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撞出的火花

时间:2013-02-18 15:36来源:《陇上珍藏》 作者:张朋川 点击: 载入中...



武威皇娘娘台出土文物




  距今4000年左右,中国社会发生急剧的变革,中原地区的原始社会开始解体,第一个国家正在形成过程中。此时,西部地区也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以甘肃中部为中心的齐家文化,处在黄河农业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接合部。原先,由于高原和沙漠的阻隔,古代东方和西方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在这时期,骑马部落自西亚、中亚而东下,飞跃性地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相互传递的速度。由于齐家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一方面受到来自东方的中原龙山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首当其冲地面迎北方草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成为东西


  方文化率先接触的地区,并且形成了齐家文化文物具有多元因素的特色。


  首先表现在装饰品和礼器上大量使用了取自外地的新样式、新材料。早先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很少佩用玉质装饰品和享用玉器,而齐家文化的玉器数量猛然增多,并且新增了新的玉石器品种和样式。如武威皇娘娘台、广河齐家坪等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的器形,就可能是由远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传播过来的。齐家文化的玉石璧较多,在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墓地48号墓,随葬的玉石璧多达83件。齐家文化一些玉璧的质地较好,其中有的可能产自新疆和田。齐家文化的玉璧与玉斧、玉铲等精美的玉器,并非是实用的器物,除了是财富的象征外,可能是用于特殊礼仪的礼品。齐家文化墓葬中还出土了作为装饰品的海贝。据专家鉴定,这种海贝叫环纹货贝,产自我国南海和台湾海峡,必是间接交换来的。


  广河县齐家坪遗址是齐家文化的命名地。在齐家坪出土了一对金耳环,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金器。齐家文化的铜装饰品种类很多,有镯、钏、臂筒、泡、耳环、鼻饮等,这是中国最早的铜装饰品。甘肃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发祥地。齐家文化的青铜器的数量较多,以铜刀最常见,还有铜空首斧等合范铸造的兵器和铜合金铸成镜。齐家坪还出土了一件把手为浮雕人面的青铜,这是中国最早的青铜雕刻品。齐家文化的铜耳环、斧、镯、镜,与中亚、南西伯利亚的铜石并用文化的同类铜器的样式基本相同,表明与西北方的草原文化已有交流和联系。


  齐家文化的制陶技术有新的发展,陶质细腻,胎壁较薄,陶器的造型受到东面的龙山文化的影响,具有刚劲挺拔的风格。其中以双大耳罐、高领深腹罐和鬲为代表器物。齐家文化彩陶,别具一格,复道折线纹彩陶圆底罐是摹拟草编篮的造型和编织纹理。双大耳彩陶罐的花纹以疏朗的直线构成。除去摹仿编织纹的彩陶花纹外,还有鹿、蜥蜴等动物纹样。


  齐家文化陶塑的题材多样,以鸟类雕塑最多,有的形状像水鸟,有着长嘴、长颈和短尾。有的形状像鸽子,体态丰满圆浑。


  有的作展翅欲飞状,身上的锥刺纹表示羽毛。有的为三足乌,这和传说中的太阳鸟或许有关系。


  齐家文化有的陶器的顶部或内部雕塑着狗的头部,这可能与畜牧业的发展有关。齐家文化的陶器上,也有浮雕和刻划出的蜥蜴,这种神秘的爬行动物,特别受到西北的原始氏族人们的青睐,常作为造型艺术的主题形象。齐家坪出土的浮雕龙形纹红陶罐,在器腹中部,用泥条堆塑成横绕的龙形纹,头小而似蛇首,身上有鳞甲状刻划纹,身子中部有向上弯曲的爪足,展现了西北地区由蛇升华为龙的原始形态。齐家文化在建筑材料上有许多发明创造,灵台县桥村出土了一批陶瓦,有板瓦、半筒状瓦等样式,为橙红色陶,瓦上面有时代特点鲜明的


  篮纹和附加堆纹。桥村出土的板瓦年代,经热释光测定为距今3900年前,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瓦。半筒状瓦的做法是由泥条盘筑成长筒状,然后中分为二,成为两片半筒状瓦,瓦面的一端有突榫,瓦内另一端有卯眼,在两瓦叠接时,榫卯相扣,起到连接固定作用。半筒状瓦的构成原理和制作工艺虽很简单,但已基本具备瓦的实用功能。在镇原县的一座齐家文化房基外面,发现了上百米排水的陶水管,每节水管长53厘米,设有子母口,各水管可互相套接。表明齐家文化建筑的屋瓦和排水管道等方面已代表着当时的先进水平。


  齐家文化骨器的种类和样式十分丰富,有许多前所未见的新品种。广河县齐家坪先后出土了一些骨叉,大部分为三齿,制作精细,打磨光滑。过去大家认为是西方人惯用叉具,其实远在400年前甘肃的先民们已经使用叉具了。齐家坪还出土了一把骨锄,锄头是用牛的肩胛骨做成的,又用动物的肢骨作锄柄,这说明了齐家文化已有了锄耕农业。齐家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骨制的箭头,这一方面意味着狩猎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说明,当时部落之间可能已有战争出现。


  从考古发掘的遗址和遗物的种种迹象表明,齐家文化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齐家文化的各处墓地中,普遍出现了成年男女合葬墓,武威市皇娘娘台齐家文化48号墓为成年一男二女的合葬墓,男性为仰身直肢,位于墓穴的中央。二女分列于男性的两侧,侧身屈肢而面向男性。在男性尸骨的身上和周围,集中地随葬了80多件玉石璧,鲜明地反映出男性居于统治地位,而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由此说明,齐家文化已进入父系社会。在广河


  齐家坪、积石山秦魏家、武威皇娘娘台等齐家文化墓地中,都发现了殉葬墓,有的身首分离、有的肢体不全、有的无头,这是阶级出现的象征。


  因此,从历史发展的阶段看,齐家文化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而进入阶级社会的转折点。从地理分布的段落看,齐家文化首当其冲地成为黄河农业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最初接触点,并且成为中国最早进入青铜文化的古文化之一。从人类文化史宏观的角度来看,齐家文化反映出东方和西方文化最初的有规模均交流。随着齐家文化文物不断拘发现,对齐家文化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会显得愈来愈重要。


  与齐家文化密切相关的四坝文化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中段和西段。四坝文化的年代与中原地区的夏代相当。从文化面貌看,受到来自东面的齐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四坝文化的双大耳高领彩陶罐,与齐家文化的同类彩陶罐的器形基本相同。在玉门火烧沟、酒泉干骨崖、民乐东灰山的四坝文化墓葬中,都出土了带有玉石杖头的手杖,和同时期的西亚、中亚的手杖形制相似。四坝文化的铜器,在数量和种类都有增加,其中有饰着四个立体雕塑羊头的青铜杖头,是用复合模具铸造成的。而铜刀等武器的样式和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的同类器物相同,这些都说明了四坝文化受到多方面的复杂影响。


  四坝文化彩陶的器形较小,便于携带。一些彩陶罐的肩部有四个小耳,可用以系绳提挂。单耳陶器较多,可能与饮用乳类流汁有关。加上彩陶花纹中多见鹿、犬等动物纹样,这些都反映出浓郁的畜牧生活色彩。四坝文化彩陶上的手纹是具有特色的花纹。四坝文化彩陶特有的手纹,一直向西传播到新疆哈密地区。


  在民乐东灰山四坝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器,绝大部分为砷铜制品。过去砷铜制品大多发现在西亚、南欧一带。东灰山还发现了炭化小麦,日晒的土坯砖,也是中国最早的土砖。位于河西走廊的四坝文化,是中国当时分布最西的以农业为主的古文化,它就顺理成章地最早接受西来的文化技术。


  甘肃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成为东西方文化率先的会合处,闪发出东西方文化最初接触的火花,照亮了朦胧初现的丝绸之路。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四坝滩:史前东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中转站
  • 翰墨古韵:汉代“文房四宝”
  • 翰墨古韵:汉代“文房四宝”
  • 汉代木雕雄浑稚朴
  • 汉代木雕雄浑稚朴
  • 汉代木雕雄浑稚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