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卫城:六百多年来灵魂深处的江南乡愁(2)

时间:2013-12-05 08:17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刘小雷 点击: 载入中...


  隍庙现存的主建筑有殿宇四座,即我们现在看到的正北大殿、东西两偏殿、山门楼台和东西廊房。均为典型的高阶深廊、飞檐斗拱、复娲瓦彩绘的歇山式木质中式建筑。


  小时候听过单田芳播讲的《明英烈传》,这部由明代民间流传故事改编而成的评书,说的是朱元璋率兵起义最终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政权的故事,他麾下为什么云集了徐达、常遇春、沐英、胡大海、李文忠等等众多英雄豪杰、大惑不解,到后来才明白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理想--推翻腐朽残暴的元朝统治。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这也正印证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的道理,


  推翻了元朝后,这些朱元璋的猛将们并不能闲着,他们还得为稳定大明的边陲之地而继续奋斗。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元璋派平西将军沐英、都督府佥事奉国将军金朝兴率各路兵马进剿,并派曹国公李文忠往筹军事,平定了洮州的“西番十八族”的叛乱。捷报到京,朱元璋非常高兴,亲下诏谕说:“洮州,西番门户,筑城戍守,扼其咽喉。”根据这个诏谕,李文忠修筑了洮州卫城。也因为朱元璋的一句话,故乡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江淮一带的这些将士们从此留在当地开荒种田,战时为兵,平时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后来将士们的家属迁来定居,遂在这里长住下来,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


  为了安慰大批被强制迁徙到洮州地域的江南移民,凝聚其人心归一。明朝统治者遂将常遇春、沐英、胡大海、徐达、李文忠等十八位王侯将领,按照四处方位及居住特点,按照一十八处庙宇的管辖权,把这些人间的凡人英雄分封为一十八路龙神。


  这种对军事统帅敬若天人的风气始作俑者就是朱元璋,他从统一全国的战略需要出发,不仅神话了自己,也神话了身边的人。他敕命在应天府(南京)东北的鸡鸣(笼)山建立功臣庙,如同李世民的凌烟阁,供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二十一人,“死者肖像祀之,生者虚位以待”.在全国统一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将开国功臣都封为“神”,赦命全国各地立庙祭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在洮州新城镇,一场民间期盼已久、准备待蓄而发的迎神赛会活动的狂欢都会上演。他们请来的神只,就是统领洮州地域风云雨露的十八位龙神,却是来自大明军中的徐达、常遇春、沐英、胡大海等猛将。


  那些青壮年都抬着自己村寨的“湫神”到新城隍庙集中,主要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亦有祭祀先祖、怀旧祈福的意思。既有祈求,但更多带有出征前的预演,尤其是赛神就带着训练卒伍、展开争斗的军事色彩,整个过程重演了当年将士攻打城门、捕虏残部、迎战来敌的过程。

 


  这样的江南,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长时间在洮州生活,来自江淮移民们的面容、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当地人的痕迹,但对江南老家的蚀骨思念,使得他们竭力在习惯服饰上顽强保留着江淮人的痕迹。四十年前的洮州汉族妇女,服饰打扮极具特色。未出阁的女孩子纤秀温婉,身穿浅蓝色齐膝长衫,散腿裤子,绣花鞋,梳独辫或者双辫。于是便有了“尕娘娘”俏皮的说法。


  她们面容娇艳,梳大髻,头戴银饰镂花压鬓,发髻插满银泡。耳戴叮当作响的银饰坠子。发插流苏步摇。头顶双折对角花头巾。穿浅蓝色齐膝长衫,下穿撒花裤子并绑裤脚缠腿带。脚蹬花色艳丽的绣花鞋。若逢赶集庙会进城。身背精致的小背篓,臂挽一个竹丝提笼。走起路一步三摇,婀娜多姿。


  还有一个说法,洮州“尕娘娘”的称呼和一位此地出生的明代王妃“麻娘娘”的传说有关。据说这位“麻娘娘”就是洮州卫指挥使李达的女儿。在洮州卫城建成二十四年后的永乐元年,李达接任洮州卫指挥使,至此李达及其后人经营洮州四十余年。这位以忠立身、以仁抚民的官员不负众望,一方面修筑烽墩、寨堡,除暴安良维护地方稳定;一方面鼓励军民发展生产,大力开拓茶马互市,并积极倡导教育,促进文明开化,使洮州很快出现“创墩台了望处处农猎,开卫学教化家家诗书”的太平景象。


  李达逝世后,明朝廷工部派人在临潭新城大石山脚下修筑坟茔安葬,群众称其茔地为“李家坟”,坟城门前雕凿了石猪、石羊及人物等排列两行,树立“镇守洮州荣禄大夫佥右军都督李公墓碑”一块。李达和其后人对洮州的贡献,临潭民间用一句俗语加以总结:“先有李家坟,后有洮州城!”


  据说老家在安徽凤阳的李达在洮州卫任职后,他的夫人死于水土不服,只好续娶了当地土着女子为妻,生下众多儿女。他的三女儿容貌超凡,又长于诗画女红,刺绣的荷花十里闻香,描绘的凤凰翩然欲飞,似乎可以听到清丽的长鸣。因为不亚于“貂蝉再世”、“罗敷显身”的美貌,她每次出行都会引来人群的围观甚至骚动,给她本人带来许多不便与烦恼。为此,她亲手制作了一副丑陋的麻子面具,出门即戴在头上遮掩面目,被人们呼为“麻娘娘”.


  “麻娘娘”十六岁那年,永乐大帝死于北征途中,皇太子朱高炽继位,下诏全国选美。因李达系朱氏皇族同乡,圈定于选妃范畴,“麻娘娘”担惊受怕,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藏于闺阁读书绣花。没想到她特意遮掩美貌的事早已传播京城,选美钦差星夜直奔洮州,强行将她接往数千里外的皇宫,做了仁宗皇上的贵妃。只是那朱高炽体胖多病,不到一年便撒手归天,“麻娘娘”备受思乡之苦折磨,随即香消玉殒。朝廷依照她的遗嘱,运灵柩于洮州故土,工部造坟礼部致祭,按照皇妃规格予以厚葬。同时赦免洮州皇粮差役,特许洮州民居的建造参照皇族规格和式样。


  由于带有江南水乡女子秀丽灵慧的传统基因。洮州“尕娘娘”们,自有“麻娘娘”名气在先,他人遂将麻娘娘的故里女人称之为小一辈的“尕娘娘”,加之面容姣好、身段苗条。五百年过去了,她们的着装打扮仍然是古时江南习俗。至今到南方江浙一带,还能很清晰地找到洮州临潭女子“尕娘娘”服饰的影子。


  细雨中,我们在新城镇的街道上寻找着“尕娘娘”们的身影,却一无所获。敏奇才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物质生活的丰富,这种古老的服饰已经很难看到了。


  说话间,有几位少女打着伞,穿着鲜艳的衣裙从身前飘然而过,仍然恍若古典诗词中江南的意象。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而这样的江南,随着明初军垦移民的江南应天府的一代人,被迫落居西陲洮州后再也回不去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甘肃高台:祁连山下万亩花海正缤纷
  • 【溯源甘肃】历史上的河西走廊
  • 《航拍中国》第二季之甘肃篇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 甘肃天水市两处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
  • 甘肃山丹:五万人分享 “牛娃子饭”喜过冬至
  • 美丽乡村·甘肃尕秀村:雪域藏地真诚感叹——这里真的很好!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