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早期马厂类型

时间:2011-12-28 15:41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马厂类型因最早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距今4000多年(4350年—4050年),分布范围与半山类型大致相同,只是更为向西,发展到了河西走廊的西端玉门一带。

    马厂类型是继半山类型后发展起来的文化类型,个别地方与半山类型同时并存,但主流晚于半山。马厂时期的居民以经营农业为主,在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从大量出土的纺轮和骨针看,纺织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马厂的器型大部分脱胎于半山类型,但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变化,增加了一些新的器型,最具代表性的是单耳带銮的筒状杯。这一时期陶器种类繁多,彩陶图案绚丽多彩。陶器以红陶为主,有少量的灰陶和白陶。早期器表打磨较光,晚期只有个别的经过打磨,大部分未经磨光,器表比较粗糙。大量出现红色陶衣,也有少量的白色陶衣。纹饰以四大圆圈纹、变体神人纹、波折纹、回形纹、卦形纹、菱格纹和三角纹为主,构图松散。

    马厂类型的房址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有单间的,还有吕字形套间的与多元的套间房址。有半地穴式建筑,也有平地起建的,房址中间有一圆形灶。在房址内或附近有储存东西的袋状窖穴,遗址附近还有烧制陶器的窑址。

    马厂类型的墓葬发现最多,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墓和凸字形墓两种,葬具有木棺和垫板。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侧身屈肢葬、二次葬、俯身葬和合葬墓。随葬品以彩陶为主。

    半山类型结束后,分两支继续发展。一支以青海省乐都县柳湾为代表,主要分布于兰州以西及青海地区,这一支最后发展为齐家文化。器型以壶为主,形体比半山类型瘦高,最大径上移,纹饰以变体神人纹和四大圆圈纹为主,图案结构变得比较松散。不仅纹饰简单,而且彩绘也变得粗糙,这是彩陶文化走向衰退的表现。

    另一支沿河西走廊向西北发展,以甘肃省永昌县鸳鸯池遗存为代表,逐渐演变为四坝文化,向西进人新疆中部,最后在新疆绝迹。器型以单耳筒状杯、侈口深腹盆为特色,壶和瓶很少,纹饰以回形纹、三角折线纹、菱格纹为主。这一支吸收了许多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

    这两支文化各自具有明显的特点,尤其在后期,文化面貌的差异更大。所以,笔者认为它们已不属于同一文化类型,而是两支时代相同、文化内涵不同,而又相互影响的文化类型。后者应从马厂类型中分出,另行命名,我们主张称之为鸳鸯池类型。

彩陶四球纹瓮,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高25厘米,直径40厘米,2000年青海乐都出土。

变体神人纹瓮,马厂类型。高41CM,口径12CM,腹径42CM。

回纹双耳彩陶罐,马厂类型。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云游新疆】文化游对话历史 倾听丝路故事
  • 文化体验馆体验金城文化
  •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代表——柳湾
  • 勒巴沟美景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
  • 兰州牡丹艳压群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