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信用铺就致富路

时间:2016-02-12 12:06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秩名 点击: 载入中...

  全省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信用铺就致富路


  清晨,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解放路的“百合粥屋”内,店主吕秉凤正忙着招呼客人入座、点餐。再过一个星期,她的“百合粥屋”连锁店就能顺利开张,这源于我省为省级及以上道德模范提供的一笔“专属贷款”。


  2004年,怀有身孕的吕秉凤在客车上发现两名歹徒行窃,在制止中因势单力薄她身受重伤。2007年,吕秉凤荣获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5年3月,吕秉凤上网得知,大通县出台了《青海大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模范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为道德模范提供以纯信用为主的金融授信产品。《办法》规定,道德模范所从事的职业、偿债能力授信额度5-200万元不等,并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按国家、省、市、县不同的道德模范级别实行基准利率下浮30%-10%。第二天,她立即向银行提交贷款申请;5月,成功领到50万元的授信贷款,成为“连锁店”老板娘的创业梦想就这样实现了。


  其实,像吕秉凤一样通过信用获得农商行信贷扶持走向幸福之路的农户比比皆是。隆冬时节,在大通县宝库乡张家滩村,一行行、一列列、一棵棵绿化云杉苗木挺立在寒风中,给冬日的北川大地增添了一抹生机。“多亏这个农村信用工程,如今村里的环境一天好过一天,庄稼人的收入也是一年多过一年,我们要提早谋划今年的种植和销路。”村民李连车正忙着观测他种植的青海云杉的长势情况, 2007年李连车被评为A级文明信用户,凭着“文明信用户证”他很快在宝库农信社贷了3万元的款。如今,靠种植云杉李连车年收入已经超过10万元。


  “我们村183户村民有178户都是‘文明信用户’,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云杉,靠‘信用’起家的人越来越多。”张家滩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胜告诉记者,通过文明信用工程,张家滩村成了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发展模式的云杉种植特色村。目前,全村种植云杉1300多亩,人均收入达9298元。张家滩村也发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苗木种植专业村、富裕村。


  近几年,大通县积极实施农村信用工程项目,让农牧民的文明信用意识大大增强,实现了“要我还钱”到“我要还钱”的转变。目前,大通县共评定“文明信用乡镇”10个,覆盖率50%;“文明信用村”118个,覆盖率为40%,“文明信用户”3.5万户,覆盖率为43%,农村文明信用工程的贷款不良率仅占0.5%以下。如今,诚信建设已经融入到大通8万多农民的生产生活领域中,与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交相辉映,成为北山大地上的新亮点。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青海防震减灾不松懈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 青海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助力企业达产达效
  • 青海省加速社保“减免返”政策落地
  • 青海设立1.02万个专项岗位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
  • 青海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 青海省光网覆盖率达216%全国排名第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