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的风水情结—延安府城(4)

时间:2012-03-06 09:57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朱竞梅 点击: 载入中...
 
 
在郭璞建城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北宋时的温州城已经非常繁华,有诗云:“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是处有花近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赏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温州古城设计营造的风水思想, 构思巧妙,通过北斗、二十八宿和五行等配置,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或许仍有借鉴意义。郭璞量土之事,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今天的地质勘探已经证实,瓯江北岸地质情况确实不如南岸,因为北岸土壤为流水冲刷沉积下来的江涂泥而成,基础不实,承载力不大。而南岸土壤是山区冲刷沉积的沙砾土,基础厚实,承载力强,保证了城市地基的稳定。
 
郭璞这充满智慧的杰作,令温州人世代平安,为此瓯人多有赞颂,并在西郭山下建郭公祠以志纪念。

“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先人给温州划定的城址,令温州世代繁华,犹如小杭州。
 
古代的风水理论,讲究“一邦有一邦之仰止,一邑有一邑之观瞻”。因此,虽然我们披阅诸多古代地图时体会到的城市选址营造格局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具体做起来,因地制宜还是最重要的。《管子·乘马》中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风水又是非常复杂和灵活的。其中,有一种追求“宇宙图景”的思想,把城市设计成星宿的象征。这种体象天地的规划方法,不是一种简单的比附,而是古人对天、地、人之间某种同形同构关系的把握,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同时,风水的“形胜”思想,又讲究利用天然险阻作屏障,如《周易》说:“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周礼·夏官》还主张建城“若有山川,则因之”。对此,以当闽浙之冲、控山负海的古代温州城的选择营造最有代表意义。
 
温州古为瓯地,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在此地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只不过,昔日温州府城的面貌,今天早已消失和淹没在现代化的繁华的温州市区内了。
 
志书记载,温州城(当时为永嘉郡郡治)最初的选址布局,为东晋哲学家和风水大师郭璞所定。郭璞是个奇人,诗赋经籍样样精通,东晋时从山西避乱南下,客寓温州,恰逢永嘉设郡并要进行郡城的选址营造,当地人便请他为郡城占卜。按风水普遍规律,城应建在瓯江北岸,坐北朝南。然而郭璞经过实地勘察,对南北两岸的土壤取样比较后发现,北岸土轻,南岸土重,于是决定把城建在南岸。
 
当时,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后改名郭公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便对父老乡亲说: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城于山,故号斗城。郭璞还设计在城内开凿二十八口水井(现在还存有几口),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决城内人民的用水。同时,又考虑到如果发生战争,城池被围,饮水截断,更在城内开凿五个水塘,各潭与河相通,最后注入瓯江。风水上解释,就是“城内五水配于五行,遇潦不溢”。
 
距离郭璞700多年后,北宋方腊聚众起义,势不可当,起义军三个月内接连攻陷今建德、歙县、杭州、金华、衢县、丽水六县市。但当起义军挟其声威攻到温州城时,虽然围困温州40余日,却始终不能破城,只得撤军。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屡犯我沿海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各地,攻陷城池无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又攻入杭州,烧毁雷峰塔。而温州城自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的11年中,共六次遭倭寇侵犯,但敌人都未能攻入城内。这里面除了守城军民顽强抵抗外,郭璞最初的“斗城”设计,恐怕也有很大功劳。温州有古歌谣为赞:“七山如北斗,城锁几重重,斗口在何处,正当华盖峰。” (责任编辑:鑫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