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构成陇右文化。有人将黄河流域文化分别以宗教、地域分成6大板块。以宗教信仰为主线分为:新疆伊斯兰、藏传佛教等。按地域分为雪域、巴蜀、滇黔贵、秦陇文化。其中秦陇文化包括:宁夏、甘肃、青海、陕西。而甘肃文化不仅有兼容的地理优势,而且独具特色。
甘肃位于东亚和中亚结合部,是我国中东部腹地通往西域的过度地带。甘肃是古老的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的混流地区,也是中国率先对外开放的地区。河西走廊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条通道。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黄金地带和枢纽地段。河陇文化得到了丝绸之路的滋养。作家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四大文化体系有四个,但中国的新疆、甘肃的敦煌,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
甘肃为黄河流域文化的原俗地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天水的大地湾文化距今有7800多年,它将中国的彩陶历史推前了一千多年。甘肃为羲皇故里,为轩辕帝的发祥地。天水有黄帝的衣冠冢,据专家考证说,黄帝的发祥地在今天正宁县东子午岭南端。周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是秦人的崛起之地,在礼县考古发现有秦先祖陵墓群,渭河流域一带的秦人是以甘肃为根据地挺进中原的。
甘肃也是文明遐迩的文物大省,也是文物保存最为集中、品级最高的地区,有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址名胜。有世界文化遗产两处——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现在还应该加上以及武威的铜奔马,榆中的四库全书。(当时有7部,后来保存下来3、5部,其中一部就在榆中县。)从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到祁山文化,河西走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艺术长廊。每一个县都有一个石窟群,兰州的炳灵寺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这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甘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路段,也是现有长城长度最长、形态结构最复杂,而且是汉、秦、明长城最多的地区。 甘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古城遗址最多、类型最复杂、时代序列最齐全、出土文物最多的省份,仅河西地区就有汉唐古城就有120处之多。
甘肃还有一批造型精美、艺术价值极高的寺庙。例如:张掖的大佛寺、西夏的皇家寺院、崆峒山、泾川的西王母宫等。
我国近代考古发现的四大奇观中甘肃就占了两个:敦煌文书、汉代简牍(占全国简牍的82%)。国际显学敦煌学、西夏学、简牍书都在甘肃有过发现。
甘肃境内现存古建筑群多。有很多桥、塔存留下来。比如:永登的鲁司衙门、黄河第一桥等等。
甘肃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她是屏蔽中原的门户,也是向西开拓的门户。
甘肃境内保存一批罕见的古国遗址。临潭县百里乡,商代密原国古址。
甘肃境内的古墓葬、墓群很多,为全国罕见,比如礼县大堡子山。
甘肃境内的岩画、碑石、摩崖石刻不少,成县、西峡的墨鸦石刻。 甘肃大地拥有的姓氏文化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如陇西的李氏文化。
甘肃的历史文化曾几何时独领风骚,16 国时,中原战乱,但是河西却少受攻击。
甘肃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厚的地区。按联合国要求,每个国家每两年只允许报一项。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报了四项:昆曲、古琴、蒙古长调民歌、花儿。
从生态学研究来看,河西走廊是我国历史上生态古绿洲变迁、沙漠化最明显的地区,比如:民勤西沙窝等。
甘肃悠久辉煌的历史造就名人辈出。伏羲、公刘、齐伯、李广、霍去病、皇甫谧。
从现代史来看,甘肃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和转折点,宕昌的哈达铺、会宁、华池、高台的烈士陵园。这里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地区。
甘肃位于三大高原的结合部,费效通称之为“民族走廊”。她成为历史上许多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甘肃是中华大文化交融的枢纽,多民族的聚居,多种文化的交融,既有中国文化,又有域外文化,(印度、波斯)。每一种文化都是令人心向往之的神圣领域。多种宗教的渗透,多种风俗的渗染,历史和地域优势赋予了甘肃文化多民族汇合的斑斓色彩。河陇文化敞开大门,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强大的融合力。文化上的混融性、多元性,是甘肃历史文化最闪光的特征。多元的文化形态,众多的文化遗迹、厚重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国人引为自豪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焦点。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