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王龙云仕途如何起步:用武术打倒法国大力士(2)

时间:2012-08-06 10:22来源:《凤凰大视野》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解说:1909年秋,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招生之际,一位名叫朱建德的四川青年决定投笔从戎,赴滇习武,1886年朱建德生于四川省北部山区仪陇县乡间的一户农家,少年就读于私塾,1905年,朱建德19岁那年考中秀才,次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他进入顺庆府中学堂,1907年前往成都,进入四川省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就读,一年后毕业,回仪陇县当小学体育教员,1909年夏,朱建德在成都的学友秦昆给他来信,劝他投笔从戎,到昆明投靠云南陆军讲武堂,是年8月,朱建德离开四川仪陇家乡,到成都与其好友秦困会合后,两人经过70多天的长途跋涉,最终到达了昆明。


李晓明:那么当时两个人都很贫穷,很贫穷怎么办,他们两个就肩挑货郎担,手摇拔浪鼓,沿途靠贩卖小杂货来弥补路途的费用不足,两千多里路,将近三千里,他们走了七十多天就来到了昆明。


解说:到达昆明后,朱建德和秦昆两人便一起去陆军讲武堂报考,并参加了学校的入学考试,不久,第一次入学考试开始发榜,两人成绩都比较好,达到了录取要求,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秦昆被录取了,而朱建德却榜上无名。


李晓明: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只招收本省的学生,为本省的军事力量培养人才,所以他是四川人,人家就不招收他了,第一次考就没考取。


解说:又过了几周,讲武堂第二次补行招生,朱建德教授了教训,假填籍贯为云南临安府蒙自县,姓名由朱建德改为朱德,由于成绩好,又是云南籍考生,自然被军校录取,1909年11月,23岁的朱德,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


唐霖:录取了以后,就又有人发现,发现什么呢?他讲的口音是四川的,那么这一听就知道不是,于是就又提出来,就要把他驱逐出去,这个时候这个问题就报道了李根源那,李根源就把前因后果全部了解,了解了以后,就觉得真的不容易,看从那么大老远的跑来,我们不能就是因为自己的一些,比较教条的一些规定,就排斥那么一个热心的青年,就破例把这个朱德,录取到了云南讲武堂。


解说:最终,由于校长李根源的支持,朱德才得以留了下来,成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的一名正式学生,对于能够录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非常感动,他曾说,这是我寻找多年的地方,朱德进入学校后,被编入丙班二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进入滇军担任排长,1911年10月,朱德追随蔡锷将军参加反清重九起义,同年,朱德被派往四川与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的部队作战,并打败了赵尔丰,1912年的四五月间,朱德回到云南,之后被任命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生队长,教授战术和步枪演习,1915年12月,时任团长的朱德跟随蔡锷将军参加的反袁护国战争,再次被派往四川与袁世凯军队作战,因战功卓越,升任旅长,反袁护国战争胜利后,朱德担任昆明警察厅厅长,后来,朱德投奔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长期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位居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制度和作风仿效的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纪律非常严格,每天上课6小时,上操2小时,早晨有体操和跑步,晚上还有自习,而且夜间有紧急集合的训练,由于课程完善,教学严格、纪律性强,使得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生的质量在当时是有口皆碑。


李晓明:就是把日本军校的那一套搬到了中国,要求你站立的时候是一条线,身上的背包也是一条线,稍有疏忽,就要重来,而且教材全部是教官翻译过来的,从日本,翻译的日本陆军学校的教材。


解说: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旧址南楼中部,设有阅操楼,一个世纪前,李根源等军校教官就是在这里,指导审阅讲武堂学员们的日常操练。


李晓明:那么为了学员训练的需要,当时用云南话来讲,就在这个外操场挖了一片大茅坑,每个茅房里面有两百多个蹲坑,干什么,解手用的,那么每个蹲坑前面就载了一棵牢实的木桩子,干什么?因为来讲当时学员每天是仰卧起蹲都是几百下,上千下,解手的时候是蹲不下去,解完手之后慢慢地站起来,可以看出这个训练的坚韧刻苦的强度,确实超过了一般人人体的承载。


解说:那是清末民初,时代风云变幻,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规模大,课程完善,教育质量高,而且充满着革命的气氛,带着富国强兵梦想的学子们一腔热血,志在报国,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聚集在这里,在云南采访期间,我们偶然寻访到了滇军抗日将领龙云当年训练用的石锁。


颜荣清:石锁一般都是过去人搞武术的,都要用来锻炼身体,他这个石锁主要是锻炼臂力,它是1914年,龙云从讲武堂毕业的时候,他在五华山上面写着,五华山刻的,强身健体、捍卫国家,炎山龙云、民国三年、字于督军府。


解说:龙云、彝族,自幼家境贫苦,但喜爱武术,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侠义心肠,与卢汉、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后从军,1912年5月,龙云随滇军回到云南,并被保送至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学习,1914年秋,当时讲武堂的校长云南督军唐继尧,从法国请来了一位拳师,拟到讲武堂任教,这位法国拳师提出要求摆擂比武,唐继尧只得应允,在开擂的前几天中,陆续用几位讲武堂的学生,这被这位法国拳师打下擂台,一时间无人与其抗衡,这位拳师也显得十分气焰嚣张,有人知道,讲武堂学生龙云武功十分了得,于是就建议他上台比武,不久,便到了比武的日子。


颜荣清:真正一比武的时候,龙云他就利用我们中国武术的特点,步伐移动、前脚、用气、用得比较好,很快,就把大力士打到台下去了,这件事情,我觉得对于龙云,他今后的仕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


解说:此时的龙云,这位刚刚从云南讲武堂毕业,还带有一丝书卷气的年轻学生,从此崭露头角,为督军唐继尧所赏识,龙云后来成为唐继尧的卫队长,1921年6月,龙云任唐继尧部李友勋旅前敌司令,相应孙中山的号召,进军讨伐广西军阀陆荣廷,1927年龙云等人发动二六政变,迫使与广州国民政府对抗的唐继尧下台,1928年,龙云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到1945年,龙云统治云南达18年之久,人称云南王,抗战期间,云南地处后方,龙云后组织派遣二十多万名滇军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等二十多次战役,伤亡十多万人,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安东:云南讲武堂开办初期,学科和术科所使用的军事教材大多是依照日本士官学校的教材改编而成,然而在不久之后,有一位兼职教官带来了一本自己编撰的兵书,名叫《曾胡治兵语录》,此书摘取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兵言论,分类编辑而成,由于内容详实而且深入浅出,很快这本书就成为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军事教材之一,而编撰这本书的人便是蔡锷将军。


解说:蔡锷与云南讲武堂渊源颇深,有着不解之缘,早在1911年6月,经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及教官罗佩金,向云南总督李经羲推荐,蔡锷从广西调任新军第19镇37协协统,37协司令部就设在昆明承华圃云南陆军讲武堂内,蔡锷还被讲武堂聘为兼职教官,重九起义胜利后,蔡锷就任云南都督,在他的建议下,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更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蔡锷以为,讲武堂的堂字是清朝的名称,旧时的气息太浓,而学校二字,是民国的新称呼,它代表着进步、文明和开放,只不过人们还是一直习惯地把这所军事学校称为讲武堂,武昌起义,南方各省也纷纷相应宣布独立,南京成立以孙中山为总统的临时政府,1912年2月,清帝退位,3月,根据南北方协议,孙中山辞去总统职务,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开始削弱地方新军的势力,1913年10月,袁世凯调云南都督蔡锷进京,表面上看似重用,实际上是把蔡锷以危险的智星加以控制。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