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应该社会化更要规范化

时间:2012-07-20 15:44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汤华臻 点击: 载入中...

  
  为“充气娃娃”小传旺紧急募捐的民间慈善机构“天使妈妈”近日被传“名为救助,实为敛财”,虽几经解释,疑云仍未完全消散。而不久前,以坚强乐观感动无数网友的“励志女孩”鲁若晴,也曾一度被误解为“炒作”。太多活生生的例子说明,在慈善活动日益社会化的今天,要免除人们的无谓质疑,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慈善活动加以规范。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慈善也都需要慈善。作为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作为社会利益的调节工具,慈善能够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更多更直接地帮助人们解决实际困难。在今天的中国,慈善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从事慈善活动的能力和意愿都变得越来越强,慈善社会化的步伐正越来越快。


  慈善社会化是好事。过去,我国的慈善活动大多由官方主导,以硬性要求、行政推动居多,形式单一,覆盖面也有限,人们的慈善意愿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而且随着社会不断分化,救助诉求变得多元,旧有的慈善救助方式难以完全满足社会需求,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爱心输送渠道。近些年来,各类社会慈善组织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在网络的支持下,以极大的热情、极高的速度传递着爱心。可以说,无论天灾还是人祸,只要有慈善组织或热心人士在网络上发起号召,爱心就会在极短时间内以几何级数聚集到一起。短短几天时间,全社会为小传旺的捐款超过90万,同样短短几天时间,人们不但帮助“刻章救妻男”廖丹清偿了对医院的欠款,而且还凑够了其妻未来十年的透析治疗费——慈善社会化所显示出的巨大能量让人惊叹。


  民间慈善能量很大,但问题也不少,亟须规范。就目前情况而言,慈善信息来源不明,慈善行为不够公开,珍贵的善款成为“糊涂账”;慈善组织五花八门、名目庞杂,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等等,都给人们留下了猜忌和质疑的空间,给更多社会慈善活动制造着障碍。也许大部分慈善活动中并没有浑水摸鱼、借机敛财者存在,但就因为不够规范,受到了许多子虚乌有的苛责和指摘。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对社会慈善组织透明度和规范化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社会慈善组织只有在完善制度上做文章,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和公信力。目前,我国有关慈善的法规和政策并非一片空白,基金会管理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慈善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要使慈善事业良性发展,关键还得从源头上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但更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体系。


  慈善只有扎根民间,才能接近大众;只有更加规范,才能取信于民。社会化与规范化双向并举,中国的慈善事业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金句来了!习近平谈今天应该怎样纪念马克思
  • 曹德旺:做慈善要追求投入效能最大化
  • 公民义务植树与专业植树公司共建应该做吗?
  • 刘忠友:用《慈善法》的温度捂热“善时代”
  • 慈善大门也要向有“前科”者敞开
  • 公务员“福利费”应该晒一晒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