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到2020年,我省将实现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和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覆盖,“三馆一站”(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到100%。
实施城市社区10—15分钟“文化娱乐圈
甘肃省“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日前下发,规划明确:我省将通过多项措施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省科技馆、省体育馆和省图书馆扩建工程,到2018年全面竣工。立项建设省文化馆、省美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省党史馆,到2020年完成建设任务投入使用。实施新“四个一”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市级建设体育场和体育馆、健身馆、游泳馆等体育场馆设施。每年建设1000个以上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100个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300条全民健身路径、50个笼式足球场。实施城市社区10—15分钟“文化娱乐圈”、“体育健身圈”工程。扩大广播电视服务网络覆盖,确保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村村通、户户通长通、久通、优质通。丝绸之路博物馆体系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具有甘肃特色的丝绸之路博物馆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项目
“文化进村入户暖心工程”。阅读能力提升计划。每个县每年举办主题阅读活动。依托数字公共图书馆建设工程,每年为中小学生提供精品电子书、电子期刊报纸和网络精品公开课。实施“书香童年”阅读工程,为学龄前儿童发放阅读书包、开展阅读指导服务。对接群众需求,完善“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开展农民阅读活动。
文化艺术普及公益行动。送戏下基层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农村演出。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益。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选择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作为承接主体,将公益性文化体育产品创作传播、公益性文体活动组织承办、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体育项目传承保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运营管理和民办文化体育机构免费或低收费服务等内容纳入政府购买范围。采取政府购买等方式,鼓励各类艺术表演团体为农村提供公益性演出,支持经营性文化设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等为群众提供优惠或免费的文化服务。鼓励在精品舞台剧演出、商业电影放映中,面向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低保户、军烈属等特殊群体安排低价场次或赠票,支持电影企业深入城乡基层开展公益放映。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支持群众自主参与。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县一特色”、“一乡一品牌”、“一村(社区)一团队”的发展格局。创建“按需点单”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以“线上预约+线下配送”方式,创建向群众提供培训、讲座、展览、演出等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
大力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公共数字文化推动公共文化建设跨越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和服务推广,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
畅通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传输渠道。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数字公共图书馆推广工程,构建县域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和区域性公共数字文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综合管理和“一站式”提供,方便群众获取数字文化资源。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配送。提升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水平。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推动数字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建设,到2020年,县级公共文化机构基本具备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
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到2020年,省文化馆建成全省网站集群,实现信息发布、艺术欣赏、网上培训、活动开展、辅导创作等服务项目覆盖全省文化馆(站)。特色文化资源库建设项目。征集制作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戏剧戏曲、曲艺杂技、音乐舞蹈、历史地理、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色文化资源。到2020年,建成“戏曲动漫”、“大众美育馆”、“心声·音频馆”、“社区文化生活馆”等重点数字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