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争睹明清玉器风采
126件珍品多是和田玉出土湖北
大西北网4月20日讯 明清时期,玉器在古代先民的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明朝梁庄王墓葬中的玉器透露出皇族贵族怎样的秘密?4月18日,记者来到新疆博物馆看见,很多市民在用拍照、记录的方式探索明清时期玉文化的秘密。
当日,由新疆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瑞玉呈祥——湖北省博物馆典藏明清玉器展”,共展出玉器文物达126件,主要是:2001年湖北钟祥明朝梁庄王墓出土的玉器、湖北省博物馆建馆之初由故宫调拨的清朝宫廷玉器,以及部分收藏于民间的玉器珍品。
“这些玉器文物大多是采用新疆和田玉制成的。”新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在先秦时期,先民们就从昆仑山北坡的和田一带向东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送到我国内地及地中海沿岸的亚欧一带。
明清时期,玉器逐渐在民间普及开来,尤其是清朝,良匠云集,精品荟萃,玉器制作工艺达到顶峰,玉器用料多以和田玉为主,以白玉为贵。
据介绍,当日,尽管新疆博物馆门前的阿勒泰路修路,但仍有近千市民赶到这里参观。
此次展出的玉器文物中相当部分来自明朝梁庄王墓葬。史料记载,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第九子朱瞻垍(1411-1441)及其继妃魏氏的合葬墓。该墓葬于2001年发掘。墓内出土各类随葬品5300余件,其中,金制随葬品16公斤,银制随葬品13公斤,玉器随葬品14公斤,宝石700余颗,是明朝亲王墓葬中出土文物最多的王族墓葬。
宝石帽顶或是征战战利品
底部由镶嵌6颗宝石的黄金底座制成,顶部由纯正的白玉精雕而成,乍一看以为这是一件精美饰品,其实是梁庄王墓出土的一顶帽子的帽顶(下图)。
据了解,这座帽顶高6.3厘米,帽顶底部的6颗宝石分别由2颗红宝石、2颗蓝宝石、2颗绿松石组成,座顶以“爪镶法”嵌1件透雕白玉单龙穿牡丹顶饰。
据新疆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梁庄王墓共出土了6个帽顶,这些造型奇特的帽顶虽出土明朝,但后经证实却是元朝的文物。曾经有专家猜测,这些元朝的帽顶之所以出现在明朝,可能是明朝皇室从元朝皇室中征来的战利品。
史料记载,朱棣曾5次亲征蒙古均大获全胜,“这些帽顶有可能就是当时明朝皇族征战的战利品”。
皇室玉石腰带比今天的腰带精美
“这条玉石腰带好漂亮!”在展出现场,梁庄王墓出土的一组玉腰带吸引了部分参展者。
记者看到,这组白玉制成的玉石腰带,由20件玉带銙(kuà)和两件铜鎏金带扣组成,有“六桃”、“两铺弼”、“双铊(tuó)尾”、“双鞢躞(diéxiè)”和前、后两套“绦环”。参展者称赞,这组玉石腰带和另一枚玉石带扣比今天的女性腰带还要精美。
据介绍,按照明朝革带使用的制度规定,帝、后礼服,一品官员朝服的腰带才能为玉制,一般都是12条腰带。梁庄王因与王妃魏氏合葬,墓葬出土腰带达13条,超过明朝历代皇室随葬腰带。
不仅如此,该墓葬的考古人员在后来科学鉴定中还发现,腰带上镶嵌的珠宝,并非产自中国,而是东亚、南亚或者东非。
考古人员就此分析,这些宝石和当时的郑和下西洋有密切关系,有可能是郑和下西洋途中的贸易所得,而这一发现,也有可能从侧面印证,郑和当年曾经去过这些地方,中国和这些地区曾有过密切的贸易关系。
定亲信物“玉禁步”均为皇帝赏赐
通体由青玉加工制成的“玉禁步”是干什么用的?记者看见,这组被称为“玉禁步”玉叶组佩由49件玉饰组成,其中,32片玉叶,16件串饰和1件玉珩。每个玉叶下面还缀有鸳鸯、鱼和石榴等图案构成的玉石雕品。
“玉禁步”是明朝皇太子和亲王纳妃的定亲信物,该物件均为皇帝赏赐,“玉叶组佩”上的饰件均包含吉祥物之意。如:叶是指“金枝玉叶”;瓜,有子孙繁盛之意;“鸳鸯成双”、“鱼水之欢”蕴含爱情甜蜜;石榴和桃子,蕴含“多子多福”、“福寿平安”。
根据史料记载,由于朱元璋倡导廉洁,明朝亲王均不允许厚葬。梁庄王墓葬贵重文物缘何达历代亲王之首?
考古人员分析:梁庄王墓葬中相当部分文物均为皇帝赏赐;明仁宗时期是明朝政治经济比较繁荣的时期;梁庄王墓葬中的一部分贵重随葬品来自王妃魏氏的陪葬。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