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里最吉祥的4个字

时间:2015-04-09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倪方六 点击: 载入中...

回纹

 

    “吉祥如意”都曾是古人最青睐的流行语,古人除了语言上表达吉祥,还利用字形从视觉上表达吉祥的愿望。其中,以“囍”、“寿”、“卍”、“回”这四个字变化出的吉祥图案最受欢迎,寓意也最为丰富……

 

——最喜庆的吉祥字    “婚姻圆满”圆形多“囍”寓意“喜事连连”


    “囍”原本并不是字,而是古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吉祥图案,但“囍”却是人们最喜欢的一个喜庆字。“囍”读作xǐ,与“喜”同音,意思是“双喜”.


    有关“囍”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流传广泛的民间传说:当年,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赴京赶考,在汴梁(今河南开封)附近看见一富贵人家悬联择婿,上联为“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雷旗闪鼓,天作证”.


    王安石虽是才子,但一时无以作对,匆匆赶考去了。应考时,主考官听说王安石有才,遂以厅上随风飘动的飞虎旗为题出对:“龙王设宴,月烛星灯,山食海酒,地为媒。”王安石一听巧了,遂以择婿联作对,大获主考官赏识。


    出考场后,王安石又来到那户人家门前,见择婿上联仍在,又以主考官的联子应征作对。招婿的人家大喜,招王安石为女婿。办喜事那天,刚好科考揭榜,王安石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之夜,心花怒放的王安石在红纸上,即兴写了斗大的连体喜字--“囍”,并吟诗一首:“巧对联成红双喜,天媒地证结丝罗。金榜题名洞房夜,小登科遇大登科。”


    此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婚嫁时写“囍”字、贴“囍”字遂成风俗,至今盛行。很显然,这仅仅是传说。笔者查阅了王安石各个版本年谱,也没发现这一掌故。倒是发现类似传说还有另外的版本,说是王安石赴京赶考途中,路过一个叫马家镇的地方,看到土豪择婿征联,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而主考官给王安石出的联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两头巧对,成全喜事。


    王安石中榜在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时已完婚,一生只有一位夫人吴氏,吴氏是位才女,娘家在临川(今江西抚州下辖)一个叫“乌石岗”的地方,与王安石同乡。王安石夫妻生活中极为严肃,一点不风流,甚至乏味。《王荆公年谱考略》称其“不溺于财利酒色”,连妾都不纳,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上便记有“王安石辞妾”的故事。


    虽说王安石造“囍”属无稽之谈,但“囍”字存在浓郁的吉祥色彩是不争的事实。从汉字的演变来看,“囍”字的出现很可能受到了“喆”字的启发,“喆”字还写作“嚞”,“嚞”与“囍”更相似了。


    过去,喜庆程度与“囍”相当且在使用方式类似的,是“禧”字,“禧”是“示”+“喜”,这是“见喜”.“囍”和“禧”都可以书于红纸或剪成图案贴于门上,门上贴“囍”,叫“双喜临门”;门上贴“禧”,则叫“开门见喜”.区别是,前者用于婚嫁,后者过年时张贴。


    从民俗学角度来考察,贴“囍”字很可能与贴门神风俗有关,门神是一边贴一个。婚嫁时的门神是“喜神”,但喜神长什么样,早期并无具体形象,于是干脆在门两边各贴一个“喜”字替代,看起来正好是“双喜临门”.


    再后来,民间还出现了“四喜临门”的说法,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四喜娃娃”年画:由4个孩童构成的图案,四个娃娃分别代表人生四件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人都希望的吉祥字    五只蝙蝠围着寿字叫“五福捧寿”


    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有“五福”一说,分别是“福”、“禄”、“寿”、“喜”、“财”.“五福”最早并不是将“福”字排在第一,而是“寿”字。


    寿之吉祥与“寿星”有关。古人称长寿的老人为寿星,“寿星”本为星宿名,有东方苍龙七宿中“角”“亢”二星和“南极老人星”等不同说法。不论“寿星”是怎么来的,但长寿才有福气确为事实。正因为出于长寿永年的强烈愿望,古人以“寿”字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吉祥图案。“寿”,读shòu,是“寿”的繁体字。与“囍”不同,“寿”字图案都是依字体变化创作出来的。“寿”字图案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当时瓦当的“猫头”上,已出现“延年益寿”、“延寿万世”这类吉祥字纹。最晚在宋代,已有“百寿图”问世。据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字学百寿字图》记载,南宋绍定年间,静江令史渭便曾于夫子岩(今广西永福县寿城境内)刻“百寿”.


    “寿”字图案一般有两种样式,一是由100个不同字体的“寿”字,构成一个大“寿”字。再就是写出100个不同字体的寿字,构成一个大背景图案。总的特点是,每一“寿”的字体都不重样,称之为“百寿图”.


    明代时,“百寿图”已十分流行。据明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当时御史张敩之的家中藏有一幅楷书“寿”字图,据说是其始祖留下来的,字高4尺7寸,“白文作别体,满百无一同者。”


    除作“百寿图”外,民间还喜欢像“囍”字一样,单书“寿”字,也分长、圆两种,长者取“长寿”之意,而圆者讨“圆寿”、“团寿”口彩,其中以圆形“寿”字最为流行。


    “寿”字纹多为祝寿时使用,在“百寿图”基础上,后来又创造出了“千寿图”、“万寿图”.此外,还常与其他吉祥图配合,如用5只蝙蝠围着“寿”字,取意“五福捧寿”;绘多只蝙蝠,叫“多福多寿”.如果用如意图案与“寿”搭配,则是“如意寿字团”.

 

——最古老的吉祥字    武则天将“卍”定为“万”音寓意“吉祥万德”


    “卍”与“囍”一样,本来也不是字,最早流行于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地,原是一种宗教符号,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为婆罗门教、佛教所使用。其中佛教徒最崇拜“卍”符,据传当年佛祖再生后,胸前曾隐现“卍”纹,“卍”字遂成为佛教的吉祥符。


    “卍”,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不仅在中国流行,目前亚、欧、非都在使用,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纹饰”之誉。“卍”是什么意思?梵语音译为“宝利靺蹉洛刹曩”,中文意思是“吉祥海云相”.生于公元344年的高僧、西域龟兹国经学家罗什将其意译为“德”,大唐高僧玄奘继承了这一译法。但印度高僧菩提流支于北魏永平元年(公元508年)来到北魏都城洛阳后,将其意译为“万”,意思是“功德圆满”.


    崇佛的武则天称帝后,接受了菩提流支的观点,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将“卍”定为“万”音。从此,中国人把“卍”字符称为“万”字符。此即《华严音义》中所谓:“’卍‘字本非字,大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字,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不过,作为民间吉祥图案来使用的“卍”,和佛教徒要表达的愿望并不完全一样,寓意为“吉祥幸福”.而不同式样的“卍”,则有特定的寓意。如将“卍”字的四头加长,互相连在一起,取意“绵长不绝”.“卍”纹如果与“寿”纹一起使用,则构成了“万寿图”,表示“万寿无疆”.


    “卍”字虽然是外来的,但在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广受喜爱。需要注意的是,“卍”为朝右旋转的状态,因为佛教中以右旋表示吉祥,比如佛家弟子致礼时,都是右绕佛身转三周。所以,“卍”字不能写反了,否则就成了希特勒设计的纳粹党旗上的LOGO了,它代表“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

 

——最本土化的吉祥字    “回”纹一笔到底头尾相连象征绵远悠长


    “回”,大概是最本土化的一个吉祥字。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由回字变化出来的图案是历史最悠久的图案之一。从现代考古出土物来看,在商周时期“回”字图案已作为纹饰,出现在当时的青铜器上。


    “回”字纹原本并不是由“回”字变化出来的图案,而是因为图案的形态像“回”字得名。有一种观点认为,“回”字纹是在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几何纹样。“回”字纹由单体回纹以间断排列的形式组成,有的回纹呈规矩的方形,有的为减笔式“回”纹,有的“回”纹以变形手法绘制,但都要求一笔到底。


    “回”纹这种创作手法,与民间的“八吉”吉祥纹很相似。头尾相连,盘绕不绝,连绵不断。“回”读huí,其字本来就有长生轮回之意,回环不绝,象征绵远悠长,万世不竭,寓意“富贵久远”.在“花胜”吉祥图案上发展出来的“方胜”也是这样,两个相邻的斜方(菱形,单个似斜放的“回”字)一边要重叠相连,环环相扣。


    “回”字图案一般用作边饰和底纹,使用也十分广泛。除了在青铜器、陶瓷、纺织品及建筑上使用外,明清时期家具上也流行“回”纹。而且,风格上也有新变化,由原来多为独立单体间断排列形式,变为一正一反两方相连结构,“回”纹边饰以两方相连为主。


    再后来,笔笔相连、环环相扣的“回”字图案成主流,因为象征“富贵不断头”,在民间更受青睐。据《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人冬天穿什么御寒
  • “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 烈日炎炎古人如何避暑?锦衣五重仍轻薄透凉
  • 古人怎么过大暑天
  • 古代足球也疯狂
  • 古人写日记始于何时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