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彻底放弃核电看德国人如何对待科研成果

时间:2014-07-02 08:30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杨佩昌 点击: 载入中...

德国

 

德国一家核电站拆除,一名工作人员清理污染的金属片

 

 

德国人深刻认识到科学是双刃剑

 


  在自然科学领域,德国科学界群星璀璨,人才辈出。除了着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后移民美国)、数学王子高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后移民美国)和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之外,德国科学家及其发明创造可谓不胜枚举: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


  1876年德国发明家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制造出第一台四部冲程内燃机。


  1879年拜耳公司药剂师霍夫曼发明阿司匹林,用于止痛、退烧及消炎。


  1885年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经过反复试验,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可用于身体内部结构的检测和安全检查。


  1897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


  1903年伯格发现中空的双层玻璃容器有保温效果,镀银表层保证热量反射到瓶内而不辐射出去。


  1907年迈因伯格发明牙膏。


  1951年路德尔福·海尔发明扫描仪,后广泛用于超市。


  1969年戴特洛夫和格洛尔普发明芯片,奠定了信息革命的基础。


  上述列举的科技成果深深地影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可以说,德国对科技的贡献举世公认。如果把移民到南北美洲、澳洲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德裔科学家也考虑进去,德国人的创造性贡献更是令人惊叹。


  德国的科技成就与其独特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来源于德国人对科学无与伦比的尊重。科学已经深入到德国人的骨髓之中,因此,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德国人均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科学方式思考,用科学方法来指导其行为。


  尽管如此,德国人对科学的态度却是尊重而不迷信,合理使用而不滥用。对于科技成果,德国人并非不顾一切地开发推广,而是有节制地研发、应用。在德国人看来,科学技术虽然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但也不能极端盲从,而应注意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因为,如果没有应有的警惕和科学理性的态度,今天的高科技产品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毒药。


  从以下案例可以发现,德国人这样看待和理解科学。

 

预计到不良后果的科研成果坚决禁止:以对待核电技术为例

 


  德国的核电技术相对发达,自核电开始启用以来,并未出现过核泄漏问题。目前,德国用电总量中有1/4来自核电。尽管德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尤其是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预期发电量是否足以弥补关闭所有核电站造成的电力短缺并没有十足信心。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德国斯图加特民众首先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政府计划延长某些核电站的使用时间。在全国多数民众的反对之下,2011年3月12日,德国政府宣布在三个月内关闭7座上世纪80年代以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


  虽然暂时关闭了7座核电站,但德国民众依然不满意,持续向政府施加压力。经过近12个小时的磋商,2011年5月30日深夜,德国执政联盟就德国放弃核电时间表达成妥协。根据这一计划,德国将于2021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但其中3座核电站可能将在新能源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下“超期服役”一年。到2022年,德国将成为首个不再使用核能的主要工业国家。


  德国民众反核态度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反核运动及绿党的崛起,使核能的利用成为民众激烈争论的话题。例如,哈瑙核工厂经过5年的建设完工后,连一根燃料棒也没有生产过就被放弃。当时的德国外长菲舍尔初次参政就是在黑森州任环境保护部长,这家工厂以及原有的一个老的核材料加工厂正好归他管辖。经过无穷无尽的争论、繁复的安全审查程序,原有的老加工厂最终被停工。而这家新的加工厂尽管设计安全程度达到了抗地震、抗飞机坠毁的地步,但由于绿党的坚决反对,尽管经营者抗争等待了两年,最终还是被放弃了。当时黑森州的绿党认为把哈瑙的核工业搞垮是该党“最大的政治成就”之一。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国家想把这个核工厂买下来,德国竟然不卖。其原因是,绿党认为,既然核能要不得,就不能把它出口到其他国家。


  德国民众对核能的反对,除了对其后果的担忧之外,也和高昂的维护费用有很大关系。为了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转,德国每年需要最多5000万欧元(约合4.64亿元人民币)的维护费用。为此,2002年,德国政府曾通过一项“核电逐步退出”法令,确定到2022年左右关闭德国境内全部核电站。2010年10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默克尔政府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将德国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由2022年前后推迟到大约2035年。由于德国多数民众和绿党的强烈抗议,延长核能运营期限的计划宣告破产。


 

 

不经济的科研成果,忍痛放弃:以对待磁悬浮技术为例

 


  磁悬浮技术是德国人的又一高科技发明。1922年,德国人赫尔曼·肯佩尔提出电磁悬浮构想。1934年申请获得磁悬浮列车的专利。德国西门子公司和蒂森克虏伯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磁悬浮列车设计和建造技术。高速磁悬浮列车用电磁力将列车浮起,并采用特殊供电方法,实现列车不带燃料、与铁轨无接触地“地面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从技术上讲,德国没有理由不使用磁悬浮。德国国内支持磁悬浮项目的人认为,成功修建一条商用磁悬浮线路,有助于德国向全世界展示和推广其先进的磁悬浮技术。为此,德国于1987年在西北部的埃姆斯兰特小城修建了一条31.5公里的实验线路。


  “磁悬浮”列车经过十余年的试运营后,证明了技术的可靠性,但无法证明商业上的可行。尽管德国很多地方都希望上马这一工程,但直至今天都无法通过审批。上个世纪90年代,德国西部的北威州就曾试图在城市密集的鲁尔区建设一条从杜塞尔多夫机场到多特蒙德市的商业运营线,最后因为融不到资金而不了了之。


  德国也曾计划在巴伐利亚州启动修建首条商用磁悬浮线路的项目。这条磁悬浮线路计划连接慕尼黑火车站和慕尼黑机场,全长37公里。完工后,从慕尼黑火车站到机场所需时间将缩短至10分钟。目前,从慕尼黑火车站乘坐城铁到机场大约需要40分钟。项目原先预算为18.5亿欧元,但根据项目承建方的核算,完成这一磁悬浮项目需要投入34亿欧元,几乎是预算的两倍,已突破各方承受能力。时任北威州州长施泰因布吕克就曾讥讽说:“谁会为了能快这些时间而用两倍于传统轮轨高速列车的钱去投资磁悬浮线?”这也难怪当他担任德国财政部长后,对慕尼黑磁悬浮线需要联邦政府增加投资表示坚决反对。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德国人的大方与抠门
  • 德国人为何敢把马桶水箱镶嵌入墙?
  • 毛岸英曾与德国人交友
  • “德国人如何辨别你就是中国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