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鼍城 万象更新

时间:2012-07-17 11:11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秦志全 点击: 载入中...

 


  在巴里坤登上岳公台俯瞰山脚下,春风吹拂,草地上空的云雾似水浪涌动,两条土黄色的“鼍龙”像在逆风破浪向西游弋。这,就是巴里坤八大名景之一——瀚海鼍城。

 

  地名由来

 

  巴里坤草原地处天山腹地,四面环山,雨雪水充沛,树木丛生,绿草成茵,往昔真可谓是“风吹草低见牛羊”,一片浩渺无垠的绿色海洋。这里空气湿润,大雨刚过的无风天,常有湿雾缭绕,出现飘渺荡漾的海市蜃楼。


  清雍正九年(1731),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兵在天山脚下,湿地南缘,傍山地势东西并列修筑共长达两公里多,南北宽半公里多的汉、满两座城墙。城内外兴修庙宇上百座,庙宇、楼阁、会馆、店铺、房屋鳞次栉比。


  一日,一北方籍统兵将领,携随从骑马去城外南五公里远的山里狩猎,遭遇大雨,人马浑身被雨水淋透。归途中,队伍登上西黑沟北侧山顶时,风停雨住,北望山脚下浩瀚无垠的草地上浮了一层白雾,汉、满两座土城墙凸显在雾中,犹如在瀚海波澜中相互嬉戏追逐的两条大鱼。但将领一时想不起这像什么鱼,便问随从中的一南方籍文职官员,文官答:像一前一后的两条鼍龙。将领又问,何谓鼍(音tuo′)龙?文官曰:鼍龙,即扬子鳄矣。


  西黑沟北侧山梁北坡下有座小山,从远处望去,形状似人摁在山坡下的五根手指头,原称五指山。后来传说岳钟琪曾登上此山顶点将、阅兵、布阵,当地各族百姓为纪念岳公率兵平定叛乱,收复疆土,镇守边关,垦荒屯田造福于民的丰功伟绩,故称岳公台。将领携随从行至山梁下,登上岳公台时习习西风吹来,俯瞰山脚下,春风吹拂,浮在草地上空的云雾似水浪涌动,两条土黄色的鼍龙像在逆风破浪向西游弋。云雾散尽,绿草袒露,两条土黄色的鼍龙似乎才一前一后停息在草地南缘。从此往后,“瀚海鼍城”开始在城内外驻军和百姓中传颂。后来清代文人李维城撰拟巴里坤八大名景时,把“瀚海鼍城”纳入其中(八大名景为天山雪松、瀚海鼍城、龙宫烟柳、镜泉宿月、岳台留胜、黑沟藏春、尖山晓月、屯稼堆云。)

 

  古风犹存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巴里坤草原上人口剧增,人们乱砍乱伐,草地牲畜严重超载。草原失去保湿的天然屏障和自然抵御干旱的能力,雨雪锐减,春、秋季节逢久旱不雨,草地很容易转黄。


  近十多年来,巴里坤城乡逐年增加植树造林面积,县城南山坡上种植万亩生态林,引进白桦、白蜡、伞榆、垂榆、榆叶梅等数十种稀有树木,在千古荒山坡上扎根,成为古城外一道新景观;县城北湖滩天然草场实施人工喷灌,草场实行围栏管理,牲畜按季节有计划放牧,使草原生态得以休养生息。县城内大面积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各种建筑设施都按透山、透绿、透水而建。


  夏秋季节一派绿意盎然,鲜花争艳的景象,成为当地各族群众和外地游客观光、娱乐、休闲的好场所。莆类大观园浓缩、再现了古城的文明历史,更是外地游客和本地各族居民了解巴里坤的历史变迁的教科书。住进面向万顷天然草场的湖滨大酒店,春夏秋季游客可举目观赏大草原的美景,呼吸毫无污染清新湿润的空气,眺望天山冰雪峰的倩影;冬季则可领略雪原风情和千姿百态的冰雪雕塑艺术品。


  登上西城门楼,遥望茫茫草原、高山、湖泊,眼前不禁浮现历代守边将士与外寇、叛逆厮杀的刀光剑影,耳畔会响起摇旗呐喊声和凯旋的欢呼声。


  每天早晨,南关庙院内古钟声回荡。傍晚,夕阳的余晖为草原涂抹上一层淡黄的颜色,古城墙和西城门楼更显得雄伟壮观,别有一番古风犹存的神韵。夜晚各种霓虹灯把古城映照得五彩缤纷,流光溢彩,令游人流连忘返。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