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与美英间谍暗战:使馆参赞穿裙装乔装女

时间:2013-01-25 10:45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圣任 点击: 载入中...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与西方之间的"间谍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大量美英间谍以外交官身份做掩护,在莫斯科大肆进行情报搜集活动。为了掩人耳目、摆脱盯梢,他们挖空心思,不惜改变容貌、男扮女装,甚至使出"移花接木"大法。而苏联克格勃也针锋相对,斗智斗勇,由此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猫鼠大战".



 

  移花接木充气模型以假乱真




  曾经有一段时间,以外交人员身份派驻莫斯科的美国中情局间谍在与苏联线人接头时,流行使用充气模型这一"秘密武器",而且一度非常奏效。


  "移花接木"法的行动步骤如下:美国间谍与妻子一起驱车离开大使馆。由妻子手握方向盘,间谍本人则坐在副驾驶位置,身边放有一只小盒子。当汽车驶入偏僻角落后,突然转向至邻近街道,脱离了盯梢人士的视线。就在克格勃监视人员"失察"的短短数秒之内,美国间谍跳下车,消失在最近的一幢建筑物内。妻子则按下身边的按钮,这时奇迹出现了:从那只小盒子里瞬间蹦出一只充气模型,栩栩如生,外表酷似刚跳下车的美国间谍。间谍妻子继续驱车前行。为了进一步迷惑跟踪的密探,她还时不时操控充气模型扭头,装着相互交谈的样子。行驶到大使馆的寓所之后,间谍妻子才给充气模型放气,让它重新返回盒内。就这样,一具假模型就把苏联跟踪人员给"忽悠"了!


  到了1990年,美国驻苏大使馆配备了9辆茶色玻璃汽车。使馆的间谍们除了充气模型外,还装备了橡胶面具。当然,使用这些新式"道具",同样是为了甩掉苏联的跟踪人员。譬如说,某个美国间谍要与线人秘密会面,此前会使用普通汽车将本人的充气模型假装运往莫斯科的远郊,而间谍本人则乘坐带茶色玻璃汽车,前往相反方向。有时也会使用面具来迷惑苏联反谍人员。


  总而言之,美国谍报人员的伪装术可谓五花八门。美驻苏大使馆前二秘马克·塞勒斯经常会借助假发和假髭打扮成"嬉皮士"模样,他的一位间谍同行则喜欢打扮成普通工人,戴副墨镜。一位使馆"参赞"甚至一身裙装,乔装成女性去从事间谍活动。苏联反谍人员后来识破了他的伎俩,开玩笑说:"这位漂亮女士又露面了,看样子是有重要活动!"



 

  黑白难辨弱女子竟是柔道高手


 


  1977年7月15日晚,美国中情局的女间谍玛塔·彼得森(其公开身份是美驻苏大使馆副领事)前往秘密藏所,给代号为"三角形"的间谍"送货"("三角形"真名亚历山大·奥戈罗德尼克,是苏联外交部长的私人顾问)。


  彼得森将公务汽车停放到"俄罗斯"影院的门口后,急匆匆进了放映室。当时正在放映影片"红与黑",最后一场已经开演。因为彼得森当时穿了件白色带大花的连衣裙,非常显眼,所以苏联反谍部门的跟踪人员就离得较远,对其进行监视。


  "白衣女子"在备用出口附近的椅子上落座后,装着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大约10分钟之后,她确信周围很安全之后,迅速在连衣裙外面套穿上一条黑色长裤和一件黑色上装,扣好衣服之后,散开了束起来了发髻。


  就这样,顷刻间完全变身的彼得森很快就从电影院溜走了,现在她成了一位"黑色女子".不过,她并未返回到自己公务汽车的停放处,而是先上了辆公交汽车,然后换乘无轨电车和地铁,一路上还警觉地四下观察。确认无人跟踪之后,她才叫了辆出租车,驶向克拉斯诺卢日斯基大桥。不过,她没有料到,苏联克格勃已经在那里布下了天罗地网。


  正当彼得森将一块"圆石"放入秘密藏所时,周围烟光绽放,一下子亮如白昼。看似空荡荡的现场一下子涌出很多人。


  有趣的是,在抓捕过程中,"副领事"展示出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又是用俄语骂娘,又是使出柔道招数,据说已经达到了6级"黑带"水准。不过,她毕竟不是克格勃响当当的散打高手弗拉基米尔·扎伊采夫的对手,只好乖乖就擒。


  克格勃将彼得森带回位于卢比扬卡的总部,并通知美国大使馆参赞过来领人。当着后者的面打开了伪装成"圆石"形状的货箱,发现里面有谍报指南、调查表、微型相机、黄金、纸币,还有两支装有毒药的小玻璃管。


  不过,外交人员享有豁免权,彼得森也不例外。在与苏联监视人员和拳击对手扎伊采夫分别时,她懊恼地说,以后再也不买夜场的电影票了。



 

  9秒变身"兔尾鼠"上演"金蝉脱壳"


 


  1989年1月,美国中情局人员芭芭拉·凯斯抵达莫斯科,与代号为"雪暴"的美国"鼹鼠"(指卧底间谍)会面。此人是苏联"格鲁乌"(军事情报总局)的军官谢尔盖·伊万诺维奇,1975年出差希腊时被美国中情局招募,后被判处叛国罪,于1990年被军事法庭宣判死刑。


  芭芭拉在莫斯科城内闲逛了整整两天,其怪异打扮让路人侧目:浅黄色夹克、红色迷你裙、白色丝袜、15厘米的高跟鞋、披肩紫色假发,还架了一幅遮住了半边脸的大墨镜。因其这身夸张打扮,克格勃跟踪人员戏称她为"兔尾鼠".


  只是到了后来,克格勃人员才明白,芭芭拉此举并非为了招摇过市,而是为了迅速摆脱盯梢,与"雪暴"接上头。


  话说芭芭拉一路闲逛,步履轻快,真是不知疲惫!孰不知,她已经在不经意间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尽可能让跟踪人员离自己远一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她这身醒目打扮是为了"迎合"跟踪人员,让后者放松警惕。毕竟对跟梢者而言,离目标越远越便于机动,可将暴露的风险降至最低。


  与"雪暴"接头的当天,芭芭拉先将跟踪人员引至莫斯科城一个叫"干净池塘"的地方,走进了一幢建于十月革命前的多层建筑。


  克格勃跟踪人员迅速分成四组:一组留在车内录像,一组绕到大楼的后门蹲守,第三组提前部署至米亚斯尼茨卡娅大街,剩下的2个人等了大约10秒钟后,紧随芭芭拉以看个究竟。


  当这2名跟踪人员走进楼门口时,正碰上了一位身穿黑色连衣裙的娇柔女子。她头裹黑色头巾,手持念珠,眼睛盯着地板,嘴里喃喃自语,活脱脱一个修女!暗探们侧身让这位虔诚的女子通过后,赶紧上楼搜寻"兔尾鼠".结果从一楼一直找到四楼,楼内是死一般的寂静。见鬼了,"兔尾鼠"竟从眼皮底下失踪了!


  暗探们冲到街上,通过无线电询问同伴,是否有人从后门溜走了。


  "没有,"对方回答,"没看到有人。"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现实中的特工其实更厉害
  • 揭秘苏联地下团体:让克格勃也不敢等闲视之
  • 原苏联“克格勃”头目 贝利亚神秘之死
  • 克格勃美女间谍是怎样训练出来的?
  • 普京眼中的克格勃: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
  • 1950年代克格勃计划暗杀铁托 因斯大林暴亡而夭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