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市易法真相:国家强制剥夺国民财产(2)

时间:2013-10-17 08:58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魏天安 点击: 载入中...


  商户亏欠市易本息越来越多,无法收回,市易赊请法难以为继。元丰二年(1079),"诏市易务罢立保赊钱法";三年,罢"赊请物货旧法".对官吏的考核不再以收息多少衡量,而以追收多少欠款为标准。元丰四年底,宋政府在开封"新旧城内外置四抵当所,委官专管勾",扩大了抵当所的规模。市易法的赊贷规模大大萎缩,高利贷功能却不断扩展。抵当所利用罚息和拍卖抵当的收入,发放高利贷,"许以金帛质当见钱,月息一分".抵当所监官以市易务官兼,"以岁终得息多寡为赏格".一个月后,将抵当法"行之畿县",称为"畿邑抵当之法".六年初,抵当法推广至京畿以外诸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五路各借钱十万缗,余路各借五万缗,充抵当本钱。"七年,"诏:诸路提举常平司存留一半见钱,以二分为市易抵当。"市易抵当法脱离了取息二分的轨道,年息120%,成了不折不扣的"倍称之息".


  宋神宗说:"朝廷市易法,本要平准百货,盖周官泉府之政。官失其职,一切赊贷,公私颇不便之。虽云有收息之数,名存实亡。今已改用金银、钞帛抵货(贷?),最为善法。"在"抵当之法"广为推行后,赊贷收息名存实亡,市易务沦为主营高利贷的机构。元佑元年(1086),监察御史韩川上疏说:"臣伏以朝廷更市易之法,捐减所收息数,宿逋放释殆尽。自罢赊卖以来,实用钱物交易,日人不过三百千,收一分之息,月得九百千。又未必满一分也,虑货之陈积,但及五厘,足以免罚,则亦出之,月息才四百五十千。"在京市易务抵当所利息、罚息日入三百贯,月入9000贯,如全部放贷,月息一分,可收900贯。元丰八年,罢州府县镇市易务,在京市易务只有抵当所高额放贷的功能尚存,而"所收之息"不能支付吏禄"所费之半".韩川"请于市易务监官监门内各留一员,及实用公人催纳欠负外,结绝见在物货,画日更不收买。"于是,"诏罢在京市易务",废除了市易法。


  元禧之后,随着政局的变化,市易法时废时兴,但其通流物货、平准物价的功能已基本。废弃,高利取息的功效却倍受青睐。徽宗崇宁二年(1103),"诏:府界诸县除万户及虽非万户而路居要紧去处,市易抵当已自设官置局外,其不及万户处、非冲要、并诸镇有监官却系商贩要会处,依元丰条例,并置市易抵当,就委监当官兼领。"元丰时市易务抵当所主要设在州府,而崇宁时抵当所扩大至万户以下的县和设有监官的镇,只要是"商贩要会处",均设抵当所。抵当所成为市易务的主要机构。


  南宋初建炎二年(1128),"罢在京及诸路市易务,以其钱输左藏库,惟抵当库仍旧。"抵当库已与市易法分离而独立。绍兴五年(1135),泗、楚、濠、庐、岳、潭州、寿春、建康府等地相继设市易务,"本钱十万缗已上,收息一倍,即与转一官,仍减二年磨勘。亏折元本钱者,展二年磨勘。每万缗收息钱三分已上,给五十千,官吏均给。折一分已上,仍与专副备偿,其余以是为差。"六年,"诏:诸路常平司于管下客旅会聚州军权置市易务,候事平日罢。"南宋市易务收息已不限20%,收息越多,奖赏越重。除发放高利贷外,还直接经营茶、盐等多种商品买卖,类似"回图贸易",性质已与熙宁市易法大相径庭。

 

 

  二、赊贷方式--结保赊请与抵保赊请法

 


  都提举市易司王居卿说:"市易之法有三,结保赊请,一也;契书金银抵挡,二也;贸迁物货,三也。"前二条是放贷方式,属赢利性经营。第三条是促进商货通流,平抑物价。在理论上,贸迁物货"出入不失其平",从政府财政的视角分析,与常平仓法的功能类似,基本属非赢种性经营。


  "结保赊请"法适用于没有抵当财产的赊贷者。"市易旧法,听人赊钱,以田宅或金银为抵当,无抵当者,三人相保则给之,皆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罚钱百分之二。"如是皇族宗室,则不需抵当,只要"三人以上同保",经大宗正司出具身份证明,就可获得贷款。结保只能得到小额赊贷,宗室赊贷额为"并息不得过两月料钱之数",普通民户的赊贷额更低。


  最早施行"结保赊请"的是东京果子行。围绕果子行商人"结保赊请"的问题,王安石与宋神宗产生了重大分歧。《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熙宁五年十一月丁巳条载:


  上谓王安石曰:"市易卖果实,审有之,即太繁细,令罢之如何?"安石曰:"市易司但以细民上为官司科买所困,下为兼并取息所苦,自投状,乞借官钱出息,行仓法,供纳官果实。自立法已来,贩者比旧皆即得见钱,行人比旧官司、兼并所费十减八九,官中又得好果实供应。此皆逐人所供状,及案验事实如此……止是此等皆贫民,无抵挡,故本务差人,逐日收受合纳官钱,初未尝官卖果实也。"


  从市易务赊贷的果子行人的都是无产业抵挡的贫下行户,他们按照市易法的规定,借贷官钱,承担利息,以现钱交易的形式购买客商果实。市易务对果子行户与客商的交易进行监督,每日派胥吏收受牙钱。同时,果子行承担供应官府果实,而免除行户的科配。王安石强调市易务并未经营果子买卖,只是将本钱借给果子行人,由果子行人直接与客商交易。所谓"贩者比旧皆即得见钱",是指果子行户有了从市易务赊贷的本钱,不再拖欠客商的货款。在市易务的支持下,果子行的贫下行户占领了果子市场。枢密使文彦博针对这一情况上疏说:


  臣近因赴相国寺行香,见市易务于御街东廊置叉子数十间,前后积累果实,逐日差官就彼监卖,分取牙利。且瓜果之微,锥刀是竞,竭泽专利,徒损大国之体,只敛小民之怨。遗秉滞穗,寡妇何资?


  御街乃东京的繁华之所,只有从市易务赊贷的果子行人才能在此营业,其营业额之大,足以排斥传统的兼并势力。文彦博因此攻击市易法"官作贾区,公取牙利","斯乃垄断之事".市易务每日"差官就彼监卖",充当客商与果子行人的中间人,"公取牙利".牙利一般为交易额的5%,市易务牙人是官牙,牙利同市例钱一样,作为市易务胥吏的俸禄支出,故王安石称之为"合纳官钱".右司谏王觌说:"市易之患,被於天下,破民之产,而利皆归於牙侩胥徒"牙钱并未计人政府的财政收入,而由市易务支配,落人官员胥吏的腰包。


  宋神宗看了文彦博的奏章,认为市易务买卖果子"太繁细","有伤国体",故欲罢之。王安石说:"今设官监酒,一升亦卖;设官监商税,一钱亦税,岂非细碎?人不以为非者,习见故也……今为政,但当论所立法有害於人、物否,不当以其细而废也。""至於为国之体,摧兼并,收其赢余,以兴功利,以救艰厄,乃先王政事,不名为好利也。"经过王安石的劝解,宋神宗认识到官府买得果实"诚比旧极佳,行人亦极便"的优越性,不再追究市易务监卖果子事,但对市易务经营锁碎物货仍心存疑虑,故王安石说:"市易务如果子行人事,才立得七行,法如此类甚众,但以陛下检察太苛,故使臣畏缩,不敢经制。"


  对贫下行户而言,结保赊请法是优惠政策,但市易务直接介入批零贸易,连木梳、芝麻、蔬菜等物也参与经营,垄断牙利,"遣吏坐列贩卖,与细民争利,下至菜果油面,驵侩所得,皆榷而夺之,使道路怨嗟,逮近羞笑,商旅不行,酒税亏损。夺彼与此,得少失多。"市易法改变了传统的大商批发、小商零售的市场结构,于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必然产生强迫客商、抑勒配卖等弊端。


  契书金银抵当法涉及到的民户众多,是市易法最重要的条款。宋代典卖、抵当要有保人,故此法也称为"抵保赊请"法。契书金银抵当的对象分为二类,一是市易务的官吏,二是普通民户。市易法规定:市易务监官、提举官、勾当公事官"以地产为抵,官贷之钱",市易务官对市易本钱负有保本付息的职责。市易务提举官由朝廷委派,监官与勾当官募大商人充任。又规定"许召在京诸行铺牙人充本务行人、牙人,内行人令供通已所有,或借他人产业金银充抵当,五人以上充一保。"参与市易务的行人要有五人以上作保。非市易务的普通民户,"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请",赊请额不得超过抵当价值。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王安石的另类智慧
  • 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
  • 王安石冷漠没人情味:儿子生病逼其与妻子分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