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元旦,袁世凯正式称帝,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自称为洪宪皇帝。当时,刚好春节过后,元宵节临近。北京的大街小巷摆满了各种元宵。叫卖元宵之声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有一日,袁世凯乘"龙辇"从街上经过,听见小贩"卖元宵!卖元宵"的喊声觉得很不祥。这不是在喊我袁世凯"袁消"吗?于是,就严令改名为汤圆,以为避讳。
由此可见,他称帝后心虚到了何种程度!
人们依此也证明,袁世凯称帝是违背民意的复辟丑剧。
其实,在袁世凯之前,谋逆、篡位者何其多;在袁世凯之后,穿长袍马褂、中山装和西服的皇帝,又何曾有所减少?
人心向背,固然重要,但违背人心的事依然频频发生。
袁世凯之所以公然敢"帝制自为",就是看到了"民意"的有限性,他从来不怕什么"民意",但最怕自己的圈子发生破裂,尤其是北洋核心圈子的变化会决定他的命运。
袁世凯的亲信徐世昌曾这样说:"就军人方面。项城成功,所倚为干城者为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三人,时称为'北洋三杰'也。帝制失败,其原因固然很复杂,而关系此三人者为多。段素性很强,任陆军部长多年;冯久驻南京,俨然藩镇,渐渐不如当年之绝对服从。项城思以军政大权操之于已,于是在总统府设陆海军统帅办事处,以移陆军部之权,已为段所不快。关于军事人员之进退,段请求旅长以上由大总统主持,团长以下交陆军部办理,其用心可以想见。项城又借口北洋军队暮气沉沉,另组模范团,挑选各师旅之优秀将校为主干,以别于北洋旧军队。又因某公子(即袁克定)对于北洋老前辈不能指挥,故项城为其培养新势力。段因之而托辞养病,愤愤不平。""北洋之虎"暂时是躲进笼子里休息了,但他的虎威仍在。多年在军队经营,他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圈子。只是碍于袁世凯圈子的强大而暂时稳忍不发而已。"北洋之虎"的虎牙、虎爪依然尖利,虎啸依然威严,只是在等待出山的时机罢了。
得罪"北洋之虎"的同时,袁世凯又得罪了"北洋之狗".徐世昌这样谈袁世凯与冯国璋是怎样交恶的:"当帝制风传甚盛时,六月间冯入京谒见项城说:'外间传说,大总统欲行帝制,请预为秘示,以便在地方着手布置。'项城说:'我绝对没有当皇帝的想法,袁家没有过六十岁的人,我今年五十八了,就做皇帝能有几年?况且皇帝传子,我的大儿子克定残废,二儿子克文假名士,哪一个能继承大业?你尽管放心。'""冯回南京,相信袁欺骗,倘若袁正位,自己的脑袋将要保不住,所以此后与西南暗通声气,以防阻帝制。"
"北洋之狗"一改忠诚、追随主人的本性,露出了随机善变的另一种"狗"性。
"北洋之狗"竟然转身反咬老主子,这是袁世凯始料未及的。他虽然也预感到了北洋圈子可能会出现危机,但想不到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尤其是对"北洋三杰"中的两杰"北洋之虎"段祺瑞和"北洋之狗"冯国璋,他自以为始终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于公,他以为自小站练兵始,段祺瑞、冯国璋等就是自己悉心载培的核心小圈子中的骨干。随着自己的飞黄腾达,他们也一个个权重势大,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他们会公开反对自己吗?
于私,他视段祺瑞、冯国璋等为亲信,与他们建立了非同一般的私人关系。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入到了自己的亲情圈子中,以笼络其心。
段祺瑞的妻子就是袁世凯的一个养女。据袁世凯的女儿袁雪静回忆,该养女出嫁段祺瑞后仍以袁家为娘家,仍认袁世凯夫妇为父母,经常还回娘家来。袁雪静等称段祺瑞为姐夫。两家关系极为亲密。
冯国璋也是袁家女婿。当年,在冯国璋的前妇死后,袁世凯就与大姨太积极说合,将家中名为周砥的家庭教师送给冯国璋续弦,并置办了嫁妆还陪嫁了佣人。这周砥出嫁冯国璋后,同样也认袁家为娘家。袁家子女也因之称冯国璋为四哥。
与此二人有这层亲密关系,他们还会公开反对自己吗?
那不一定。
那要看亲情圈子与利益圈子是否一致才能确定。
唯利是图,是圈子的根本属性。当这个圈子人人有利可图时,圈民与圈主就可维持稳定、平安,甚至是极为亲密的关系。因为利益趋于均衡的时候,矛盾也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相反,其圈子中的利益均衡被打破,或是圈主企图独霸圈子,侵占或剥夺了原本属于圈民的利益;或是圈民贪欲膨胀,不满足于现有的利益,故而出现矛盾发生内讧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袁世凯称帝,激发了北洋圈子中的固有矛盾。
主要是对视为命根子的军权的争夺。
袁世凯是靠北洋军事圈子发迹的,自然不会在任何时候大权旁落。为了称帝,他要将军权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设立总统府军事办事处,由段祺瑞(陆军总长)、刘冠雄(海军总长)、陈宦(代参谋总长)还有蔡锷等6人负责,授与他们上将军衔。表面上,他们大权在握,实际上只是秉承袁世凯旨意的办事机构。因此,引起了久握兵权的段祺瑞的强烈不满。他的军权实际上被剥夺了。
同时,袁世凯实行军民分治,废除集一省军政大权于一身的都督职务,改设将军,只管军事;增设巡按使,只管理民政。这引起了那些北洋旧部、拥兵自重的地方军事圈子的强烈反弹,一致反对。
查民国军民分治乃黎元洪1913年首先提出。当时,主要是针对权势膨胀的北洋圈子的,那时候,袁世凯自然不会同意。但袁世凯当权后,却也不能容忍都督无所无督、俨然自成一方诸侯、威胁自己的独裁,故而在1914年9月明令尽行裁撤。另在北京设将军府,给那些地方军事圈子圈主以空头名份,只让其专门督理军务,不得过问民政。这不等于是"削藩"吗?
他们自然也群起反对。
而袁世凯为了给"太子"袁克定组建有别于北洋旧军队的新的军事圈子,成立了所谓的模范团,让北洋圈子中的将领们顿感有被完全替代和抛弃的危机。
一旦袁世凯真的称帝,那军权就会全部集中到袁氏父子二人手中。他们就会被"洒杯释兵权"了,谁会甘心呢?
最关键的关键人物是冯国璋。
在"北洋之虎"段祺瑞暂时蛰伏之时,这只"北洋之狗"就变成了事实上的北洋军事圈子之头了。以当时的兵力而论,属于北洋军事圈子的就达44万之众,而蔡锷、李烈钧等率领的云南护国军仅有区区4000人,再加上黔、川等西南各军,也不过3.7万人。力量对比如此悬殊,北洋军若全力对付护国军,当然会稳操胜券,但为何却围而不"剿"呢?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