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综合一等奖,大型新编秦剧《李时珍传奇》斩获第六届甘肃省戏剧红梅奖剧目大奖。
三是打造世界李氏文化中心。以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为契机,加大北关老街、头天门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恢复传统街巷原有风貌,重现古郡陇西人文风采。在全面加强李家龙宫修复提升的基础上,对现存的李贺墓、五里亭、太白井等李氏文化遗迹修缮保护,提升祭祖谒拜和访古思贤的服务功能。积极谋划总用地面积约2909亩的世界李氏文化中心项目,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打造李氏文化体验轴、渭河湿地文化公园、郡治源流文化主题区、中华姓氏文化主题区等重点景区。
真挚地欢迎大家来陇西观光旅游、投资兴业,感受“古郡陇西·李氏故里”厚重的历史,体验“中国药都·大美陇西”满腔的热情!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渭源县文旅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怎样因地制宜,全力打造“文旅赋能型”乡村旅游?
渭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芝兰: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西秦岭末端交汇处,是中国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因渭河源头而得名、因大禹导渭而闻名、因元古堆村而有名、因药薯飘香而知名。近年来,渭源县坚持以建设“甘肃中部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资源、绚丽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产业优势,按照多元化融资、集群化构建、品牌化营销,着力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是多元化融资,打造富民新产业。创新投融资模式,企业化、市场化推进项目建设、产品开发,多渠道整合资金,全面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壮大,采取政府融、企业投、景区建的模式加快景区提档升级、创建渭河源国家5A级景区。统筹推进景区(点)开发建设,持续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全力构建全域旅游格局。项目化推动乡村旅游全域景观化建设,全面实施“一核七星”(“一核”指元古堆村,“七星”指渭河源村、峡口村、罗家磨村、侯家寺村、首阳村、秋池湾村、漆家沟村等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建设,打造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二是集群化构建,创新发展新业态。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建成蝴蝶兰、玫瑰花、万寿菊等花卉基地,开展实地采摘体验活动,拓展了旅游空间、拓宽了增收渠道。集群式推动文体旅游深度融合,围绕渭水、渭河、渭源“三渭元素”,深度挖掘渭河文化、非遗文化、长城文化,研发灞陵桥、香包等系列文创产品,创排《羌蕃鼓舞》《元古堆》《渭水医魂》等文艺作品,建成非遗手工展馆、古廊桥馆、博物馆等文化阵地,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初步构建。
三是品牌化营销,彰显旅游新特色。全面打响“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旅游品牌,充分发挥节会活动宣传效应,举办渭水文化旅游节,策划“一月一活动,一季一赛事”活动53项,全面提升渭源整体影响力。打好休闲旅游牌,擦亮“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名片,推出以源头花海、鹿鸣谷乐园、中医药康养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有效提升渭源全域旅游内涵,特别是冰雪旅游,已成为定西市及周边县市冬季旅游重要打卡地。目前,渭源县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和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2个。2022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1.8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7亿元,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今年冰雪旅游接待游客59.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6亿元。
下一步,渭源县将抢抓机遇,坚持把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聚焦“文化引领、生态支撑、融合发展、品牌培育”,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农耕”向“农旅”的转型,蹚出“文旅赋能型”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
省广电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请介绍一下定西市漳县的交通区位现状,有哪些独特的文旅资源?以及如何利用这次活动更好地宣传推介漳县?
图片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燕永明:
漳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南部,古有蜿蜒伸展五州十县、辐射四面八方的九条“盐马古道”,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东进西出的重要节点,也是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节点城市,更是南向通道建设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兰渝铁路、兰海高速穿境而过,其中兰渝铁路漳县站,毗邻国道212线,每天停站8车次,可直达青海、新疆、四川、重庆等省市;兰海高速渭源至武都段在漳县设漳县西和遮阳山景区两个出口,起点与天定高速相接,终点与武罐高速相接,“座中联五、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可辐射关联兰渝铁路、兰海高速、连霍高速沿线六小时经济圈近1亿人口。
漳县地处西秦岭和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地带,属湿润半湿润气候,地形地貌奇特,气候立体多样,资源禀赋优越。全县森林覆盖率18.28%,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78.33%,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2800个以上,均居全市之首。境内有漳河、龙川河、榜沙河三条主要河流,均属渭河一级支流,年径流量5.59亿立方米。漳县历史文化悠久、全域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西北盐业第一井”的古盐井,有被誉为“海内之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汪氏元墓群,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贵清山/遮阳山,有红军长征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会址,有武阳扇鼓、金钟花儿等地域传统非遗,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漳盐文化、汪氏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
近年来,漳县持续唱响“天下贵清·康养漳县”旅游品牌,大力实施“文旅活县”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022年成功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我们成功打造万亩油菜花海基地,将举办全国自然岩壁攀岩赛、山地自行车赛、冰雪节等活动,9月份赴北京举办全国百名画家画漳县活动进京展览,文体活动贯通全年,重大文旅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本次活动中,漳县将积极对接受邀市县融媒,深入景区景点、历史人文场馆及乡村振兴示范点等,全面宣传推介漳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农特产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宣传推介邀请市县(区)重点旅游景区、重大产业资源、劳务用工需求等,共同搭建区域融媒联盟和传播矩阵,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天下贵清喜迎八方宾客,康养漳县再添时代华彩!漳县全域是景、四季可看。在此,我们诚邀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来漳旅游休闲,体验独特的漳县魅力、品尝地道的漳县美食、感受厚重的漳县文化。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请问岷县在本次活动中将展示哪些特色旅游资源?
岷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艳芳:
感谢记者朋友对岷县的关心关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您提的问题。岷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处,是“中国当归之乡”“中国洮砚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黄芪蜜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历史文化悠久、山川秀美独特,是休闲旅游康养的理想之地。在本次活动中,岷县将重点展示“一曲一砚、一红一绿、一乡一品”三大旅游亮点。
“一曲一砚”。“一曲”是指洮岷花儿,洮岷花儿以其千年传承的韵律和即兴即唱的韵味,被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年农历五月十七是岷县传统花儿节,伴着当归飘香、山花烂漫、洮水潺潺,岷州儿女纵情欢唱,传承着岷州花儿和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薪火。“一砚”是指岷县洮砚,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有诗曰: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香港回归时,甘肃省政府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九九归一”砚、献给新中国成立50、60、80周年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砚、“辉煌”砚、“东方醒狮”砚都产自岷县。
“一红一绿”。“一红”是指岷县红色文化,1935年、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岷县休整长达57天之久,召开了“岷州会议”,成立了甘肃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和甘肃省工委。岷州儿女筹集400万斤粮食资助红军,3000名岷州儿女踊跃参加红军,因此,岷县被誉为“长征途中的加油站”。现有国家4A级景区岷州会议旧址、毛泽东长征旋窝旧居等红色景点及红色遗址遗迹19处。“一绿”是指岷县生态旅游,岷县山清水秀、林草丰茂、天蓝地绿、气候宜人。有国家4A级景区狼渡滩草原、双燕—沙金生态旅游景区、马烨仓自然风景区等生态旅游景区55处,尤其狼渡滩草原被誉为青藏高原最东端的“高原水塔”,多次被中央主要媒体宣传报道。
“一乡一品”。“一乡”是指岷县乡村旅游,我们挖掘打造了以西江镇“田园山庄”、麻子川镇“牧马滩”、清水镇“天泉山”等18个集垂钓、游船、野炊、民宿、乡村记忆馆为一体的农村田园综合体,置身其中,让人远离城市喧嚣,尽享田园的宁静。“一品”是指品岷州美食。岷县自古是“茶马古道”重镇,有陇原“旱码头”美誉之称,开放包容的岷县,兼容并蓄,形成了特色的、有特点的饮食文化,岷县点心、草莓罐头、牛肉骨头、姜汤粉鱼、牛肉尕面片、蕨麻猪肉等美食,让来岷游客赞不绝口、心心念念。
岷县交通便利,凤合高速、渭武高速、兰渝铁路纵横交错,与周边的景区相通相融,来岷旅游极为便捷。7月,岷县将举办“世界花儿·多彩岷州”花儿艺术节和“军马文化·狼渡草原”文化旅游赛马节。借此机会,我们诚邀朋友们来岷县听洮岷花儿、赏岷州美景、品岷州美食、观军马文化。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