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沙求水”民勤青土湖重现碧波
青土湖重现碧波。
说起民勤,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荒漠和缺水。然而,如今的民勤,正在向绿色和生态回归。记者了解到,一度干涸的青土湖不但被“复活”,地下水位埋深已从2007年的4.02米,上升为2017年底的2.94米,上升1.08米。平均每年以10.8厘米的速度回升……这串数字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民勤人为绿色梦想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1民勤青土湖重现碧波
民勤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绿洲沿线共有408公里的风沙线。24万民勤群众,其中九成以上生活在沙漠和荒漠地带。在这里,水成了金贵如油的东西,而治沙和节水成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5月23日,兰州晨报记者穿过50公里的沙漠公路,来到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的“沙漠之湖”——青土湖采访。青土湖处在民勤北部最大的风沙口,风沙线长达13公里,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这里虎视眈眈,随时要吞噬这块生命之湖。然而,记者在这里却发现,半人高的芦苇随风摇曳,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里不仅壮美如画,还不时传来鸟鸣啁啾,也与传说中的沙漠化危机相去甚远。
2治沙造林封育三举措
然而,民勤县水务局局长刘光前的一番介绍让记者深感震撼:青土湖曾是石羊河的尾闾湖,明清时期水域面积达400平方公里,1924年以来,再无较大洪水汇入。解放初期,水域面积仍有70平方公里,至1959年完全干涸,水干风起,风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两大沙漠呈合围之势,危机重重,警钟长鸣!
多年来,民勤人一直与风沙做斗争,2007年后,采取上游涵养水源、中游管理调度、下游注水恢复的方针,将恢复生态、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相结合,建设全国节水模范县和防沙治沙示范县。
民勤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治理行动。
通过治沙、造林、封育,三大行动并举,民勤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青土湖开始重回碧波。2007年以来,建成防沙治沙核心示范区1000亩,在青土湖区域完成压沙造林7万亩,完成围栏封育12万亩,青土湖区域沙化得到初步治理。
2010年秋季,为改善青土湖区域生态环境,促使该区域植被尽快恢复,统筹考虑红崖山水库调蓄能力,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量1290万立方米,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形成了3平方公里的水面……
3绿色生态民勤正在走来
民勤人民治沙节水的决心没有改变,努力没有停止!2017年,下泄生态水量3830万立方米,青土湖水面达到26.6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埋深已从2007年的4.02米,上升为2017年底的2.94米,上升1.08米。平均每年以10.8厘米的速度回升……
所有的生态治理成果,民勤人民辛劳的汗水和希望,都体现在青土湖现在的粼粼碧波上,也反映在一口井上的自动监测仪器上……
5月23日下午,兰州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监测仪就架在一口井上,为了全面了解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成果对民勤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尤其是青土湖区域的旱区湿地变化情况,甘肃省水文局在原有16眼地下水位自动监测井的基础上,加设了青土湖地下水位监测井。井里装有太阳能供电的无值守自动监测仪,可以随时精确地记录下地下水位的变化。
作为民勤县水务局局长,刘光前充满了希望。“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回升,青土湖的水域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截至目前,青土湖已形成26.6平方公里的湖面和106平方公里的旱区湿地。”刘光前说,保住了青土湖,就保住了当地生命之源,也保住了民勤的生态屏障。
据了解,民勤已超额实现了规划提出的“北部湖区预计将出现总面积大约70平方公里左右的地下水埋深小于3米的浅埋区,形成一定范围的旱区湿地”的远期目标。
不只是青土湖已被成功“复活”,重回昔日的碧波荡漾,民勤县全县的地下水位至2017年底累计回升0.372米!虽然民勤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依然任重道远,但在民勤人的不懈努力下,一个绿色、生态、活力的民勤正渐渐向我们走来!
文/图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张学江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