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东大沟,作为黄河上游的一个排污口,曾因沿线20多家企业排放工业废水导致重金属严重超标,造成流域内生态恶化,严重威胁当地人畜及黄河水质安全。如今,已进入“三期”治理的东大沟,工业废水不仅已达标排放,而且还可以用来灌溉农田。“污之殇”正在精准的“外科手术”中得以慢慢恢复。
重金属污染之殇
作为重工业城市白银市的主要排污沟之一,东大沟原本是条排洪道,但从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白银公司投产后,这条总长为38公里的河道,排出的不再是洪水,而是含有铜、铅锌等有色重金属的污水。
白银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张琼介绍,东大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时间久、面积大、浓度高、深度厚,“是黄河上游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对流域的食品安全、人畜健康以及黄河水环境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
白银市白银区王岘乡崖水村村民张莲琴告诉记者,从记事起,东大沟这个地方污染就很严重,“原先出门的时候都闭着嘴不敢呼吸,空气中的刺鼻味道实在是太呛人了。”
“用东大沟的污水浇地,地里啥都不长。”崖水村村民刘立良说,“我们当地人头发脱落、牙齿发黄,村里上岁数的人都有骨质疏松。去医院看病,大夫诊断说这都是污染造成的。”
数据显示,1995年以前,东大沟沿线企业年排放含重金属酸性废水高达1900多万吨。“东大沟流域农田重金属严重污染面积达7870亩。由于多年沉积,东大沟底泥100厘米深度范围内镉污染物超过背景值1400倍到2200倍,对黄河下游水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张琼说。
“外科手术”让东大沟治理段恢复生机
2008年,白银市先后筹措资金16亿元,完成了15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
“目前,重金属点源治理基本完成。”白银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驻东大沟项目代表张星吉介绍,自重金属点源治理后,东大沟沿线企业排放的废水已达到农业灌溉五类水的标准。
东大沟沿线治理还包括植物修复工程,植被灌溉用水就是从东大沟就地解决。“这样既降低了成本,而且通过废水回收利用、搞种植绿化,对周边环境有改良作用。”张星吉说。
东大沟治污项目工程师卜静告诉记者,东大沟治污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底泥治理、河道废渣及垃圾处置和河岸护坡修建。
“项目核心的工作流程,是将污染底泥从河道里挖出,运到处置场,然后通过添加环保药剂作固化、稳定化处置,确保原先底泥里游离的重金属被固定在底泥里面,不再对人畜吸入和暴露产生影响。”卜静介绍,最后,经处置的底泥用于东大沟沿线护坡的修建。
记者在东大沟已治理完成的沟段看到,两侧护坡长满了野花绿草,蝴蝶、蜜蜂嬉戏其间;坡底杨柳林中,流经的水干净明澈,不时有蝌蚪、青蛙游来跳去,盎然生机清新而出。
固本清源依旧任重道远
目前,东大沟第一段和第二段共7.62公里河道整治工程已经完成,第三段2.83公里河道整治工程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但与东大沟38公里的总长度及当地7000余亩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来说,治理工作才刚刚起步。
据了解,为完成重金属污染治理,从2015年开始,白银市计划实施包括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在内的10个实施项目,预算总投资超过10亿元。
“仅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就需要2.99亿元。”张琼坦言,要全面实施当地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需要大量资金。“因为白银市属于‘吃饭财政’,财力十分有限。没有国家支持,我们确实难以全部完成。”
白银市计划在2015年至2017年,通过综合整治,进一步削减重金属污染排放量,有效改善东大沟流域水体和底泥环境质量,“确保东大沟入黄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标准要求,逐步恢复流域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张琼说。
“在污染治理上,一定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治理,必须刻不容缓地抓。”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甘肃是我们国家长江和黄河的上游水源涵养区,甘肃不能给全局添乱、不能给下游添乱,这是我们的责任、义务,也是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