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5%以上

时间:2024-05-30 15:5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 王志俭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记者 王志俭)5月30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金昌市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金昌市政府副市长、金昌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马国开,金昌市发改委主任陈军,金昌市工信局局长王恩富,金昌市科技局副局长张君,共同介绍金昌市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金昌市政府副市长、金昌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马国开介绍了金昌市新型工业化整体情况。马国开介绍说,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2023年12月,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甘肃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甘肃路径进行了具体安排。
 
  同时,省委、省政府也赋予了金昌要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使命任务。今年2月,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和省上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部署要求的基础上,聚焦构建符合金昌发展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制定了《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坚持以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以高水平市企融合一体化发展为基础,坚定不移强工业兴产业,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呈现出存量优化、增量扩大、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78.66亿元,增长1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5%以上;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1%,顺利实现开局稳、开门红。
 
  一、突出集群集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产业赋能行动,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专班制、链主企业制等“七项机制”,实行工业专班、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和“六必访”等制度,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2+4”现代化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402.9亿元,今年一季度产值达到401.2亿元、同比增长30%。有色金属新材料千亿产业,重点发展金属纳米粉体、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铜加工产品、海绵钛及钛合金等产业,3.5万吨电镀用高端镍盐、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等项目建成投产,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产值达到820亿元,今年一季度达到248亿元、同比增长27.8%。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千亿产业,重点发展风光电、新能源电池、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大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10万吨动力电池用硫酸镍、10GW单晶切片等项目投产投用,风光电装机容量达到545.95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的75.27%,新能源电池基本材料本地供应率达到77%。2023年产业产值达到260亿元,今年一季度达到61亿元、同比增长68%。数字经济百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数据存储、灾备、网络货运等产业规模,推进数据清洗计算、供应链金融、北斗导航应用等产业发展。2023年产业产值达到34亿元,今年一季度产业产值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42.9%。化工循环百亿产业,重点发展氯碱、硫磷、煤、氟、精细化工等产业,新洋丰、心连心、福盈门等新型作物专用肥项目,以及联凯、克胜阡耘、贝达生物等一批精细化工项目建成投产。2023年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今年一季度达到37.2亿元、同比增长6.3%。资源综合利用百亿产业,重点发展镍铜冶炼废渣、磷钛石膏综合利用及贵金属提炼产业,推进能源资源循环利用,佰利联废电石渣综合利用、高能环保固危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2023年产业产值达到68.8亿元,今年一季度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43.8%。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重点发展高原夏菜、优质饲草、特色畜牧等产业,元生奶绵羊、华膳牛肉等项目建成投产,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产业产值达到100.1亿元,今年一季度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5.3%。
 
  二、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坚持把加快科技创新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支持金川集团公司推动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引导地方龙头企业组建氯碱化工、有色金属固危废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创新联合体,设立新能源电池产业研究院、奶绵羊产业研究院,成立全省首家科技支行,全省首个“科创贷”信贷产品落地金昌,手撕镍带、单晶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GH4169高精带材、4N5无氧铜板材实现进口替代,金川集团镍盐公司成为省内唯一入选全国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三、加快“三化”改造,转型升级步伐更加稳健。坚持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实施总投资411.1亿元的新改扩项目150余项,推动产业结构更“新”、发展模式更“绿”、经济质量更“优”。深入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双倍增计划,累计培育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金川数智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安全实验室、信息港如意云金昌节点等上线运行,高性能通用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云计算服务中心等投入使用,金川集团5G智慧矿山项目被评为全国“5G+互联网”典型案例。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强化企业能耗“双控”管理,稳步开展工业“两高”项目节能技改,新增项目能效水平均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值,“十四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去年同比下降21.1%,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24.6%。
 
  四、做强园区载体,产业发展阵地愈发坚实。坚持把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打造全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的试验区、招商选资和招才引智的聚集区、一流营商环境的标杆区为目标,大力培育“2+4”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完善要素配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在全国230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65位,入选“中国经济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永昌工业园区和河西堡工业园优化整合,与河西堡镇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一区两园多点”的园区发展格局。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推行“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办代办+信易贷”模式,该模式被纳入“2023年度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研究出台《金昌市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试行)》,拿出“真金白银”“硬招实招”激励企业大干快上、加快发展。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金昌市工业实力持续增强,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工业经济迈上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建设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5月26日,省委书记胡昌升调研金昌时指出,金昌要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这为我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下一步,金昌市将切实把省委、省政府对金昌工作的重视、对金昌发展的厚望,转化为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实施“强工业”行动,坚持向“群”图强、向“新”图强、向“高”图强、向“智”图强,注重产业链升链、强链、延链、补链、拓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以更优路径、更实举措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全省率先建成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以一域之光为全省发展添彩。
  
 
  记者问答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简要介绍《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有哪些特点和具体举措?
 
  金昌市工信局局长王恩富:金昌市于今年2月26日印发实施《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下面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方案》的有关情况。
 
  一、坚持了四个原则。《方案》是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性文件,在制定和实施中,我们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和时代要求,将国家所需、甘肃所要、金昌所能有机结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多链互促、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开放带动内外兼顾”四个原则。
 
  二、突出了四个方面特点。《方案》主要突出了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供应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个方面的特点。明确以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西北新型化工产业基地为目标,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导向,补齐补强产业链短板,补出新功能、延出附加值;从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精准发力,以科技创新、数智赋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更加注重优质企业培育、大中小融通发展,形成龙头带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连锁效应,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助力金昌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构筑了“路线图”。
 
  三、规划了八个方面重点任务。《方案》包括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四部分内容。总的考虑是,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六大行动”,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智改数转网联、绿色转型、开放合作、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形成新型工业化“金昌方案”。在目标设定上,坚持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围绕产业体系、创新能力、数字赋能、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3个量化指标,特别是提出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2027年突破3200亿元的目标;同时还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远景目标。在任务安排上,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链条韧性培育锻造、科技创新引领赋能、数智融合提质增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企业竞争力突破提升、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开放合作互利共赢”8个方面进行系统部署,提出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等30项具体任务,为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理出了“任务书”。同时,从健全政策体系、深化市企融合、强化要素供给等7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构建起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支撑保障体系。
 
  总之,《方案》充分彰显了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完善目标任务,分年度制定实施推进计划,以更加务实的措施抓好执行落实。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近年来,金昌市在培育壮大“2+4”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金昌市发改委主任陈军近年来,金昌市建立产业链培育“七项机制”,壮大“2+4”现代化产业体系,近三年产值年均增长38%。
 
  一是以链长制抓统筹。由市委市政府、金川集团主要领导任产业链链长,强化政策研究制定,加强要素统筹调度,设立10亿元镍都产业投资基金、3000万元企业应急周转金、3000万元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出台支持新能源电池、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
 
  二是以专班制抓服务。由发改、工信、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成立产业链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分产业链绘制图谱,搭建“政银企担”融资对接平台,更新推介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供需清单,“一企一策”解决上下游企业原料供应、水电气、土地、人才等方面诉求500余项。
 
  三是以链主企业制抓引领。牢牢依托金川集团这个最大“链主”,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市企融合一体化发展,链主企业引领、带动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开展内外合作,全市80%以上产业链项目围绕链主企业布局建设。
 
  四是以清单制抓项目。谋划建立并动态更新产业链项目清单,实行清单式管理、台账式督促、压茬式推进,近三年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594个,总投资3023亿元,全市产业类投资占固投比重达80%以上。
 
  五是以精准招商制抓补链。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编制产业招商蓝皮书、招商动态图谱,精准招商、靶向补链,近三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33.2%。
 
  六是以专家咨询制抓赋智。分产业链组建专家智库,研究产业发展前瞻性、全局性问题,同时提供技术支撑,成立新能源电池产业联盟,设立电池产业研究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集聚发展新动能。
 
  七是以督查考核制抓保障。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项任务落实的督促、检查、考核,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在省上链长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金昌市在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图片金昌市科技局副局长张君:近年来,金昌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做实“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企业创新”两条路径,持续提升“强科技”对“强工业”的嵌入度和牵引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市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强科技行动,重点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一、强化政策引领。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研项目形成机制,不断完善科技领域人才发展“授权松绑”政策清单,探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机制,构建政产学研金服协同创新长效机制,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保障体系。
 
  二、壮大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聚集,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壮大“三高”企业(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充分发挥国有大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靶向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承担各类科技项目,加力推动科技创新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做实政策引导和专班服务,力争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60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不断壮大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队伍。
 
  三、提升平台牵引。坚持将创新平台建在产业链上,紧盯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以开放创新为指引,持续推进地企、校企科技合作,吸引知名企业、高校院所在金设立研发中心和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发挥好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和省级平台在解决重大技术需求、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引人育人等方面的支撑辐射功能,持续推进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切实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辐射力。
 
  四、加大技术攻关。持续完善“2+4”产业链技术短板滚动清单,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行动,紧盯镍铜钴合金、动力电池、固废资源利用等领域制约产业发展的“卡链”“断链”重大难题,通过“揭榜挂帅”、产学研协同等方式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坚,促进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发展,不断放大科技的催化、倍增和叠加效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引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