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17日
1980年9月17日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公布了一组卫星照片,展示了新疆焉耆地区二十年间的面貌变化。
焉耆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省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均降水量仅80毫米,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上面这两幅照片分别拍摄于2000年9月17日(上)和1980年9月17日(下)。在这两幅照片中都可以看到大面积的沙丘。在焉耆盆地,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
来自天山和Borohoro山的融雪水和融冰水为开都河(Kaidu River)提供了足够水源。开都河流入新疆最大的淡水湖——博斯腾湖(Bositeng Lake)。博斯腾湖是一条浅水湖,最深处水深17米,以前的含盐量比现在高很多。但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湖坝的拓宽以及来自灌溉运河中的淡水增加,博斯腾湖变成了一条淡水湖。
大坝以西,有一片芦苇茂密的沼泽地。大坝附近的一个抽水站通过沼泽南部边缘的一条通道将水送往孔雀河(Kongque River),再由孔雀河向西流向所谓的 “绿色走廊”( 库尔勒市附近尉犁县至罗布泊湖之间一段植被茂盛的区域)。“绿色走廊”中生长着大片的胡杨树。胡杨树是白杨的一种古老种类,被植物学家称做“活化石”。
沼泽北方的分散的浅绿色区域是焉耆县(人口29,000)的农业区。自1960年以来,焉耆县的农业种植消耗了大量来自开都河的淡水资源。如今,焉耆县约12万公顷的土地被用于农业种植,成为中国西部最有生产力的农业区之一。焉耆县主要农作物包括葡萄、棉花和辣椒。
但焉耆县的农业生产也付出了环境方面的代价。密集的灌溉已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土壤盐渍化。农民引入河水灌溉农田很常见,但这种做法已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在某些地方,地下水位已上升至距离地表仅几米的地方。当地下水上升至足够高位置,就会溶解已埋在地下几十年的盐份,结果导致焉耆县许多处农田已经无法再用于农作。
密集的灌溉还导致了河流下游地区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并危及“绿色走廊”中的白杨树林的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