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特供制度初布哈林拒绝 政治局决议命令其接

时间:2013-01-25 10:48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余一中 点击: 载入中...

  许多论者在说到早期苏俄领导人时,总是津津乐道这样一件事:1918年发生粮食危机时,主管粮食问题的人民委员(相当于粮食部长)秋鲁帕,竟然在一次人民委员会的会议上饿得昏倒了。作为一位领袖人物,秋鲁帕的表现无疑说明了他高尚的道德和严格的律己精神。但论者忽略的却是: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战前曾是粮食出口大国的俄罗斯,没有足够粮食供养自己的人民的?


  诚然,三年世界大战严重打击了俄国的粮食生产,也破坏了俄国的粮食运输。但是,正如革命后不久列宁所说的"俄国有足够的粮食".问题在于,列宁出于他关于垄断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手段的理解,不仅沿用了当初临时政府的粮食垄断政策,而且在全国实施"粮食专政".


  "粮食专政"的结果是:政府用低价从农民那里购进粮食,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农民无法从卖粮中获利,因此他们缺乏卖粮的积极性;政府把饥饿的城市工人派往农村,强行征粮,对所谓隐瞒余粮不卖的富裕农民采取没收粮食、逮捕、殴打、枪决等惩戒措施,激起了农民的自发反抗,因此很难征收到粮食,城市的粮食供应成了大问题。这就是秋鲁帕饿昏事件的大背景。为了保证革命机器的运转,列宁放弃了先前关于苏维埃"负责工作人员"的物质待遇和普通人平等的主张,决定开办面向党政高级官员的营养食堂。这些食堂中,最着名的是克里姆林宫的食堂和人民委员苏维埃的食堂。当时,这些食堂还羞羞答答地叫做"医疗食堂",在这里就餐的"负责工作人员"除了能得到人人都有的一份食物外,还可以得到额外的营养丰富的食物。这就是"特供"最早的形式。起初,一些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领导人,如布哈林,曾拒绝过这种特殊待遇,为此政治局做出专门的决议让他接受额外配给的食物。可见,在制度和群体的制约下,特权阶层里的人想要独善其身都很困难。


  连续几年的"粮食专政",使农民在失去卖粮的积极性后又相继失去了种粮的积极性和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条件。终于,在1920年爆发了俄国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在俄国传统的粮仓伏尔加河流域近千万人食不果腹,数以百万计的人饿死的时候,苏俄政府于该年的6月15日做出了《关于特别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食品供应的决议》。决议规定对2500名高级干部及他们的家属(每名干部可供养4名家属)实行食品特供的制度。决议实施的结果是:当时一个普通工人每月可得到的食品是42磅面粉、半磅食盐和有限的一点鱼,而每位特供享用者每月却可以得到12种食品。其中包括20磅面粉、1磅糖、半磅茶叶、10磅肉、一定量的牛油、植物油、杂粮、鱼、蔬菜等。事实表明,苏俄的特权阶层在掌握了政治上的特殊权力后,开始扩展自己在经济和其他方面的特殊权利了。而从上述决议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苏俄特权阶层的成员大约有10500人。在物质待遇方面,他们和普通劳动者的距离已经大大拉开。


  在十月革命后的头十几年里,苏俄特权阶层除了动用特殊的政治权力为自己规定了享受粮食特供的权利外,还陆续为自己规定了以下一系列特殊权利:享受高工资的权利,享受各种津贴(生活津贴、赡养人津贴、加班津贴、兼职津贴、住房津贴、出差津贴等等)的权利,获得奖金的权利,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免费或公费乘坐交通工具(包括专车、专列、专机等)的权利,出国旅行的权利,领取高额退休金的权利,获取奖章、勋章和其他奖励的权利……一句话,特殊的权力给特权阶层带来了特殊的权利。而这些特殊权利又都是以政府公文的形式规定下来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苏联红军真的消灭了“百万”精锐关东军吗?
  • 现实中的特工其实更厉害
  • 苏联的共妻时代:干部凭证可随便睡女人
  • 希特勒想亲近斯大林
  • 罗斯福帮助苏联掩盖卡廷惨案真相
  • 张学良挑衅苏联被揍还赔了黑瞎子岛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