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桥——中国交通大动脉上唯一的锁钥性桥梁

时间:2014-01-27 09:41来源:百年中山桥 作者:杨重琦,余贤杰,关 点击: 载入中...

中山桥

 

  兰州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西端,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甘南草原、陇西丘陵地带结合部。以直线里程计,东距海岸约1400公里,西距原中苏边界约2250公里,南至中越边界约1500公里,北至中蒙边界约640公里。


  兰州东邻定西地区,并可通过定西地区,经平凉、天水等地通往陕西省,抵达其省会西安市;南邻临夏市,可通过临夏市经甘南藏族自治州通往四川省,抵达其省会成都市;西邻武威市,可通过武威地区,经张掖、酒泉出嘉峪关,再经安西等地通往新疆,抵达其首府乌鲁木齐市;西界青海省,经本市红古区可直达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并可经青海进入西藏,抵达西藏首府拉萨;北临白银市,可通过白银市,通往宁夏回族自治区,抵达其首府银川市,进而可通往内蒙古自治区,抵达其首府呼和浩特市。


  兰州的这种承东启西、接南连北、坐中四联的优越地理位置,注定了它必将成为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历史上,兰州的地理位置因国家疆域版图的不同而不同,但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且至关重要,故其境内道路交通的建设一直在加强。几千年来,经过历代王朝的开拓,兰州已成为中原同西北地区进行文化交流、物资交易的运输孔道。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后,今兰州黄河以南地区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秦朝在今城关区东岗镇一带筑城,设榆中县,兰州遂成为中原王朝的西北边塞,道路开拓亦随之兴起。秦亡后,匈奴乘楚汉相争之机,渡过黄河,占据"河南地",西部羌人也逐渐从青海扩张到四川、新疆西部一带。西汉时,为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打击匈奴族的侵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设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收复河南地,重置榆中县;令大行李息筑金城。之后,又派后将军赵充国过金城渡(今钟家河原渡口),沿河湟地区击退羌兵,置县屯军,切断匈奴与羌人在地缘上的联系;移民屯田,安抚降羌,设金城属国,置"护羌校尉".这时的兰州既是边塞城市,又是交通重镇。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控河为险,隔阂羌戒,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河西、陇西安危,常以金城为消息哉。"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置金城郡".


  榆中县、金城县、金城郡的设置,使兰州辖境道路交通大开,尤其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大道畅通,后人称这条大道为丝绸之路。而作为中西交通要道的金城,其交通地位已显得十分重要。汉王朝为使东西大道畅通,地方官府曾在兰州辖境内黄河沿岸设立官渡数十处,其中的金城渡成为主要渡口之一。


  魏晋时期,特别是十六国时期,兰州由于在军事上和中西交通上的重要地位,成为各割据势力的必争之地,先后为前凉、前秦、后凉、南凉、后秦、西秦所占据,并一度成为西秦的都城。其后,兰州黄河以南地区为吐谷浑占据。北魏统一北方后,兰州遂又处于边塞地区,成为军事重镇。


  隋唐时期,随着统一帝国的出现和国家疆域版图的西扩,兰州遂成为我国内地城市,逐渐由军事重镇过渡为交通枢纽、丝路重镇。对兰州当时在丝绸古道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国内外着作多有描述。德国学者克林凯特在其《丝绸古道文化》一书中写道:"丝绸之路沿中亚地区的山脉走向往东通往敦煌,这是通向中国中原的大门。进入'大门',通过河西走廊与中国黄河沿岸的城市连在一起,其中主要是兰州。它是最主要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从这里通往中国各方的其他城市。"


  这一时期,东西交通道路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拓建,以兰州为起点向东、西辐射的道路基本定型。向东走向的道路有两条:一是由兰州城沿黄河南岸东行,经东岗镇、桃树坪、猪嘴岭(今定远)、三角城、甘草店,由车道岭入定西,经定西去长安;二是沿皋兰山东行上山,再下山入榆中与上述道路重合。向西走向的道路有三条:第一条是沿黄河南岸经西固,从新城过黄河南行,再过大通河进青海,入西域;第二条是从金城关渡黄河,沿安宁、秦王川入庄浪川西行至河西,进西域;第三条是自河口溯庄浪河北上,从岔口驿出平番(今永登)境,过河西走廊入西域。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为中断青唐(今西宁市)吐蕃政权与宋的联系,党项族元昊夺取河西,占领兰州,筑城防宋。当时,今黄河以北地区是西夏人的势力范围,北宋和西夏军队夹河对峙,在兰州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攻防战。此时的兰州又从汉唐时的丝路名城、隋唐时的内地城市,变为阻拦西夏进犯的军事重镇和宋与西夏交界的重要城市。这一时期,由长安至西域的东西交通路线也有了一些变化,其基本走向是从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陇东、上邽(天水)、安定(定西)等地区,至狄道,再北过七道梁,沿阿干河抵兰州城,在兰州过黄河,沿庄浪河向西北行,越乌鞘岭达河西走廊,再沿河西走廊进入西域。


  元明以后直到清代,国家一直处于统一状态,疆域不断扩大。清代,我国疆域基本固定下来,兰州遂处于我国陆域版图的腹心位置。元至清的700多年间,兰州地区通往东、西、南、北的道路和驿道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成为通往省内各地和西北各省、区的主要道路。兰州东西交通枢纽的位置得到稳固和加强。


  元代,主要干线驿道才进一步成型和稳定,元代以兰州为枢纽的东西向道路有两条。一是长安至兰州南道,即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南线。这条驿道自西安起始,进入甘肃后,沿渭河西来,经狄道、河州,由炳灵寺过黄河至青海,或由狄道直达兰州,再由兰州过黄河,经河口、平番、河西走廊西去。另一条是长安至兰州北道,由南道的凤翔(今陕西)分路往北进入宁夏境内,再由宁夏的隆德复入甘肃境内的吴家湾,经会宁、定西、榆中抵达兰州,再由榆中分路西南行,翻七道梁,过洮河至永靖,再渡黄河至青海,由青海西去。


  明代以后,除上述两条道路外,又开辟了"九边"防守线路,其中的甘凉大边、固原大边、西宁大边,或经过兰州地区,或起始于兰州。


  清末,兰州至西安、通青海、达新疆、至四川、连宁夏的驿道进一步发展。其中以兰州为中枢的东西向驿道完全形成并固定下来。这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由首尾相连的两条驿道组成。第一条是陕甘驿道,或称兰州官马大道。这条驿道由兰州起始经东岗镇后,又有两条驿道:一条称旧驿道,过太平沟、猪嘴岭、连搭沟、三角镇、甘草店,由车道岭入安定(今定西区);一条称新驿道,过响水河(今小水子)、买子堡(今来紫堡)、夏官营,由车道岭入安定,经平凉至西安。第二条是甘新驿道,明代称甘凉大边道。这条驿道由兰州起始,过黄河镇远浮桥经沙井驿、苦水、红城,或经安宁堡沙沟、俞家湾、哈家嘴至红城,再过在城(今永登)、武胜、岔口等驿站进入武威地区,经河西走廊至新疆。这条驿道同陕甘驿道在兰州通过镇远浮桥对接后,成为沟通陕西、甘肃、新疆三省区交通运输的主要干道驿道。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