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6日发表社论,感叹、或说反思阿富汗战争十年来西方人的“心得体会”。
久战成疾
过去十年,在阿富汗这片土地上,发生着绝大多数其他地区不会出现的情景。
乐观的将军们来了走,走了来;缺乏信心的外交官奔走于喀布尔和他们自己的首都之间;理想主义的援助机构最终发现相当一部分援助资金落入贪腐的口袋;媒体记者们天天有题材可写、日日有节目可做;项目对口的商人们瞅准了无限商机;些许了解阿富汗的顾问们赚足了腰包;畅销和滞销的新书一本接一本;部分城池来回易主……
“当年要给阿富汗带去西式民主的野心不知何时已烟消云散,”社论说。
《卫报》反思,十年战争已足够“让我们反思教训,回答一些我们应当回答的问题”。
战争初始,“我们原以为战争不会拖沓,我们观望一切转折事件,观察我们不成体系来回变化的政策,但眼看着这场速战演变为持久战,直至今日我们仍不知如何收场”。
自负受挫
如果要从战争发动者的角度给这场战争作一个简短的总结,文章说,“我们得到的教训是,我们大大高估了用我们的军事、外交、情报系统改变另一个社会的能力”。
“傲视的姿态,在美国最为明显,但在英国也不少见……这种自负,让人联想起‘冷战’末期那种‘一切皆有可能’的必胜信念,让人联想起美国右翼知识分子的一句话,美国‘可以侵吞整个地球,可以在顷刻之间将军队送到地球上任何阴暗的地方’,”《卫报》社论说。
社论摘录的这句话出自美国右翼作家罗伯特·卡普兰。卡普兰2009年2月在一篇驳斥全球多极化发展的文章中说,美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帝国,美国的军费与全球其他地区军费总和相当,美国具备同时发动多场战争的努力……
但是,卡普兰没有体会到美军士兵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面对暗处敌人时的痛苦。
美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塔利班“路边炸弹”和“人肉炸弹”面前变得无处伸展拳脚;美国在政治层面宣言的“灵巧外交”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被迫“硬着陆”,在社会层面,带有反西方情绪的阿富汗民众越来越多,至少比战前多。
难以和谈
《卫报》社论认为,阿富汗是不是不可攻克根本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我们正在卷入了一场内战”。这种形式的内战,是宗教派别间的冲突,是传统派和革新派之间的冲突,是社会层级间的冲突,是新理念和旧思想之间的冲突,“先前苏联人也曾卷入其中而不可自拔”。
文章说,战争之初美英等国没有意识到某一天会卷入内战,当意识到这一点时却对这场内战的本质知之甚少,当了解许多后竟不知所措,想不出退路,这才是北约军队在阿富汗陷入僵局的根源。 (责任编辑:鑫报)