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时间:2024-05-28 12:1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 王志俭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记者 王志俭)5月28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新闻发布会。省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孙伟,省工商联副主席朵雪青,省经济合作中心主任陈锋彦,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吴正勇,共同介绍《实施意见》以及服务民营经济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孙伟《关于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招商引资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及指导思想及内容。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不只是经济问题、法治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党中央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2023年以来,中央、省委和最高法院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具体措施。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省委书记胡昌升指出:唯有做大做强做优民营经济,才能激活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才能激荡全省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春潮”。为全省法院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省法院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最高法院部署要求,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省工商联等5个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招商引资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5个方面、21项具体措施,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招商引资、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要求,全面落实在法院工作“各环节”“全过程”,依法能动履职、主动当好民营企业的“老娘舅”。
  
  《实施意见》制定后,我们通过发送征求意见函、组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代表、全省法院营商环境特邀观察员,省级相关单位以及各中级人民法院的意见建议。对具体条文反复修订完善,确保各项举措精准聚焦、有的放矢,《实施意见》于5月9日正式印发。下面,我重点介绍《实施意见》的相关内容。
  
  《实施意见》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招商引资、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五个方面具体举措:
  
  一、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深化府院联动延伸司法职能,以深化落实省政府、省法院《关于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的意见》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与职能部门协调联动。二是建立“招商引资马上跟进”机制,紧盯重大项目招引、落地,结合招商引资相关案件审判执行,跟进为职能部门提供法律意见,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指引,为全省招商引资提供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三是转变司法理念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和点面结合推动工作落实,坚持能动履职,持续深化开展企业家“法院行”等活动,充分发挥全省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特邀观察员作用,积极主动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二、坚持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严惩破坏市场秩序违法犯罪,结合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依法严惩涉企犯罪等专项工作,营造公正清朗市场环境、投资环境。二是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恪守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鼓励民营企业敢闯敢干、鼓励经营主体投资兴业。三是助力推动企业内部治理,主动坚持末端处理与前端治理有机结合,落实治罪与治理并重,进一步做实涉案企业刑事合规改革。四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家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及个人信息的司法保护,坚决制止侵害民营企业家人格权违法行为。
  
  三、依法维护平等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平等保护民营经济市场行为,有效惩治垄断、不正当竞争等经济违法行为。二是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支持保护民营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三是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办理涉民营企业破产案件,通过破产重整积极帮助企业脱困重生。四是公正高效办理刑民交叉案件,不断完善法院内部沟通协调机制,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标准,妥善办理涉招商引资、涉民营企业民商事纠纷、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交叉案件。五是依法公正善意文明执行,依法审慎适用执行强制措施,坚决防止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和扣押冻结财产,切实保护当事人和案外人合法权益。
  
  四、积极助推法治政府、诚信社会建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大力弘扬契约精神,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典型案例作用,推动法治政府、诚信社会建设。二是营造诚信有序市场环境,加大对虚假诉讼的甄别惩治力度,严厉打击失信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等行为,大力营造守法、诚信、有序市场秩序。三是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加强案件释法明理和裁判文书说理,不断提高全省法院涉民营企业案件办理水平,提升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
  
  五、持续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水平。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强化诉讼服务保障,进一步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推动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加快涉企案件办理进度。二是加强审判质效管理,紧盯案件质量、审判效率两个关键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三是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坚持“如我在诉”“如我在访”,实质性化解企业申诉、信访案件。四是加强涉外司法服务保障,加大涉外司法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五是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加大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力度,积极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将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省工商联等的协调联动,认真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实施,以高质量司法审判,扛稳扛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和审判责任。

  
  记者问答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省工商联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上,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省工商联副主席朵雪青:
  
  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民营经济的助手,近年来,省工商联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省法院等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在助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大局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机制,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工商联与省法院、省检察院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在协调解决涉及民营企业法律纠纷、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上通力合作,建立了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对于工商联提交的涉民企案件,省法院营商环境办急民营企业所急,第一时间对接协调办理,及时反馈结果,形成了一套运行良好、效果明显的合作机制,为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保障。
  
  二是多措并举,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走深走实。我们多次组织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省法院召开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推荐民营企业家担任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特邀观察员,协同省法院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活动,让民营企业家与法官干警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感受和了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结合企业发展和遇到的困难问题谈感受、提建议。今年以来,省工商联与省法院密切配合,推动解决了一批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涉法涉诉案件。特别是近期的一个案件,我们将企业诉求转交省法院后,省法院高度重视,从保障民营企业稳定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第一时间协调指导基层法院依法依规解决,赢得了民营企业的高度赞誉。我们快速高效地为企业家排忧解难,让民营企业家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切实优化,进一步坚定了民营企业家在甘发展信心。
  
  三是调解先行,发挥商会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商会广泛联系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商会推动成立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将调解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将涉企争议最大程度地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我们联合法院、司法部门推动诉前调解,减少民营企业诉累。2024年,75家商会调解组织已成功调解案件820件,位列全国第9,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已逐渐成为商会会员、企业家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继续发挥工商联促进“两个健康”职能作用,引导广大商会和民营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加强企业合规建设,继续与省法院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做好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工作,切实为民营企业办实事、渡难关,助力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招商引资马上跟进”机制,请介绍一下我省1-4月份招商引资的亮点成效和具体做法。
  
  省经济合作中心主任陈锋彦:
  
  今年以来,省商务厅、省经济合作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1-4月,全省共实施新建、续建省外招商引资项目2230个,到位资金2047.11亿元,同比增长83.69%。
  
  (一)上下联动抓招商。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制定出台“一意见、两办法”。29名省领导包抓31个省区市和粤港澳区域招商工作。省级领导先后带队赴北京、河北、重庆等7个省市,以及香港、澳门等地专题招商推介;拓展境外招商渠道,省领导带队在阿联酋、沙特、美国等10多个国家,成功举办一系列经贸推介活动。邀请中国资本50人论坛企业家和江苏、浙江知名企业走进甘肃,召开重点产业招商推介会。各市州、兰州新区、各链长执行部门和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谋招商、跑企业、找项目,累计“走出去”考察推介598次,“请进来”招商对接982次。借助深圳中商研究院、招商银行研究院、深圳富海投资基金等高端资源,举办3场基金招商专题培训。
  
  (二)精准谋划抓招商。制作“三张图谱三个清单”,精准对接,全力招引。资源招商图谱全面系统梳理全省资源概况、分布情况;产业链招商图谱系统展示全省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精准梳理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基金招商图谱摸排省内政府引导基金,梳理国内重点基金、专业基金投资机构。工作清单紧盯5方面31项工作任务,将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确保完成年度目标;投资机会清单对接甘肃所能和企业所长,筛选匹配投资项目647个,投资额10023亿元;产业政策清单将14条重点产业链行业部门政策措施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突出重点抓招商。1-4月,全省引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19个,签约额363.11亿元,占签约总额的29.92%;20亿元以上大项目5个,签约额188.05亿元,占签约总额的15.49%。引进“三个500强”企业24家,签约项目42个,签约额185.94亿元,占签约总额的15.32%。投资前五位的地区依次是北京市、陕西省、浙江省、四川省、广东省,到位资金分别为109.59亿元、89.87亿元、38.70亿元、33.81亿元、27.89亿元,占总量的55.23%。
  
  (四)加强调度抓招商。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调度督导作用,对全省招商引资工作进行“月跟进、季考核、半年督查、年终总评”。建立9个产业链招商专班,对链长执行部门和市州、县区层层分解招商引资任务,逐一压实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召开闽粤两省投资项目建设推进会,组织4个调研组对部分市州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和招商引资工作开展调研,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配合省委、省政府督查室开展2轮招商项目落地督查。修订完善《甘肃省招商引资统计调查制度》,及时调整甘肃省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系统。每月初对全省招商引资数据进行分析,制作《招商引资专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到位资金情况进行评估,夯实统计调查基础。
  
  甘肃法治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工程,请问如何总结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作为新组建成立的省营商环境建设局,下一步对优化营商环境有什么样的具体规划和举措?
  
       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吴正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先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和“提质增效年”行动,按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快捷键”,跑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度”。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呈现出“三提升”良好态势。
  
  一是重视度整体提升。全省各地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提高政务服务质效、公共服务能力,省市县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构和专班,尤其是本轮机构改革中,省上成立了营商环境建设局,市县也成立了工作机构,各级各部门围绕营商环境中堵点卡点难点问题,攻坚突破、提质增效,结合自身优势找准潜力点和发力点,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形成了人人关注营商,各部门重视营商的浓厚氛围。
  
  二是协同度不断提升。在省委、省政府双组长高位推动下,全省上下通过建立健全工作会商、问题交办、督查评价、动态反馈等联动工作机制,逐步形成领导领衔推动、部门横向协同、市州县整体联动的全新工作格局,工作主动性及功能发挥提升明显。
  
  三是营商指标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甘快办”可办理事项达到32.2万项,增长77%,一件事主体集成服务达到534个,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办理时间压缩至1天内办结。办理建筑许可审批压缩至60个工作日内。年纳税缴费时间压减至75个小时内,增值税留抵退税平均审核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登记财产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合并办理”,企业不动产转移登记压减至1个环节,实现房产交易税款异地缴纳。公共资源交易,推进“一张网”建设,实行不见面开标,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持续加强。
  
  优化营商环境永无休止符。作为新组建的营商环境建设局,我们将紧紧围绕“西部领先、全国靠前”的营商环境建设目标,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全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一是全面加强领导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各方形成强大合力,擦亮各自的营商环境招牌。
  
  二是全面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接。对接国际一流标准;对接中央部门工作;对接营商环境改革排头兵。
  
  三是加强协同联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评促改,深化营商环境相关领域改革。
  
  四是下功夫抓落实确保改革落地见效。摸清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办事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打通政策落实的堵点难点。为此,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推动落实机制。比如:对各市州和兰州新区实行“月通报季考核年评价”制度。围绕保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督导行动,建立问题投诉举报、“接诉转办”机制,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大力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厅局长走流程”“一把手谈营商”活动。







 
(责任编辑:郑文)
>相关新闻
  • 文化中国行|西部小城甘肃灵台传承千年针灸魅力
  • 甘肃公安工作5年成绩新闻发布会举行
  • 甘肃省人民政府原参事王欢祥接受审查调查
  • 甘肃:免费营养餐为150余万农村学生强身壮志
  • 甘肃白银:老国企向“新”而行为新型工业化赋能
  • 甘肃陇南:万亩有机油橄榄开花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