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听民声)甘肃玉门:戈壁盐碱地变成“聚宝盆”

时间:2017-07-16 16:2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兰州7月16日电题:甘肃玉门:戈壁盐碱地变成“聚宝盆”
  
  新华社记者王博
  
  七月,戈壁滩上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郑平山抓紧时间抢收着地里已经成熟的枸杞。他身后,一颗颗枸杞像玛瑙一样,密密麻麻挂满枝头。
  
  “今年收成不错,以前根本没想到能长这么好。”看着这一切,郑平山难掩丰收的喜悦。
  
  今年51岁的郑平山是甘肃省玉门市下西号镇下东号村的村民。他所生活的地方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同很多戈壁上的城市一样,玉门市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地偏盐碱化,且多被砂石覆盖,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作物生长。
  
  郑平山告诉记者,过去村民大多种小麦、茴香等传统农作物,或者靠养羊为生,产量低、销路少,一年下来一亩地平均收入不到1000元。“家里虽然有28亩地,但一年到头收入也就1万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
  
  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多次考察、试验,决定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引进枸杞种植,通过发展枸杞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玉门市的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对于枸杞种植来说却非常适宜。”玉门市林业局局长周清说。
  
  周清介绍,玉门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达3000多小时,年降水量在68毫米左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弱碱性等,都成为枸杞种植的有利条件。此外,玉门的多风气候也有利于防止枸杞的病虫害发生,保证果实质量。
  
  为了支持农户种植枸杞,当地政府对农户种植的枸杞每亩地一次性补贴700元到1000元,通过合作社定期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田间管理,当地政府还引进了多家枸杞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解决了枸杞的销路问题。
  
  去年,郑平山将家里的26亩地全改种枸杞,农忙时期他还雇了10多个村民帮他一起采摘。“采摘完后,就有企业专门过来收购,坐在家里就把钱挣了。”郑平山笑着说,去年光是枸杞这一项就为他家带来了7万多元收入。
  
  目前在下西号镇,枸杞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1万亩,占当地耕地总面积的近六成,依靠枸杞种植,农民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达到农民人均总收入的55.3%。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近年来玉门市还结合当地丰富的枸杞资源,相继引进了枸杞鲜果加工、冻干枸杞以及枸杞交易市场等枸杞产业深加工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壮大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玉门的枸杞加工已经由传统的晾晒加工向保健食品、功能饮料、化妆用品等领域转化,现在已经开发出了枸杞酒、枸杞果汁、油料、茶叶等多种精深加工产品,产品的附加值有了很大提高。”周清说,昔日贫瘠的戈壁盐碱地已经成了当地的“聚宝盆”。
  
  在此基础上,玉门市还通过电商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除了销往中东部地区外,近年来还销往台湾、马来西亚等地。
  
  记者从玉门市林业局了解到,截至目前,玉门的枸杞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2万亩,年产干果4万多吨,总产值达到14亿元,占到当地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预计到2020年,枸杞种植面积将达到40万亩,总产值突破60亿元,枸杞产业已经成为这座戈壁小城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甘肃玉门市发现早期长城墙体2400米
  • 甘肃玉门市沙漠中新发现2400米汉长城(组图)
  • 甘肃玉门市发现一处春秋战国时期古城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