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早期半山类型

时间:2011-12-28 15:41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半山类型因1924年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和县洮河西岸的半山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500年(约4650年—4350年之间), 分布在陇山以西的渭水上游、兰州附近的黄河沿岸到青海贵德盆地,及黄河支流湟水、大夏河、洮河、庄浪河、祖厉河、河西走廊的永昌、武威、古浪、景泰等地区.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1923年,安特生在兰州购买了一批出自洮河流域的史前彩陶器,主要是半山、马厂时期的。之后,他在洮河流域部分地区进行了调查、发掘,共发现史前遗址49处。根据调查,他在《甘肃考古记》中将中国西北地区的史前文化分为六期,从早到晚依次为齐家期、仰韶期、马厂期、辛店期、寺洼期和沙井期。他认为中国彩陶源于西方。后来经我国考古专家和古史学者根据不断丰富的考古发掘资料研究得出结论.纠正了安特生的“六期”说和“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观点.证明了中国彩陶文化不仅源于本土,而且具有东来西向的传播趋势。

    半山类型的房址为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门向东,室内有灶。在房子附近一般还有储存东西的窖穴和烧制陶器的窑址等建筑遗存。

    半山类型的墓葬发现较多,形制除常见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外,还有石棺墓。葬具有木棺。葬式以侧身屈肢葬和二次葬为主,其次为仰身直肢葬,还有一定数量的合葬墓。随葬品以彩陶为主。

    半山类型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有少量的灰陶和白陶。半山时期的经济生活与马家窑时期基本相同,仍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由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稳固的定居生活.制陶业相当发达,使彩陶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彩陶出土量最高,有的遗址中彩陶占全部陶器的85%,最高达到90%。彩陶的造型美观,图案具有华丽精美的艺术风格,多以黑红相间的线条勾画出各种图案,纹饰以旋纹、锯齿纹、菱形纹、葫芦纹、网纹为主,花纹一般饰于器物上腹。器形丰富多样,形体匀称,高低、宽窄比例协调。大型贮藏器壶、瓮、罐等成为半山类型彩陶的主要器型,这也反映了农业定居生活的进一步发展。在半山期,鸟形壶开始出现,后期有所增多,其腹部有双耳,代表双翼,尾部由一小錾来显示尾翼。这一时期器型饱满凝重,曲线优美柔和,重心降低,最大径在腹部,直径与高度基本相等,器表打磨得很光滑,制陶技术有了显著提高。

锯齿旋涡纹双耳彩陶瓮,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旋纹壶,半山类型。高38CM,口径8CM,腹径36CM。

彩陶葫芦折线纹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高42厘米,直径45厘米,2002年甘肃景泰出土。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云游新疆】文化游对话历史 倾听丝路故事
  • 文化体验馆体验金城文化
  •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代表——柳湾
  • 勒巴沟美景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
  • 兰州牡丹艳压群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