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10月31日讯 “我们的金融体系总体上是稳健的,金融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但是我们也看到,部分领域和地区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央行副行长易纲在10月30日举行的 “2014年金融街(000402,股吧)论坛”上如是说道。他表示,“最近我们的不良资产率也在上升,有些风险还在积累,有些平台进入了还债高峰,再加上我们的金融长期以来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积累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
将重点从五方面展开改革
从去年底的1%到一季度末的1.04%,再到二季度末的1.08%,仅从数据变动的角度来看,尽管银行不良贷款率这样的变化似乎并不太大,然而对基数庞大的不良贷款余额而言,这样的增速不得不令银行与监管机构紧张并警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处置回收不良贷款922亿元,核销不良贷款1001亿元。但尽管如此,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然增加了1024亿元,这意味着上半年银行业确认的不良贷款总规模超过2900亿元。截至6月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6944亿元,已连续11个季度上升。
对此,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今年7月发布的署名文章中分析指出,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价格回落、投资回报率下降等因素迅速波及银行体系,银行贷款随之过度紧缩甚至冻结,形成中国式“押品(房地产)-损失”螺旋,加剧了金融和经济波动,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风险因素。
对于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易纲在昨天的论坛上表示,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按照G20和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协会,还有其他一些国际组织提出的稳健标准进行改革,不断增强我国金融的稳健性。改革的重点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进一步加快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的开放;继续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加快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实际上有一些个别、个案的违约和风险,这是正常的,金融是个大系统,它肯定是有风险的。”易纲说,控制风险并不是说要完全消灭任何风险。
地方偿债高峰引担忧
记者注意到,今年金融风险有所上升的一个原因是地方融资平台进入偿债高峰期。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1万亿元,而今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这意味着,今年地方政府需偿还债务或高达2.4万亿元。
据审计署发布的部分地方债务跟踪情况,去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9个省份为偿还到期债务举借省本级新债579.31亿元,但仍有8.21亿元债务逾期未还。
华北某省一位财政系统官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稳定的财政收入和债务展期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只管借债,根本没有考虑到还款压力。一旦碰到资金短缺,地方政府就会玩“信用担保”和“借新还旧”的把戏。
上述财政系统官员表示,今年前9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8.1%,并且伴随房地产市场低迷,卖地收入也受到冲击,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债务偿还时的腾挪空间大大变小。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近日撰文指出,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财政增速回落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一旦累积的债务风险超过地方财政承受能力,信用链条就有可能断裂,爆发区域性财政风险。
不过,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暂时未对经济有太大影响,主要是由于内地居民的储蓄率高,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也较低,有足够空间解决地方债务,整体违约风险仍可控。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