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越独立收视率造假越无意义

时间:2015-03-18 10:28来源:新华网 作者: 王睿 点击: 载入中...

      3月8日、9日,连接两天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张泽群、政协委员欧阳常林与张国立先后向收视率造假开炮,关于“购买收视、污染样本户、控制遥控器”等话题成为舆论焦点。

    实际上,连日来关于买卖收视率如何成为产业链的报道,将收视率怎样买、卫视如何造假、如何收买样本户等问题一一披露。电视收视率背后的腐败乱象让观众震惊之余,不如反思一下,是什么在催生收视率造假的行为,收视率造假还会不会继续畅通无阻。

    收视率造假之所以在业内成“皇帝的新衣”,似真实假,最终还是利益在作祟。电视剧制片方要通过高收视来让自己的剧集在各大电视台卖个好价钱;制作综艺节目的电视台要通过高收视率来为自己的节目吸引来高价冠名广告商,因此哪一套数据收视高便使用哪一套,已成为卫视之间不公开的“秘密”。收视率统计其实早在七八十年前已存在,其一直是广告商投放广告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国外也有过收视率造假的行为。例如日本就曾有一家电视台的某节目制片人为了提高收视率,被查出造假行为,最后其本人辞职,他所在电视台的领导也被处以严惩。这就跟反腐如出一辙,要营造出不敢造假的氛围还得靠执法、惩罚。

    话说回来,收视率造假这回事,恐怕对观众的影响有限。因为,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观众对影视作品的鉴赏力其实已经在逐步提升。对于观众来说,只需要节目好看,收视率怎么样对观众并没有太大意义。更多的观众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要是没有精良的制作、没有优秀的剧本,即便收视率再高,也难免逃出被观众“一集弃”的宿命。所以说,从这个角度看。影视作品千方百计走进这条恶性产业链中收买收视的意义将逐渐被消解。

    所以,从电视台、广告商、观众三者之间可以看出,国内电视台“唯收视率至上”的模式就像“肤浅的花瓶”,它让电视剧最重要的接收者——观众,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尴尬。这种畸形的电视节目反馈方式,要怎么脱离简单、粗暴的数字形式,是个问题。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央视快评】70年后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
  • 海外网评:把敦煌故事越来越自信地讲给世界
  • 新华网评:越到决胜阶段,越要一鼓作气
  • “朋友圈”越来越大 尽显中国经济魅力
  • 【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
  • 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