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于神州大地的处处历史文化遗产
见证了古老民族曾经的辉煌灿烂
更彰显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50年前
秦始皇兵马俑“破土”出世
近日
“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
230件(组)精美文物
带领观众走进盛世强秦的历史画卷
这也是秦始皇陵考古发现
首次集中对公众展出

丽山园铜锺底部刻有铭文
“丽山园
容十二斗三升
重二钧十三斤八两”
证实秦始皇陵园原名“丽山园”
经实测
器容24.57升、重19.75千克
与铭文中所记载的信息相吻合

这枚两诏文空心铜权呈十七棱面
权身刻有秦王政二十六年和秦二世元年
统一度量衡的两个诏文
是秦统一全国后
推行货币、度量、文字等制度的物证

秦兵马俑象征着驻守在京城外的军队
高级铠甲军吏俑头戴鹖冠
身穿双重长襦 外罩彩色鱼鳞甲
身躯高大 仪态端庄
有军队就会有装备
在秦始皇陵园封土
东南约200米处的内外城之间
发现了一座石铠甲坑

石铠甲形式繁复
甲片由青石切削打磨而成
用扁铜丝联缀在一起
石胄形态精美
它也是秦代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弥补了考古资料缺乏秦胄实物的缺憾
改变了“秦代无胄”的传统认识
秦人在务实严谨之外
也有轻松活泼的一面
百戏俑坑生动再现了
秦代宫廷的杂技乐舞场景

此件百戏俑右臂屈举
食指与拇指上指
其余三指作半握拳状
好似拿着一根细长棒子作旋盘状
是目前已知资料中
旋盘杂技项目最早的实物例证

铜鼎出土于百戏俑坑棚木上方的填土中
有学者推测此鼎为大型礼器
也有人认为它是百戏表演中“扛鼎”的道具

错金银乐府钟
钟体内外两侧布满花纹
此钟声音清脆悦耳 音调准确
钮上原刻有“乐府”二字
文献与实物两相印证
说明乐府最早设立于秦代

这只出土自青铜水禽坑的青铜鹤
通体残留有少量白色彩绘
定格了鹤觅得虫虾后
尖喙离开水面的瞬间
再现了秦代宫廷苑囿中
禽类生活的生动画面
对丰富和评价秦始皇陵的
文化内涵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说
“数量颇丰、价值极高的出土遗迹遗物
反映了秦统一前后物质文化、科技成就及制度文明
这些对于实证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