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独特的民风民俗(2)

时间:2014-02-28 08:18来源:《户县文史资料》 作者:张垦 点击: 载入中...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条件改善,社会进化等原因,娶亲时间已由过去的天未明逐步向后推迟到8时至10时不等。同时,娶亲已不再用胶轮马车,而逐步变为四轮车、拖拉机、小轿车。车数也由一辆增加到十数辆,虽不用掌灯人,但其他礼仪人员尚不能少。


  到女方家中后,由掌匣人取出大红书封,礼貌地双手递向女方家主。由担宗盒人取出香、蜡、酒等供品,为其女方家神、先祖燃烛、焚香,由新郎为其及家族中长辈人按辈份依次行家礼,主持人分别说道:


  向灶君行礼说:新郎来迎亲,首先拜灶君。


  天仙来保佑,平安福气厚。


  向先祖行礼说:门婿到家中,恭敬拜祖宗。


  祖恩似海深,世代要报恩。


  向岳父母行礼说:婿为半子属知己,向岳父岳母行大礼。


  树有根来水有源,父母的恩情报不完。


  早先时比较封建,新娘子暂不出面,都由新郎一人行礼,每处念词一毕行三鞠躬礼。其时也有嫂子、小姑们和新郎戏耍要求鞠躬行礼的,也有要红包的(那时的红包仅几分钱或几角钱)。尽管农家只有小小的煤油灯照明,光线比较昏暗,但其推拉争执和嬉闹气氛仍很活跃和热烈。


  现在一般在新郎给岳父母及其长辈行礼前,先要改口称呼“爸”、“ 妈”或“伯父”、“ 伯母”等。当新郎称呼后,给长辈行礼时,主持人便说道:


  女婿把爸(伯)妈叫得亲,娃们的大事多操心。


  爸(伯)妈声声叫得甜,娃们的婚事多花钱。


  新郎行礼之后,再由男方向女方家递交盖头,宁衣、四色物品等,由女方家里人逐一验收,看是否合格,中间往往出现争执。双方交接已毕,女方亲族用酒菜、臊子面招待娶亲人,并为娶亲人每人发汗巾一条,竹筷子一双、酒盅一盏,说这是传统的讲究,以示对新亲的热情。招待一毕,由女方的父亲或哥哥,抱上作新娘的女儿(妹妹),上门前彩车坐定,称为“抱车”.取意为“离家不沾娘家土”.现在出嫁的女儿都由新郎抱上车。在上车前,男方娶亲主持人说道:


  撒喜糖来放鞭炮,迎接新娘上花轿。


  张家王家结亲家,两家儿女人人夸。


  快把新娘领回家,一同上车都出发。


  上世纪50年代初,女儿出嫁时,往往还哭哭啼啼,以示“母女情深别离难”.后来,这种“哭习”已逐渐自行取缔。另外,在一些地方,女方的母亲有的向娶亲人索要男方给付的离娘钱(20-500元各地各个时期不等),有的索要红滚衣等等,五花八门难以尽言。但随着时代的进化,一些陈规陋习已逐渐消亡演变。如改过去的新郎一人向岳翁家行礼为一对新人同时行礼,给娶亲的所发的汗巾也由小手帕变为毛巾。过去新娘子结婚第一天,必须穿一身红色衣的习俗已逐渐改为向西方学习,穿起了白婚纱。


  随着新娘子坐上彩车,女方有送女客二人(一般为新娘族中的伯母或叔娘、嫂子,一人年长,一人年轻),另有提包袱的孩子和押车的、送亲的等。一般为内外两席16人。但有的因当地习俗不同,讲究送亲的人多,就说明女子在娘家“乡情好”,往往送亲者多达10席左右,称为“吃筵席”.在过去困难时期,送亲者队伍之庞大,常使办喜事者的家主为难。1985年后,“吃筵席”之习俗已逐步改变。


  2、娶亲回来行家礼。娶亲彩车出发后,男方已安排人在村口了望。于晨曦中,在村口就可望见娶回亲的彩车前,两盏红金瓜灯在闪烁着亮光(而今已是汽车车灯光),即刻报与料理事务的大总管(也称执事头),很快安排执事者各执其事,整个家中、院落相关人就忙活起来。等彩车来到门前,按要求的方位停好后,由男方家的娶客端上茶盘(一般为新郎的姐姐或嫂子等),从彩车上接引送新娘的两位女客人到男方家中予以招待。这时只听主持人说道:


  娶亲彩车到门前,鸣放鞭炮打醋坛。


  两面芦席前后倒,只等新人拜先老。


  此时,只见一执事者用铁钳子夹住烧红的铁铧,用装有醋的壶往上面浇醋,霎时冒出浓烟,围绕彩车左右各转3圈(名曰打醋坛,据说是姜子牙封神时遗留的习俗。意为消毒、除邪、大吉大利、百无禁忌)。另一执事先放响3枚大炮,接着将一串鞭炮围绕彩车响个不停。之后,用两页芦席铺在车侧木凳旁。少许,送客出来,将顶红盖头的新娘从车内搀出,由凳子逐级踩到席上(意为未拜天地,脚不沾土)。然后两页芦席随着新娘前行,不断向前倒换(倒换芦席之旧俗已于“文革”时取消。现在一般都由新郎将新娘抱下车。在新郎抱新娘下车时,主持人说道;新郎抱着新娘走,日子越过越富有),到了供奉天地神位的桌前,为一对新人戴花后,只听主持人又说道:


  孕育生灵天地间,鞠躬朝拜首当先。


  向黄天厚土行大礼,请天地尊神降大喜。


  行罢三鞠躬礼,又听主持人说道:


  供抬绳柱贵如金,喜奉圣旨进家门。


  只见一执事人搬来妇女织布机上专作缠布线用的“绳柱”,取其谐音叫“圣旨”,让一对新人抬上,取意为奉皇王“圣旨”进家门,一切顺当无阻碍。新人抬“圣旨”将进家门,又听得主持人说道:


  进门头顶核桃枣,玉树生枝百样好。


  只见一男青年,手在篮子内连抓三把带麦草节的核桃、枣、花生向新娘子头顶撒去(有红盖头隔着)。据说撒核桃枣的意思是,新人进门硕果累累,家中丰收,枣(早)生贵子。然而由于核桃枣、花生的数量有限,就往里边掺些麦草节充数,其实也是青年小伙耍媳妇故意搞的把戏(抬绳柱的习俗早已于“文革”时取缔,撒核桃、花生、枣的习俗至今仍一直沿用。不过现在核桃、花生、枣内所掺的已不是麦草节,而是特制的五色彩纸,并伴有压喷式彩带,向新郎新娘的头上喷射)。


  新人进门后,主持人将他(她)们先引领到厨房拜灶君,只听主持人说道:


  东厨司命一家尊,新郎新娘拜灶君。


  给灶君灶婆行过三鞠躬礼,又将新人引到供奉先祖的桌前说道:


  前辈创业多辛苦,新婚家礼拜先祖。


  向先祖行礼毕,便是拜高堂。一对新人又由主持人引领到烧炕前(即父母房中)的空地上,来拜高堂(如有祖辈的,先拜祖辈)。只听主持人说道:


  养育儿女恩情深,敬拜高堂父母亲。


  由新娘子开口称呼“大”(爸)、“妈”,二人同时为父母行三鞠躬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比较困难,一般人家不给新媳妇发见面的赏金。偶而也有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户或家主在外工作好体面者,从外边引进城里人的礼仪方式,在儿媳称呼行礼过后也拿出见面的赏礼,一般不过10元至20元。到上世纪末,赏金大幅度增加,已由数十元增至数百元、数千元不等。碰到这种情况,主持人就灵机一动,随口说道: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