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12月31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南山放养虫草鸡是渭源县“为民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受当地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不足、经营水平较低、禽流感病害防疫风险高等因素影响,使这一极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的优势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保持放养鸡发展的持续性,渭源县采用“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形式培育龙头企业的壮大发展,但在政策执行中为了最大限度地用足国家政策却又招致养殖户的质疑。
养殖户对补助款存疑惑
日前,渭源县部分养殖户向有关部门呈送了一份题为《养殖户的奇遇》的材料,其中这样说道:“2012年10月份,县畜牧局检查了南山放养鸡养殖情况,并对我们分别给予了10000元、5000元、2000元不等的奖励,这些钱虽然不算多,但对于贫困农村来说,作为养殖户已算是一笔很大的投入了,此举确实让我们感到了温暖和鼓舞。但让我们疑惑的是,2013年8月份,我们部分养殖户突然接到乡镇兽医站的通知,要求大家带上身份证去当地信用社‘销户’。当我们来到信用社才知道,自己名下有一个来历不明的存折,上面有2.8万元至1万元不等的交易记录。销户后,我们一直想不明白,这些钱究竟是干什么用的,来自哪里?又去了哪里?”养殖户们期望有关部门能就此问题进行调查,解除他们心中的疑惑。
12月26日、27日,记者来到渭源县部分乡镇进行了采访。该县部分养殖户接受采访时证实了上述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还出示了他们销户时留存的存折复印件以证明这一事件的真实性。
畜牧局被调查的苦衷
“2012年、2013年,县畜牧局先后给该乡4家养殖户、育雏点发放10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奖励补助款,共计发放了6万元。兽医站协助局里完成了此项工作。”田家河乡兽医站站长田海平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养殖户名下办存折的事情站上也知道,但详细情况站上的工作人员说不清楚,只有到局里才能了解清楚。”
“2012年,局里确实做了一个方案,在全县66家放养鸡养殖户名下办理了一个存折,将150万元多少不等存入这些存折,于2013年8月份全部取出并销户。这些钱取出之后全部在局里保管,并全部用于放养鸡养殖户补助和放养鸡基础设施投入中。放养鸡的款作为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而且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过局务会议研究决定。”渭源县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王作鹏说,“2013年11月,渭源县检察院对畜牧局放养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剩余的10万多元被暂时冻结,调查还没有最后结论。”
“哪个单位愿意被调查呢,传出去不好听也容易被误解。”面对调查,畜牧局的全体职工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工作的艰辛和“苦衷”,“畜牧局一心想帮助养殖户的发展壮大,但结果却被大家误解,有人甚至认为局里在套取专项资金挪作他用。”
补助款究竟怎样使用
“此次养殖户反映的款项是2012年县上申请,经省农牧厅批准后由省财政拨付的200万元专项款,按照相关要求,当年的专项款必须在当年使用完,如果不能用完则被收回。2012年,局里为放养鸡养殖户补助了50万元,还有150万元按照实际情况不能在当年用完。因此,局里研究决定列出66家养殖户,先将款项报完。这样做显然不符合规定,但为了用足国家政策,这实属没有办法可想的无奈之举。”渭源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姜国铭说,“其实这些款一次性按照补助发放下去也未尝不可,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假如今年全部发放,来年部分养殖户不干养殖,而是用拿到的钱去干其他的营生,怎么办?这样的事情在前几年也不止一次地发生过。因此,局里只能作出‘先将当年项目款报完,再按实际需求分批次向下补贴’的决定,以便保持放养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出现断档或者衰退。”
王作鹏翻开账本一一向记者详细介绍说:“按照县上的规划要求,饲养10万只以上的养殖户每户补助3万元,5万只以上的养殖户每户补助1.5万元。上述剩余的150万元,2013年向放养鸡养殖户补助40万元,另外,为了壮大放养鸡产业的发展基础,经局里研究决定购买了6台孵化机、1台出雏机、12辆出雏车、大小饮水器3000个、大小料桶各12000个以及围栏网等基本设施,购买的这些基本设施全部投放给了全县16个乡镇的养殖户、育雏户、养殖合作社等,还有10万余元没来得及用就被冻结了。”
放养鸡艰难发展现状
12月下旬的渭源天寒地冻,雪后的田家河乡元古堆村下滩社大山深处显得格外寒冷,在白雪皑皑的大山脚下,王国军、黄吉庆等放养鸡养殖户和他们的家人依然在为一年中最后一茬鸡的成长和出栏悄然地忙碌着。
“我们是2012年5月办起的南山放养鸡合作社,当年,畜牧局给我们补助了5000元,2013年又给我们补助了1万元。”黄吉庆的妻子冯改娟告诉记者,“刚起步想不到的困难多,没有赚钱。2013年,我们总共销售了三茬,第一茬销售土鸡3000只,第二茬销售土杂鸡2500只,第三茬销售肉鸡2000只,三茬毛收入21万元,除去15万元成本,有接近6万元的利润。目前,还有最后一茬2500只珍珠鸡,看能否在春节前后全部出栏。”
与黄吉庆的养殖场相距2公里多的另一处山脚下,因为大雪覆盖了草场,鸡群无法放养觅食,王国军的妻子正领着几个亲戚给鸡群补充原粮,听说记者采访,她急忙拍拍身上的泥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目前有接近4000只土鸡全部超过了出栏时间,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今年土鸡销售市场十分不好,如果再不出栏,今年投入的15万元成本恐怕就难收回了。”
虽然,县畜牧局两年时间也给王国军补助了1.5万元,但相比之下,他则没有黄吉庆幸运,因为只养土鸡的王国军不如不断变换品种的黄吉庆的销售好。同样是常年吃住在山里的养殖户,两家的销售收入却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多少让王国军夫妇觉得有些气馁。
专门育雏的杨新天在这个季节则比王国军、黄吉庆稍微悠闲些,因为育雏在来年开春后才要忙活起来。虽是育雏户,畜牧局同样给了他补助,2012年补助3000元,2013年补助5000元。他告诉记者,他一年能育雏6—8茬,一茬育雏2500—3000只,全年售雏2万只左右,每只售价7元,除去鸡苗等成本投入,每只能净赚1元,虽说赚不了大钱,但还能维持家庭生计。
据了解,目前,渭源全县500只以上的养殖户有516家,其中1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85家,这些养殖户由于受资金投入、经营水平、禽流感防疫等诸多因素影响,他们的养殖有好有坏、时好时坏,大部分养殖户的发展前景也是进退维谷。
如何实现规划的目标
渭源县有天然草场81.4万亩,人工种植草场33万亩,丰富的草山资源优势最适应培育无公害绿色食品,因此,该县从2002年开始就提出了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产业计划,并成立了南山放养虫草鸡协会,以便培育壮大放养鸡产业。
2012年,渭源县制定了《2010—2014年南山放养虫草鸡产业发展规划》,其中要求按2014年建成248个规模放养点养殖量达到900万只,带动17500家散养农户养殖量达到100万只,使全县放养鸡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的目标,产值达到10.02亿元。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截至目前,渭源县放养鸡饲养量达到499万只,年产值达2亿多元。这与规划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县上制定的规划计算,要完成放养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4.3亿元,但以吃饭财政为主的渭源县目前仍是国扶贫困县,全县年财政收入只有区区2亿多元。”渭源县副县长朱永庆告诉记者,“虽然县上采用‘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形式培育龙头企业的壮大发展,可由于县上财力有限,投入放养鸡产业的资金少之又少,主要来源还是靠申请上级部门的专项扶持资金。目前,这一项目已累计获得国家投资1000多万元,但这与县上的规划还相差甚远。”
“远离工厂、城镇,在草地中自由运动、栖息,主要觅食嫩草,小虫,中草药茎、叶、籽等成长的放养鸡的‘绿色’肉质品质和营养价值是不容置疑的。”谈到放养鸡产业的发展未来时,朱永庆显得踌躇满志,“但要真正将这一产业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绿色品牌’,仅靠贫困如是的渭源一县之力恐怕难有成就,因此,未来的发展还要靠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更要靠‘慧眼识金’的有识之士投资帮助。也只有这样,完成规划后年实现经济纯收入2.4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48元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