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在医疗公益性中的作用
中国的改革之路注定是越改越艰难,先改革的往往是矛盾浅层次,后改革的则是更深层次的。30年来,中国农业改革、工业改革、商业改革以及金融改革相继完成,这些改革可以参照世界已有的模式结合本国的特点,从中找出发展之路。比如工业改革可以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发达国家的模式,又比如金融改革可以从经济危机中学会和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来确保中国经济利益不受损失。然而,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供中国参照的东西并不多,中国医疗和世界医疗很难有相同性和可比性,世界发达国家医疗机构基本上是以私有医院为主的,私有医院构成国家医疗的投资主体和医疗主体。投资主体和医疗主体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同时,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人们就医的问题。百姓是通过购买医疗保险来治病的,这种建立在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医疗架构,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好的方式。
而中国则是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体系,这一体系在60年中为保证人民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胜过七级浮屠”。但是当中国加快了市场化的步伐,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时候,这种医疗制度弊病就暴露无疑,形成了所谓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尝试用新方式来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医疗卫生向社会资本开放,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样化、投资方式多元化的办医体制,在医疗领域尝试市场化和资本的机制。仁和医院就是在这个体制下产生的投资主体和医疗主体。在中国像仁和医院这样的医院越来越多了,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民营医院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从而形成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共存的新医疗体制。正是像仁和医院这样的民营医院的准入,促使公立医院提高服务质量,缓解医患关系、学会和运用市场化的方式去经营自已的医院。
4年前,兰州地区的医生和护士端的是铁饭碗,由于缺乏竞争医院的设施得不到更好的改善,排队挂号是常有的事,百姓小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僵化的医疗体制束缚了医院的医疗能力。仁和医院的准入打破了公有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以一种新的医疗服务走进了兰州百姓的生活,4年中他们给兰州医疗界带来了什么呢?
先说一段我在美国陪病人看病的所见所闻,美国医院与其说病房倒不如说像旅馆,医院的墙壁和护士服大都是中性的淡蓝色和淡绿色,医院的走廊里很安静,每一个病人到来时护士都会迎上来引导你,医患之间有一种平等和亲切的感觉,这对进惯了中国医院的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你无法想像医院竟然是这样温馨。现在你在仁和医院可以享受到这种温馨。医生这个职业在中国传统意义上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中国的中医在延续中华文明的进程中,起到过保驾护航的作用,廉价的中药和讲究医德的中医,构成了中国医学不同于世界的特点。那些老中医们,把治病救人看成是自己的最高追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不可能要求现在医生像老中医那样不计成本地为你治病,但是我们有理由要求现在的医生具备老中医们的良心和高尚医德。仁和在4年中不断加大投资设备和培训人员,把改善就医条件放在第一位,把股东的投资回报放在第二位,以推迟和延期投资回报为代价,换取医院的快速发展。仁和以平价来赢得百姓的信任和认可,伴随平价的是医护人员良好的医德,这两者构成了新型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新形象和新的人际关系。
应当指出的是,民营医院的生存环境、制度环境没有公立医院好。民营医院在为患者治病的同时,还要向社会证明它自己的社会价值,并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处在中国医疗史上变革最激荡的年代,仁和医院承担着本来不属于他们的重负,这就是他们必须在向社会证明医术精湛、服务周到的同时,还要向社会证明民营医院道义和良心的高尚。医德的显著特点是具有传承性,中国医疗特点是师傅向徒弟传授技艺的同时也传授医德,这一济世价值观不仅仅中医有,西医也有。灵活的用人机制使仁和医院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西医专家学者的“能量”,仁和把聘请专家学者不仅仅视为是临时措施,而是从长远上形成医院“传帮带”的传统,不仅仅是利用名医增加医院的收入,而是在创建一种新型的医疗传承关系。中国技术人才一直沿用行政人员的退休制度,很多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由于年龄限制,而不得不退下来,即使有的返聘也发挥空间有限,而仁和却让这些专家学者有职有权,甚至为他们提供继续原来的医学研究的经费,这就使一批专家学者能够心情舒畅地为患者服务。
仁和医院4年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医改的远景。在市场环境中,任何产业和任何资本都是要追求利润的,没有利润的产业和资本是不存在的。任何对市场的保护和对某一产业的刻意保护都会使事物走向理想的反面,暴利是怎样产生的?暴利是由服务低劣、资源缺失的垄断行为造成的。当收藏家把收藏的10个花瓶砸碎9个,剩下的一个花瓶就是天价了。世界上任何一个产业和企业非赢利化是绝对不会长久的,是必然要被淘汰的。民营企业的赢利是天经地义的,允许民营医院赢利是中国医疗制度的一大进步,如何能够在利润和社会公德两点上找到恰如其分的平衡,是考验医疗卫生机构的试金石。不要把赢利妖魔化,赢利并不是非国有化所独有的,同样,医疗的公益性并不等同于公有医院,此公非彼公也,这两个公完全是两码事,医疗的公益性是通过建立全新的医疗体制来完成的,国外医疗机构利用私有医院建立社会医疗公益化,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医疗信息化的市场来临之后,医疗的公益性更多地体现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并不体现在建立何种投资主体的医院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在谈到中国医疗改革的目标时,用了6个字“公平、效益、质量”,并不主张把钱全部交给公立医院。建立以资质良好的专业机构、专业保险机构作为病人的代理人,决定病人上哪一家医院治病,就能使医疗的公益性得到保证和体现。
医疗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迈出了中国医疗改革的第一步。当一批以社会资本投资创立的民营医院进入医疗市场之后,除了来自医疗制度的种种限制和准入规定之外,更多的来自于人们对民营医院的不信任。在貌似公平的市场竞争中,民营医院所面临的是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我们从仁和医院4年历程中可以感受到它是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负重前行,作为民营医院的前行者和开拓者,仁和医院必然要承担本来不该承担的重负。仁和要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让世人了解民营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一点一点地确立民营医院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点一点地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尽管民营医院作为医疗主体在发达国家已经存在几个世纪了,但对经济落后和传统观念较强的甘肃兰州来讲,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医生的天职是救人,医院的普世价值就是悬壶济世价值。仁和把传统的中国医德和现代医疗手段结合在一起,利益性和公益性两手抓,两手都硬。在并不宽松的甚至不公正的市场环境中,打破垄断者很容易被重新垄断,竞争者具有竞争力后很容易遭到合围,当制度和坊间同时对医改的先行者形成压力时需要的是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去突破重围。这些年仁和做了不少善事,如果这些善事包括最近发放380万医疗消费券的义举发生在公立医院,那将是惊天动地的大政绩啊。仁和通过一件又一件的善事在从点滴做起,在树立民营医院的声誉。这些善事是以资本作为背景的,是拿出真金白银在为患者服务,在兰州的医疗史上还没有几家医院在短短的4年中做出这么多的善事。做善事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医院做善事更是继承了中国良好的传统医德,在市场化的今天,做善事会被误解为在替自己做广告宣传企业,仁和做的善事不是一件而是几十件,不是几万而是上百万。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资本建立起来的医院所具有的爱心,这种爱心是企业前行的基础,也是企业赢得社会尊敬的前题。
仁和医院为那些普通百姓提供了很好的医疗服务,疾病是不分贫富的,但是治疗疾病钱多钱少则不一样,仁和的平价让普通百姓受益,事实上也让百姓感受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带来的实惠。中国医改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措施就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新医改方案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即3年内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参保率都提高到90%以上。政府财政将对居民和农民分别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上给予补贴。这个医疗改革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使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和公益化,不管城乡、不分农民市民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医疗待遇,在实现这一目标上,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像仁和医院这样的平价医院,以降低成本、薄利多销的方式让人们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医疗的公益性和均等性可以通过不同投资主体建立的不同医院来共同完成,单一的公立医院和单一的民营医院都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使中国医疗改革真正实现。 鑫报经济分析师 程里安
2005年1月8日,兰州仁和医院正式开业接诊,日接诊量超过170人;
2005年1月28日,仁和医院联合媒体发起“给特困户捐年货送健康”活动,共计为130家捐赠价值1万多元的物品;
2005年3月8日,仁和医院开展“健康女人最美丽活动”,参加者达2980人,各类优免项目让利达3万余元;
2005年4月20日,仁和医院首开全省先河聘请了10位来自媒体和社会人员,成为医院服务监督员;
2005年6月25日,启动“下岗女工扶助援助计划”活动,首届活动中5名下岗女工获得援助资金和技能培训资助;
2005年8月13日,仁和医院与城关区文化部门合作开展的“夏日百场电影及健康义诊进社区”活动启动,共计走进100多个社区进行了专家义诊和电影巡演;
2005年11月25日,“甘肃省老科协卫生专业人才基地”在仁和医院落成;
2006年1月28日,发起“给特困户捐年货及捐款”活动,共计为300多个特困户捐款捐物总价值3万多元;
2006年6月29日,为年仅5岁的白血病患者汪睿捐款5000元;
2006年7月3日,仁和医院组织人员前往甘谷县定远镇,为王台乡小学捐赠体育器械、助学款近2万元;
2006年8月10日至9月25日,启动“兰州首届健康节”,向市民赠送健康手册、为农民工免费体检,总价值3万余元;
2006年12月1日,仁和医院两周年院庆启动“爱心慈善陇原行”活动,共为32位特困户实行免费手术;
2007年3月8日,仁和医院联合兰州市慈善总会等单位,实施“捐母亲水窖,给女性健康”爱心活动;
2007年4月25日,仁和医院与兰州市慈善总会、市总工会联合开展“特困劳模爱心慰问活动”,并为特困劳模捐赠3万余元的物品;
2007年9月8日,在榆中县举行的农民艺术节上,仁和医院为当地群众进行义诊,并免费发放健康资料8万册;
2007年10月28日,仁和医院为72岁高龄的老人实施了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2007年12月10日,仁和医院启动“爱在希望在”大型惠民义诊活动,共为皋兰县大横小学、榆中县韦营乡中学、永登县苦水中学等十余所中小学捐赠总价值13万余元的爱心图书;
2008年1月,仁和医院被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评为甘肃省首家“中国健康扶贫定点医院”;
2008年6月20日,仁和医院专家及医护人员前往陇南为地震灾区群众开展义诊,并捐赠总价值8万余元的爱心物资;
2008年12月,仁和医院累计聘请省内知名专家40多人,如兰大二院原儿科主任马英等,开创了医疗行业发展的先河;
2008年11月,仁和医院与甘肃省中老年保健协会、省老科协、兰州市慈善总会联合推出了“首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爱心筛选”,并举办两场糖尿病相关讲座;
2008年12月20日,仁和医院四周年“真情四载,爱在健康在”主题院庆活动启动,筹集40万元开展了40项诊疗优免等大型活动……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