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普遍建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大西北网9月22日讯 今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全省就业工作的报告》。
依据《报告》,2012年、2013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两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分别达到36万人和43万人,同比增长22%、19.4%;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在3%左右的较低水平。截至2013年底,全省城乡就业人员1504.97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14.55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1年的61.26:15.43:23.31变化为59.26:16.05:24.69,三产领域就业比重逐年上升,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创业主体培育方面,截至2013年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自主创业人员达到10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1.71万户、77.41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1.73%、16.7%。同时,201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2%,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共为1.83万名低保家庭和残疾毕业生,发放了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截至目前,我省已经建成1个省级、14个市州、50个县区人力资源市场,社区普遍建立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但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省就业工作还存在一些比较大的困难和问题。如:就业工作力量凝聚不够,各级各部门促进就业的合理还没有很好形成,社会力量参与就业的途径还不够广泛,劳动者就业观念普遍比较陈旧,市场化就业、创业意识不强,对政府的依赖性比较大;就业资源资金整合不够,我省促进就业的项目、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中央转移支付,因为部门职能分工不同,造成了条块分割,一方面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另一方面局部重复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连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民生实事后,基层需求已近饱和,亟需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新领域;就业工作区域差距比较大,城镇就业服务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农村就业投入不足,农民工还游离于城镇就业服务体系之外,统筹城乡就业的任务十分紧迫;满足群众需求的能力不足,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理念、力量配置以及工作方式方法,都比较封闭、陈旧,不适应形势和群众的需求,亟需树立开门办公、上门服务的理念,建立以群众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模式。
针对目前我省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省人社厅将进一步健全经济发展与就业联动机制,着力扩大就业规模;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增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加强劳动力培训资源整合,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效能;进一步完善就业托底制度,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健全权益保障机制,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我省将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基本就业服务的制度,形成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相互补充的就业服务新机制。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推行就业实名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招考制度,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同时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对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毕业生实施“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建立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将就业援助与提高就业能力相结合,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过渡性保障安置。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