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事件”前后的李之龙(2)

时间:2011-12-22 17:03来源:摘自《羊城晚报》 作者:欧丁 点击: 载入中...


    3月20日,住在东山的陈公博(时任军委政训部主任)与汪精卫过从甚密,由于电话打不通,赶紧乘车到汪宅商讨对策。后来到汪宅的还有谭延闿、朱培德、宋子文和李济深。汪精卫患病在家,谭延闿将一封蒋介石的亲笔信递上,信大抵是说共产党意图谋乱,情况万分危险,他不得不负起责任来紧急处置,请求主席原谅。汪精卫勃然大怒:“我是国民政府主席,又是军委主席,介石这样举动,事前一点也不通知我,这不是想造反吗?”

    3月21日(一说22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在汪宅举行,商讨事件善后问题。蒋介石、朱培德、李济深、吴铁城、谭延闿、伍朝枢等出席。这次会议最后决定查办李之龙等不轨军令,限制共产党活动,敦请苏联召回与蒋介石意见相左的军事顾问季山嘉,并讨论如何停止省港罢工,会上还决定要汪精卫暂时休假。

    会后,汪精卫以肝病复发为由,隐居在逢源大街63号(今宝源路205号)陈耀祖宅,再不见客。后来,汪精卫悄然离粤,竟与胡汉民坐的是同一艘船。两人一向不和,这次同舟出走,亦可谓是冤家路窄。然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5月15日,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全会召开,蒋介石在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立。

    对于中山舰事件,蒋介石曾说过:“若要三月二十日这事情完全明白的时候,要等到我死了,拿我的日记和给各位同志的答复质问的信,才可以公开出来。”

来自中共内部的误解

    “中山舰事件”引来各方的震惊:住在东山新河浦的毛泽东(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宣传部长)知道后,主张对蒋要强硬一些。毛的意见却遭到以季山嘉为首的苏联军事代表团的反对,双方争论之下毫无结果,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最后决定请示党中央。

    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马上召开会议,经过讨论,结论是:无论事件起因是什么,都应采取让步妥协的态度来稳定广州的局势。要维持汪蒋合作的局面,对蒋采取友好的态度,并纠正广东区委的左倾错误。会议还决定由张国焘代表中央到广州处理事件。

    4月6日,张国焘来到广州。4月8日,他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拜见蒋介石,向蒋表示不要相信谣言,中共会支持他。这次会面,张国焘感觉蒋介石并没有反共的意思,同时也让蒋介石知道中共的妥协退让态度,表面是双赢。其实,蒋介石加快了反共的步伐。同一天,他摆出姿态,将欧阳格、陈肇英等人免职,扣押虎门。4月14日,李之龙获释,蒋介石把他派到邓演达的总政治部,后任少将宣传处长,奉荐令报到蒋介石,却被扣了下来。

    北伐军攻克武汉,总政治部将汉口的民间游乐场所新市场改为中央人民俱乐部,命名为“血花世界”,国民政府任命李之龙为中央人民俱乐部主任兼《血花日报》社社长。他在北伐军里积极工作,成绩斐然,但已不是共产党员,陈独秀、张国焘等认为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拒绝给他恢复党籍。

英雄就义红花岗

    李之龙在未能恢复党籍苦恼万分的时候,蒋介石却没有忘记他,派了几个黄埔同学去武汉找。蒋介石希望他能迷途知返,归顺自己。直到“四·一二”政变前,还发一封电报给李之龙,叫他立即去南京。李之龙不仅拒绝,反而积极投入到反蒋斗争行列中。

    汪精卫背叛革命后,李之龙在武汉也呆不下去了,听到南昌起义的消息后疾奔而去,可是队伍已经转移。李之龙又潜到上海,企图策动中山、宝璧、自由等军舰的起义。不久,因遭到追捕而出走香港、日本,但又不甘蛰伏海外一隅,无所作为。1928年2月6日,李之龙从日本乘坐法国邮轮经香港秘密回来广州,准备继续在海军中进行策反工作。一下船就被特务发现,当晚深夜特务包围了李之龙在豪贤路136号的住所,再度被捕。

    次日,蒋介石得知李之龙被捕,立即打电报给主持广州“清党”的李济深,命令把李解往南京。李济深接电后,打电话给承办李之龙案件的海军第四舰队司令陈策,叫他将李之龙押送到自己的司令部来。然而在2月8日,陈策以“策动海军叛乱”罪名判处李之龙死刑,同日在红花岗执行处决。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司马懿:潜伏大师“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 廖仲恺:革命的先驱 “黄埔的慈母”
  • “将军农民”甘祖昌:留下的唯一遗产是3枚勋章
  • 李白的“大话”与“大数据”
  • 被称为“穿越者”的王莽 其改制内容真的是首创吗
  • “科盲”苏东坡:传授不靠谱炼金术害死顶头上司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