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事件”前后的李之龙

时间:2011-12-22 17:03来源:摘自《羊城晚报》 作者:欧丁 点击: 载入中...

      1926年3月20日,震惊中国的“中山舰事件”爆发。“中山舰事件”发生时,李之龙是海军局代理局长,因为是重要当事人而被捕。1928年2月10日,在广州红花岗(今烈士陵园)英勇就义。

    从他去世后的大半个世纪,李之龙一直被中共内部误解,直到上世纪80年代,聂荣臻元帅等早期的一批革命家,才纷纷作证要求为李之龙恢复名誉。

29岁晋升中将

    李之龙(1897年-1928年),字在田,号赤显,出生在湖北省沔阳县杜家窑乡李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12年考入武昌外语专门学校英语科。1914年秋(一说1915年),考入北洋政府在山东烟台开办的海军军官学校。1921年秋,他因反对校方非法克扣军饷而离开,经陈独秀介绍,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7月,又由谭平山等人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4年,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担任鲍罗廷英文翻译的李之龙成了军校第一期学员,这是中共决定的。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成立,他又以学生代表担任第一届执委。同年11月,李之龙在军校毕业,又在军校政治部协助周恩来工作。第一次东征,李之龙表现突出,升为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授少将军衔。1926年2月,海军局长斯美洛夫回国,李之龙担任代理局长。同班同学的军衔只是中尉、上尉,职务是排长、连长,李之龙已晋升中将,是黄埔一期学生中最早佩带将星肩章的,也是共产党人中最早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人。

中山舰的调动

    李之龙的就任,最为不快的是一心想当海军局长的海军学校校长欧阳格。1926年3月18日,他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向海军局转达蒋介石的命令,要求海军局迅速派两艘军舰开往黄埔,听候差遣。李之龙签发调令,让宝璧、中山二舰舰长执行。19日6时,两艘奉命停泊在军校大门前,升火待命。下午,因苏联顾问团要检阅舰队,李之龙打电话报告蒋介石:“校长吗?我是学生李之龙。有件事须向校长请示。”蒋介石问:“什么事啊?”“请问校长,中山舰可否开回广州,因为上午顾问来电话说考察团要检阅该舰。”“中山舰现在哪里呀?”“它停泊在黄埔。”“是谁的命令开去的?”“昨天晚上军校驻省办事处欧阳格主任要的舰,说是奉校长面谕。”听到这里,蒋介石说了:“我没有要你开去,你要开回来就开回来好了。”李之龙有些不明不白,但既是校长亲口答应,于是吩咐作战科长邹毅给中山舰代理舰长章臣桐发电报,命中山舰即刻返回省城。

    下午约6点30分,中山舰回到广州。

    中山舰的这次调动,事后被蒋介石说成是“共产党阴谋作乱”的举动,于是李之龙的命途多桀了。

在文德楼被捕

    广州城有一栋著名的文德楼(在今文德东路),里面条件优越,戒备森严,住的都是国民政府和军队的重要人物。1926年3月19日深夜,准确地说应该是20日的凌晨,一个套间外响起急促的敲门声,李之龙和新婚不久的妻子潘慧勤从梦中惊醒。女佣开门后,由海军学校校长欧阳格派来的士兵冲上楼。李之龙穿着拖鞋走出套间,见到外面是六七个腰挎驳壳枪的士兵。“你们想干什么?”李之龙喝道。“干什么,奉蒋校长的命令逮捕你!”士兵恶狠狠地说。

    次日清晨,广州戒严,城内城外四处军警,黄埔军校里抓捕共产党员,围攻省港罢工委员会,包围汪精卫和苏联顾问的住宅。这便是轰动一时的“中山舰事件”。

复杂事件的背后

    广州是革命的大本营,但自廖仲恺遭枪手袭击身亡以后,国共关系蒙上阴影。国民党的高层如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各自拉帮结派,中山舰事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在传统的中共党史教材上,一直说“三·二○”事件是蒋介石公开反共的起点,矛头直指共产党,此只对了一半,说“起点”是对的。但“矛头直指共产党”却未必。有人认为主要矛头是对准汪精卫,当时汪是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大权在握,而蒋不过是黄埔军校校长而已。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司马懿:潜伏大师“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 廖仲恺:革命的先驱 “黄埔的慈母”
  • “将军农民”甘祖昌:留下的唯一遗产是3枚勋章
  • 李白的“大话”与“大数据”
  • 被称为“穿越者”的王莽 其改制内容真的是首创吗
  • “科盲”苏东坡:传授不靠谱炼金术害死顶头上司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