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在建设周期长达39年,有着西北“都江堰”美誉的引大入秦工程于今年4月28日正式通过竣工验收之际,为了再现永登人民敢于战天斗地,“誓叫银河落秦川”的伟大创举,近日,永登县政协把征编出版关于引大工程建设方面的史料作为今年县政协的重点工作来抓,邀请“亲历、亲闻、亲见”的三亲人士广泛座谈,以永登人民参与引大入秦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巨大变化为基本线索,以事找人,广泛征集引大入秦工程建设史料。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永登县政协高度重视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在史料的选题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永登是引大入秦工程的主战场,也是最主要的受益区。永登人民为引大入秦工程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引大入秦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最大的外流域调水工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第一个引进外资、国际招标、外商参与建设的项目,是世行贷款援建项目的样板工程。引大入秦工程被列为国家重大建设成就写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就概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镌刻在记载中华文明的“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全省十大建设成就和建国60年甘肃建设成就地标之一。工程建成通水以来,不仅实现了当初确定的改变秦王川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变贫困面貌、安置贫困山区移民的三大目标,而且通过供水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为永登乃至兰州新区、白银市、皋兰县、景泰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年逾八旬的原永登县政协主席蒋灵秀提及引大建设初期的感受时感慨万千,他说,当时他因病不能参加劳动,但他的心情是“为引大铲一锨土,此生足矣!”
原引大兰州分部副指挥马世元说,作为一名引大工程建设者对征集资料感到很温暖,很贴心,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纪委书记康逢恺在引大工程建设中工作了10年,从事引大资料编辑8年多,他认为如果当年的引大建设是永登人民创造了历史,那么现在就是记录历史、回忆历史,意义深远,是传承和记录永登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举措。
在谈到引大工程建设成就时,县政协常委、县引大工程建设处处长杨学礼很有感触,他说,引大建设初期,上川镇有一李姓靠卖血为生,大年三十卖血过年。现在他的后人有房有车,家庭富裕,这就是引大带来的变化。
永登县政协主席魏周菊说,回顾引大入秦工程建设历程,展示竣工通水后灌区建设取得的成就,总结引大入秦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征编引大入秦工程建设的重要史料,重在学习继承永登人民在建设引大工程中表现出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甘于奉献、誓要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重在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建成幸福美好新永登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目前,县政协已经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广泛走访“亲历、亲闻、亲见”人士,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完成了部分篇章的采写整理,初步形成了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史料性、可读性和有质量、有价值的史志资料库,客观、真实、具体地再现了历史。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