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多年前的一天,秦都咸阳,秦王赢政的王宫大殿门外,武士们披甲执锐,剑戟如林,整齐的站立在甬道两旁。文臣武将头戴高高的帽子,穿着豪华漂亮的官服,根据官位高低排成队列,在司仪官员的指挥下有序进入大殿,参加秦王定期召开的宫廷会议。
这时,来了一个生面孔,他虽然衣着也很光鲜,但是没有穿官服。从长相看,也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有西北少数民族的五官特征,因而特别引人注目。有官员议论纷纷,这个人是谁呢?他凭什么和我们一样能进入帝国核心政治圈?
这个人来自乌氏(zhī)县,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北部一带,他的名字叫“倮”(luǒ),是一个以畜牧业发家致富的商人。他被后人戏称为中国西部第一个“红顶商人”,也是平凉历史上第一个被写进正史的人物。
乌氏倮所在的六盘山地区、泾河流域,气候宜人,植被丰富,土地肥沃,山涧泉水淙淙流淌,山坡山下青草生长茂盛,又有泾河水清澈甘甜,是放牧牲畜的好地方。
倮的祖上就以六盘山为依托,以养殖牛马等大型畜类为主要产业。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牛马的緊殖和成活率很高,且膘肥体壮。家业传到倮的时候,他把畜牧业发展得更好了,家里已经牛马成群,数量非常庞大。倮僱佣当地人,修建牛圈马厩,在冬春季圈养,在夏秋季节放牧。如果赶到外面去,整个泾河畔就会是一大片牲畜,红牛黄牛在哞哞叫着,各色骡马在草地上奔驰嘶鸣,场面非常壮观。
倮非常有商业头脑和政治头脑,他没有把钱肆意挥霍,思谋着把剩下的留给子孙后代。倮把这些牲畜全部卖掉,用大量的钱财,去购买天下的奇珍异宝和高级绸缎,然后打通层层关系,悄悄地送给西部游牧民族的领主。作为回报,领主对倮赏赐了多得数不清的牛马。这些牛马在山谷中放牧时,只能以山谷的数量来替代牛马的数量。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去算一笔账,倮几乎得到了十倍的回报。几年时间之后,牛马繁殖的更多了,倮也成了富甲一方的大畜牧业主。
倮运用自己的商业天赋,把牛马羊等牲畜大量贩卖到我国中部地区,再把那里出产的丝绸等生活用品,贩卖给游牧民族,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他所在的乌氏县也成了当时畜牧业的集散地。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了货币,发行秦半两钱,这也给商品流通带来了特别大的好处,倮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他依托自己大规模的养殖业,继续以高利润的长途贩运,取得丰厚的回报,迅速积累起了大量的财富,成为那一时期全国最富有的人。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边防,打击侵扰的境外游牧民族,曾数次出巡。当他听到倮在养殖业上巨大的成就和富甲天下的实力后,对他给予很高的政治待遇,准许他和大臣一样上朝,参与政事。这样的政治待遇和荣誉,在那个重农轻商的封建时代,是极其少见的。这背后的原因,也许还有倮提供给秦朝大量的军用马匹和经济支持,帮助秦始皇完成霸业有关。
也许从那个时代起,六盘山下,泾水之畔,牛马成群的现象就一直没有断过。因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农业国家,改革开放之前,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耕种完全依靠畜力,以牛为主的大牲畜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牛马骡驴成为普通农家的重要帮手和主要财产,人们对牲畜也特别爱护,许多人家因为居住条件不好,往往有人和牲口住在同一个窑洞或房子里,喂养方便也有利于防止被盗。
进入新的时代,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畜力退出了农业生产,但是乌氏故地传统的畜牧业并没有废弃,平凉七县区内都有规模较大的养殖。经过数代改良培育而成的“平凉红牛”,成为向外推介平凉的一张亮丽名片。
平凉红牛体质结实,骨骼粗壮,肌肉发育良好,皮质厚韧,商业价值显著。
平凉红牛肉色泽鲜红、脂肪乳白、肉质细腻坚挺、脂肪沉积丰富、均匀,达到中国精极雪花牛肉质量水平。红牛肉香味醇厚浓郁,口感细嫩、多汁,适用于高档西餐、中餐烹饪。具有补中益气、滋脾养胃、强健筋骨功效。拥有直供国家运动员餐桌的“入场券”和香港高档活牛配额、出口“通行证”。
为了传承养殖业,让农民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平凉经济,各县区政府纷纷出台多种政策,大力支持规模化集中养殖。
于是,一座座标准化养牛温棚拔地而起,一家家专业养殖合作社诞生,玉米桔杆也变废为宝,青贮后成为全年使用的主要饲料。
而今天的辉煌成就,正是对乌氏倮畜牧事业的传承和发扬,平凉的畜牧业也在乌氏倮离世两千多年后大放异彩,因“平凉红牛”再度引起世人瞩目。
(责任编辑:张云文)参考资料1.[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